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 以“潤心”為原點 立德樹人
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坐落于南通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繁華區域,南臨蘇通大橋,西接紫瑯群山,枕江望滬,環境優美。近年來,學校秉承“和融”之校訓,形成了“敬業、愛生、博雅、嚴謹”的教風和“勤學、善思、好問、篤行”的學風,養就了“厚德、博學、求實、創新”的校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構建了“潤心德育”“融通教學”“聚能后勤”的辦學架構,努力實踐高質量發展。
學校將立德樹人之要求和“八禮四儀”之規范融入學生日常思考與行為,德育特色日益彰顯;施行集體備課、聽診課制度,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推行“集體輔導+自主作業”晚自習樣式,構建東方表達;潛心培育“暖心工程”,讓教師順心、學生舒心、家長放心。“德之不修,學之不成”,學校始終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根本任務,以“潤心”為德育原點,提煉出“潤心”德育的“六心”內涵,即仁愛之心、敬畏之心、向上之心、誠恒之心、感恩之心、通達之心,從隊伍建設、家校共育、心理驛站、平臺建設、活動課程、環境創建6個方面構建了“潤心”德育體系,并以此開設各類德育課程、組織各類德育活動,滋養學生身心。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家校共育合力
興國必興教,興教必重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必須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其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在關愛,落腳點在育人。多年來,學校一直將“優化師德師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要求教師要時刻謹記“培根鑄魂、潤心啟智”的教育真諦,捧著對學生的“愛心”“耐心”“細心”“精心”“公正心”和“誠心”,做學生成長的見證者、學生精神的引領者。定期召開德育例會、班主任例會,定期組織班主任、團隊干部、學生會、文明監督崗開展培訓活動,通過培訓學習,切實提升德育隊伍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學校還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拓寬教育視野,提升專業水平,探索并發現適合學生的班級管理方法,做好家長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梁,爭做智慧型教師。
家校共育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做好家校共建、家校共育工作,關鍵在“共”。學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加強溝通,在合作的基礎上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家校共建、家校共育工作,目標在“育”。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長在孩子個性化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為了更好地整合家校育人力量和資源,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促進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凝聚教育合力,達到家校共育、同心圓夢的育人實效,學校組建家校共建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教師在學校管理方面的能動作用,群策群力,優化學校發展;定期召開家長會、家委會會議,定期開展家長學校活動,常態化開展家訪、家長開放日活動,打開校門辦學校,主動邀請家長進校園,發揮好監督、配合、傳遞、聚力4個作用,真正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優勢。
用“心”呵護心理健康“青春”平臺伴你成長
學校認真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形成了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以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學校全面建設心理驛站,持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進校園、進課程、進課堂”,嚴格執行每周一課心理課課標要求,積極提升心理課的課堂效率,定期組織開展團輔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學生知識、技能、體質、情感、態度、習慣、人格等方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師生身心健康,開通24小時心理熱線,及時干預學生心理障礙,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摸底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全面建立“班級、年級、學校”三級預警體系,加強新生群體心理適應幫扶和學生春季、畢業季、考試季等特殊節點的危機排查,實施“一人一案”危機干預制度,及時化解學生心靈上的陰霾。
為了強化德育、擴大宣傳的陣地,學校政教處、團委分別創建了“青春心語”潤心小報與“青春之聲”演講平臺,以“豐富學校文化生活,服務全體師生”為宗旨,內容上大力弘揚主旋律,充分展示師生風采,形式上用心探索,大膽實踐,引導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表達心聲,引領學生形成仁愛之心、敬畏之心、向上之心、誠恒之心、感恩之心、通達之心,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受到了師生的一致贊賞。
不斷豐富育人體系 挖掘教育深刻內涵
學校著眼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核心素養,服務學生長遠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從單一的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需求,上升到注重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是當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探索方向。多年來,學校將德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關鍵,始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德育工作,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校園德育氛圍。圍繞德育工作重心,學校搭建了集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等于一體的育人平臺,促進學生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創新、學會誠信、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做有高尚品質的東中學子。
為使德育常態化開展,學校堅持普及性、自主性、實效性、特色性的原則,政教處、團委整體設計,開設安全、法治、心理等專題教育課程,組織開展社會實踐、基地實踐、假期實踐等實踐活動,常態化開設26個社團活動課程,并以節日為契機,組織開展藝術節、傳統節日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是能動的人,教師不能僅僅著眼于“教”與“管”,更要尊重、激勵、推動學生自主發展。這些常態化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道德修養,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學校的校風和學風得到進一步優化,也進一步將德育的種子植根于學生心中。
“環境育人,空間育人”是人盡皆知的教育信條,校園物質景觀作為一種特殊的文本會“說”出不同的“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重視環境的育人功能,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學校處處是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設施按省級現代化標準建造,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體育館、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學生公寓樓等一應俱全,每個教室都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學校歷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精心創建校園文化環境,著力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創建尚美教室,整體設計布置教室文化,形成更積極向上的育人文化氛圍;通過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陶冶學生情操,將德育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棵樹、每一棵草、每一面墻……現在,101校區芳草綠樹,相映成趣;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假山淺水,布局合理。能達校區交通便捷,現代時尚,環境怡人,空氣清新,是學生讀書學習的理想家園。
近年來,多名學生參加憲法知識比賽、演講比賽、廚藝大賽等各類比賽獲一、二等獎,數十名學生獲得南通市三好學生、學生干部稱號,多個心理案例獲市一、二等獎,多名班主任教師獲南通市優秀班會課、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體育健康促進金牌學校、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崗、江蘇省詩教先進單位、江蘇省集郵先進集體、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學校是鑄造靈魂、樹立信仰的地方,教育要有所學、有所成、有所愛。雨潤萬物,上善若水。“潤心”,是立德樹人之原點;“潤心”,方可一路向前。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的“潤心”德育,正在讓德育潤物無聲地浸潤學生心田,為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為整個人生打下向好、向上、向善的價值基礎。
(邵海兵 郭小平 周國圣)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