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 開設“融通課程” 辦適合學生的教育
多年來,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秉持“全面發展、自由成長”的辦學理念,堅持營造“平等、民主、開放、活潑、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依據相關政策和課程標準,充分研究學生特點和實際需求,以“融通課程”為抓手,走上了一條“融會貫通、共生共長”的特色教育之路。
“融通管理”強化師資
創新推動學校發展
在“融通課程”的實踐中,學校積極開發“三全育人”的新平臺、新資源和新機制,推進全面育人常態化、制度化,形成了“開放包容、和諧共生”的校園融合文化。
教育管理。學校全面推進“一主兩翼”現代學校管理創新機制,實行多種形式校務公開,建立與家長、社會交流、溝通、合作的新途徑。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和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凸顯管理人文化、精細化、科學化和信息化。
硬件建設。學校占地38719.48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5.16%,運動場地面積22000平方米。功能室齊全且符合現代化教育標準,包括學科實驗室、科創中心、舞蹈室、藝術中心、地理科學研究室、錄播教室、智慧植物園、心理教育中心等。各功能室、實驗室管理規范、有效運轉、使用率高,為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發展創造了條件,學生的科學素養及探索精神得到極大提高。
“融通課程”體系完備
核心素養全面提升
學校將當前中小學的課程變革分為三個層次:1.0層次是以課程門類的增減為標志的“點狀”課程變革;2.0層次是圍繞特定辦學目標或項目特色開發相應特色課程群的“線性”課程設計;3.0層次的課程發展呈鳥巢狀,以多維聯動課程體系為標志,將課程、教材、教學、科研、評價、管理以及師生發展融為一體,是文化建構與創生層次的課程變革。學校的“融通課程”體系就是以3.0層次的課程教學變革思想為指導構建的,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延續性規律,在高質量實施國家分科課程的同時,以“學科與學科融通”“學科與生活融通”“學科與社會融通”為課程研發思路,把多學科的課程逐級銜接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立體式的架構,努力發揮課程整體育人效應,形成了南外河西初中的“融通”課程圖譜。
以生為本的“融通課程”。學校以“融會貫通、共生共長”作為課程開發與設計理念,形成學生“融通”品質,樹立辦學“融通”精神。課程覆蓋數學、科學、語言與文學、人文與社會、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綜合課程、STEM項目課程、社會與生活實踐課程十大領域,包含十幾門學科內容、幾十門課程。學校開設的“‘融通’理念下跨學科校本系列課程”,融匯生物學、物理、數學、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等學科,構建了層層遞進的課程體系,涵蓋了七年級“善模師”校本必修課程、八年級上學期基礎選修課程(包含“智慧生物”“未來教室”“能工巧匠坊”等子課程)、八年級下學期拓展選修課程“智造夢想家”,以及貫穿全學段的榮譽競賽課程。
兼收并蓄的德育課程。學校德育課程著眼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由成長奠基,逐步形成了“民主和諧、開放自信、兼容并包、博采眾長”的育人文化。學校德育以五大傳統節日為依托,實施豐富多彩的“外語節”“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和“科技節”活動課程,為學生創造了各種各樣的學習機會和展示平臺,促進了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發展。
融會貫通共生共長
捷報頻傳屢創佳績
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重大項目先行示范校、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南京市智慧校園示范學校、南京市中小學科技創新“星光基地”學校、首批南京市中小學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南京市首批STEM項目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教師在教育教學、教科研各類比賽中獲得國家級別獎項2人次、省級獎項26人次、市級獎項69人次。在2021年度南京市中學校本精品課程展示評比活動中,“‘融通’理念下跨學科校本系列課程”獲評南京市一等獎。在學生發展上,學生參加國家、省級、市級體藝比賽成績屢創新高;許多學生在各項機器人賽事中屢獲大獎,核心素養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
適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融通課程”讓教學空間擁有“傾聽”的完全設計,讓教學目標擁有“上位”的科學定位,讓教學設計擁有“教育性”的整合過程,讓教學方法擁有“育人”的方法論特征,讓教學場域擁有“豐富”的實踐表達,讓教學個性擁有“閃耀”的智慧光芒。“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融通課程”是學校為每名學生設計的“合適課程”,通過課程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鍛造學生的品質。著力建設完善的、有特色的學校課程,用“融通課程”引領學校發展,是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河西初級中學始終堅持的。
(張培成 張靜 陳積中 徐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