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安徽支援新疆皮山縣以智慧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6  閱讀:次   |
42.9K

  潤物無聲 固本培元 ——安徽支援新疆皮山縣以智慧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位于喀喇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邊境縣。皮山縣是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新疆的80余個受援縣之一,自2010年國家統一部署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以來,就由安徽省負責對口援建。

  如今,駐扎在該縣的安徽省援疆工作隊已經是第四批。近幾年,安徽省援疆工作隊立足皮山縣實際,探索出了“消費幫扶、標注就業、智慧教育”的對口支援三部曲。在安徽省援疆指揮部指揮長周密看來,這三部曲中,消費幫扶是為1年計,標注就業是為10年計,而智慧教育是為100年計。在為百年計的智慧教育中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則是抓住了“100”前面的“1”,即援疆工作的根本。

  抓住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落實的機遇,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用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發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安徽援疆工作隊努力探索獨具特色的以智慧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智慧教育“皮山模式”。

  用智慧教育補皮山縣教育短板

  “老鄉不會用普通話溝通,年齡大點的孩子大多也不會說普通話。能說點普通話的基本上是新招聘的教師。”安徽省援疆指揮部教育衛生組組長、和田地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家松介紹。

  作為安徽省第四批援疆干部,馬家松于2019年12月來到皮山縣接力援疆。回想起援疆之初的情景,他依然感觸頗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較低,不但影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且影響教育教學水平,影響學生就業,更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很長一段時間,皮山縣師資短缺,結構不合理。特別是會普通話的語文教師更是緊缺,以前甚至有的學校只有一個科班出身的語文教師。”已經在皮山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崗位上工作了6年的王新峰也深知皮山縣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他看來,皮山縣教育歷史欠賬多,而教育經費相對不足、教學資源少。

  通過大量調研,結合皮山當地實際,安徽援疆指揮部開始思考,如何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下推進文化潤疆,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落到實處?也許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智慧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徑。

  一個案例給了這個思路啟發。2020年4月,正值畢業季,皮山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客服班的1000多名準畢業生,因為普通話不過關就業面臨困難。怎么辦?為了讓學生順利就業,學校決定強化學生的普通話,在相關技術公司的幫助下,開發了人機互動強化普通話學習的平臺。經過一個多月的強化學習,畢業生基本掌握了普通話日常用語500句和常用的客服規范用語,最終順利實現了就業。

  這種以線上培訓、人機互動的智能技術提升學生普通話水平的做法,引發了安徽援疆指揮部和皮山縣對智慧教育的進一步思考,也讓智慧教育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三大板塊五大系統構建教育新生態

  成立領導小組強力推進,以獎懲結合的政策激勵,開展教師多輪次全員培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皮山縣構建起了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中華民族共同體專題資源、備授課一體化教學“三大板塊”,以及學前智能助教系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課堂、備授課一體化教學平臺、大數據精準教學平臺、高中智慧校園“五大系統”組成的智慧教育網絡,基本上滿足了全縣教育系統“教、學、考、評、管”的業務需求。

  在皮山縣合肥幼兒園里記者看到,小朋友們圍坐成一個半圓,正看著教室前方電子屏幕中的圖片,學習用普通話復述“習爺爺和小朋友們一起植樹”的故事。“以前放假回來后,孩子們的普通話還得從頭教起,很是費勁,現在用助教系統中的互動教學資源,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注意力拉回來了。”幼兒園園長阿吉古麗·喀迪爾說。

  據了解,全縣167所幼兒園都配置了這套系統,系統依據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內置可點讀的電子課本、豐富的互動教學資源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資源,可以輔助教師營造標準的語言環境,開展互動教學,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全縣中小學都配置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課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的發音和書寫進行智能評測和即時反饋,一對一強化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目的是讓學生“聽得懂、說得了、讀得準、寫得對”;同時,通過具象化的精品資源,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浸潤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中華文化的意蘊之美。

  “現在,我在備課時,可以隨時調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資源,這些資源與國家統編教材深度融合,能在不改變原有課程體系的前提下,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動地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在皮山縣第一小學,教師帕提古麗·阿布拉都拉向記者介紹了她備課中經常用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資源庫。據了解,這個資源庫包含中華詩詞、中華書法、中華美德等9個模塊,貫穿15年義務教育各學段。

  除此之外,備授課一體化智能教學系統直達課堂,實現了云端優質資源到書、到課、到位置精準推送;中學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數據技術,采集和精準分析日常考試、練習作業等全場景學業數據,定位學生薄弱點,為學生提供符合其當前水平和發展趨勢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其中,“智能組卷、智能制卡、精準分析”等功能,為教師講評、備課、教研,為家長了解學習情況,為管理者科學決策等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做到了減負增效。

  在學生心中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希望一切順利!”2021年12月9日,遠在太空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開啟“天宮課堂”第一課之前,皮山縣喬達鄉中心小學四(3)班學生伊麗姆努爾·約麥爾阿卜拉與主持人連線,激動地送出祝福。她標準的普通話從祖國的邊疆傳送到了浩瀚的太空。

  “學會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之后,學生通過智慧教育的影音、圖解等具象化演示,能像了解身邊的花草樹木一樣去聽、去看、去感知‘中華民族共同體’這個概念。”周密形象地比喻。

  不僅學生,有了智慧教育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平臺,全縣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據馬家松介紹,在安徽省援疆指揮部協調下,援疆工作隊在皮山縣還專門建起了有16個測試間的“皮山縣普通話測試點”,開發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APP,全縣已有2702名普通話不達標的教師完成了相關培訓,已經有1800多人報名了近期的考試。

  “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之后,我們使用智慧教育平臺也更得心應手了,教師們經常一起討論,怎么才能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更好地貫穿在課堂教學中。”皮山縣高級中學化學教師王鳳東認為,智慧教育不僅僅是備課的工具,更像是一個“對手”,不斷激發著教師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深入思考。

  智慧教育的推進同樣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安徽省援疆干部、皮山縣教育局副局長閆龍春介紹:“我們也去學校做過訪談測評,82%的學生認為更了解‘中華成語’‘中華經典’背后蘊含的深義,84%的教師認為學生的書寫習慣、發音、語調等都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智慧教育推進以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成效初顯。為了評估以智慧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效果,皮山縣依據每學期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測試、綜合評價等次等,研制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在皮山縣,以智慧教育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