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長還需四項修煉
好校長有標準嗎?怎樣的校長才是一個好校長?其實,好校長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的時代、社會都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同一時期,因區域文化的差異,對這一問題的理解,也會出現差異。
其實,“好校長”的標準早就放在那兒了,各級教育部門與有關部門都先后制定、并正在實施評選“好校長”的考核指標。從“優秀校長”“卓越校長”“教育家型校長”到“教育家”,說法不同,實質一樣。怎么才能稱一名校長為“好校長”?除了政策文件規定的要求之外,我認為必須強調四點素質要求。
好校長首先必須是一個好老師
教育的內涵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那種以外部增長為主的方式早已被取代。曾經有一段時間,校長的主要工作放在籌措辦學經費、解決學校與外部的關系上,F在質量問題是學校發展中校長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質量不只是考試的分數,而是一個全面的概念。學校的內部管理也從依靠制度管理,走向價值引領的文化管理的新境界。校長僅僅依靠行政管理,采用行政手段,已經駕馭不了學校在更高層次上的發展,這就需要校長是真正的內行、教育專家,需要特別具備課程、課堂和學科的領導力。
因此,當下要成為一名好校長,一定首先要成為一名好老師。比如,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就是一位卓越的語文老師,他曾是語文蘇教版教材的主要編寫者之一,擔任校長后,學校的課程改革成為了國內的先進典型,學校教育內涵十分豐富多彩。
好校長應該具有勇于擔當的精神
“擔當”是一個內涵廣泛的概念,中小學校長的擔當,當指對學校的擔當、對師生的擔當。作為校長,對學校負責、對師生負責,是題中之義,本不需要再突出強調,可現實中,能不折不扣負起這個責任的校長還是少數。一個不是把學校的根本利益、師生根本利益放第一位的人,在校長位置上,無論其他方面有多出色,都離好校長相差甚遠。
比如,當下中小學都在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要做好這項工作,不能僅僅只是按照相關文件要求來做。要實事求是,要因地制宜,要分類指導,要校本化。既要服務好學生,讓家長放心滿意,也要保障教師的基本利益。比如,教師也有家庭,也有讀書的孩子,也有年老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校長就應該站出來,以保障教師權益的底線思維,通過經濟報酬、職稱評聘加分等方式對教師群體的這些損失進行補償,以實現教師的實際損失與收益的平衡,從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愛。
好校長必須放低身段、淡化領導意識
校長不是官,校長不能把它當“官兒”做。官員做派,是與好校長格格不入的。當校長把自己當成“官兒”,在學校內部,自然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如果校長把自己當成“官兒”,還會專心帶領教師搞教研嗎?校長可以成為“首席教師”,以自己的學識地位,贏得師生發自內心的尊重。校長應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身段,以“平等的首席”的身份,與教師和學生對話,不要一言堂,不能時時以領導者自居。
我曾遇到過這樣的校長,有能力,也有進取心,工作也有成效,可就是喜歡為人師,動輒給部下“指導指導”,動輒要幫助別人“成長成長”。教師大會,總是他一個人在講,一講兩三個小時,要教師認真記筆記。自己寫了文章,發在公眾號,每篇都要中層以上干部轉發,學校還安排專人檢查、考評。校長主政,一定要有平等意識,學校要讓教師多說話,自己多傾聽。無論自己如何有本領,如何有名聲,做不到這一點,離好校長就仍有距離。
好校長要有情懷、情趣與個性愛好
校長純粹,學校才有可能純粹。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假如校長沒有情懷,學校將會多么地功利與蒼白!沒有情懷的人,一定也不會有情趣。學校是充滿陽光、笑聲的地方,精神豐滿、內心充盈的校長,一定能給師生帶來更多的快樂,乃至幸福。
作為一個好校長還應該興趣廣泛,個性鮮明,至少有一兩項特長,顯示魅力。健康的情趣、愛好,是一種價值的取向,具有輻射示范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說,校長就是一所學校的“火車頭”,是師生眼中的標桿,校長的興趣愛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校的每一個師生。比如,有的校長喜歡讀書,有的校長愛好書法,這就會間接影響到師生,從而影響到學校的校風和教風。所以,校長應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高雅的愛好來帶動學校進步。
什么樣的校長才是好校長,這一問題很有意義,盡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經過討論一定能在較大范圍、更高程度上形成共識,促進更多校長能自覺地做一名好校長,如此這般,功莫大焉。
(作者柳袁照系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市特級校長,重慶市巴渝學校校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