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語文教師哪能不會寫作文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28  閱讀:次   |
42.9K

  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一直風起云涌,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標準、要求、理論、實踐,一直在全方位、全領域推進。從宏觀到微觀,經驗與成果,隨處可見。但是一個基本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強,寫作水平不高。許多人都在感慨,現在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許多都不會寫文章,文字功底差,話說不清楚,思路也不清晰,導師們為他們改論文像中小學教師改作文。這與中學作文教學水平低下直接相關。學生作文水平提不高,說明了什么?

  大約在十多年前,我曾在某省一次語文學科背景的中小學校長培訓講座中,直言不諱地說:一些語文教師不會寫作文,卻天天在講臺上教學生寫作文。特別是高三教師,自己不會寫高考作文,卻天天在教學生寫高考作文,這不奇怪嗎?走進學校,實地統計一下,看看到底有幾個語文教師會與學生一起寫作文?即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寫“下水作文”?自己都不會,怎么教學生?泛泛地講道理,學生如何會有切實的長進?

  見怪不怪的現象十分普遍。我在會上提到教師專業素養不夠、不全面,包括語文教師不會寫作文。會后,有教師找我,問你們校長都專業化了?有些校長逢會必要別人替他寫好發言稿、學科性活動上作指導發言專講外行話,不是也很普遍嗎?想想也對,語文教師如此,有些校長何嘗不是這樣?本來是教師,一旦做了校長,除了本學科成了學校的權威,甚至還是其他學科的權威,不尊重學科之間的差異。本來是初中校長,對高中一竅不通,一旦到了高中崗位,瞬間成了內行,以變革之名,顛倒歷史、顛倒是非,學校文化與歷史抽象肯定,具體否定。

  語文是基礎,語文是工具,包括作文,基礎不行,不會使用工具,如何能勝任學習任務?語文教學無非“聽、說、讀、寫”四件事,教會學生“聽、說、讀、寫”,首先自己要能“聽、說、讀、寫”,四件事缺一不可,好比人的“四肢”,少了“寫”的一環,就是殘缺人。現在,我們中學語文教師隊伍中有多少殘缺人?有人既不讀書,又不會寫,等于兩只手或者兩只腳沒了,怎么還能成為一個健康的語文教師?

  葉圣陶早就呼吁過,語文教師要寫“下水作文”。語文教師不會寫作文是因為沒有要求寫,或者說不是硬性要求。作文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在語文的日常教育中,寫作與閱讀,前者的受重視程度不如后者。教育時間的安排、考試的要求等,都反映出這個問題。寫好作文,不是知識越多寫得越好,天賦、靈感、靈氣等要素與日常積累、嚴格訓練都在發揮作用。寫作文,教師不如學生是正常現象,因此語文教師輕易不敢動筆,或者說寫了也不敢輕易示人。久而久之,作文能力退化。就像學外語,怕說得不好,怕被人取笑,不說外語,如何學得好外語。

  語文教師不會寫作文,表現在不同層面上:一是指不會寫原創性文章,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根據實際情況,這不能作為語文教師的“硬性要求”;二是“下水作文”,學生寫的題目,教師也要寫,也必須寫,與學生一起體驗;三是高考作文,會寫一般文章的人,不一定能寫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是特殊的文體。有些作家寫高考作文,按照高考評分標準,請閱卷教師批改,一般得分都不高。高考作文是有限制的作文,要按照條件,戴著鐐銬跳舞。也就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往往是實用性文章,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會大量運用得到。

  為何許多中學教師不會寫作文?一般來說,無非以下原因:上級部門與學校都沒有明確要求,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教師都參加過高考,應該都有一定的基礎,怎么退化了呢?這與學校的文化、價值觀相聯系,刷題模式下,訓練、復制,不需要原創,寫作文是原創,檢查、考核都沒有還會被所有人重視嗎?作文寫不好還與教師讀書少有關,不讀書,自然不會寫作。有些教師缺少立意,缺少思想,沒有“靈魂”。大環境社會風氣使然,其結果也就不盡如人意了。

  教師不敢寫作文,也包括中學教師普遍不敢寫中考作文、高考作文。我觀察了不少中學作文指導與講評課,少有讓人滿意的,指導、輔導不到點子上,隔靴搔癢。究其原因不是他們沒有作文的知識,而是沒有寫作文的實踐。有人對應試作文的特點都把握不住,也沒有真正研究高考作文,卻在那里似是而非地大講特講。高考作文是一種特殊的文體,有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寫法。考生沒有時間斟酌、沒有時間修改,需要思維敏捷、一氣呵成。平時養成了反復修改的習慣,如何能保證在短時間內按要求完成?

  語文教師不寫作文、不會寫作文,兩者之間,有一定聯系。不寫是因為不會寫,不會寫就更不寫了。教師作文水平退化看似小事,實際是大事,反映了教育觀念、教育追求等。涉及所謂教育是農業還是工業的問題。農業對個體的要求相對要高一些,個人的作為往往決定了“耕耘”與“收獲”。而工業是流水線,是流程,是標準化,并不需要個體的創造性,只要按照程序以及程序要求,就有預料結果。流水線、流程,是無法寫出一篇優美的、有特點的,又具有創新品質的作文的。涉及教育是制造還是創造問題。現在的中學教育一般還停留在“制造”的層面,即停留在流水線、流程的工藝層面,還沒有真正走進教育的“創造”階段、“創造”層面,教師不寫、不會寫作文,就是一個小小的佐證。

  語文教師的創造性,許多地方能體現在作文上,作文水平的高下,主要在立意、選材、表達等方面,能體現一個人的思維特點。求同思維,還是求異思維?創造、創新,不僅依靠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頓悟等都起很大作用。考查一個語文教師,從作文的能力、水平,可以看出其這方面素質的高下。一個沒有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品質的語文教師,不可能培養出有創新意志、品質、能力的學生。

  一個精神貧乏的人,不可能有思想。沒有思想,寫不出立意深刻、有高度的文章。這實在是與教師不讀書,或者說少讀書有關。前一段有一篇名為《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書》的文章走紅,看了標題即知道寫的是當下學校的遺憾。說他們不讀書,也不確切,他們也讀書,只是除了讀教材之外,還讀教輔書、練習冊。不讀書的教師,知識、能力逐漸遺忘、退化,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是很可怕的問題。要鼓勵教師讀書,要指導教師如何讀書,要讓教師讀書成為教書的必須。與讀書相聯系的,是行走。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下的行走,比古人方便了許多。缺少行走,或者說不懂得行走,會限制教師的視野、格局。行走是與領略人生的風景聯系在一起的,要學會隨時隨地與世界對話,與萬物對話,對話就是表達,表達的最重要方式,就是文字,寫文章就是基本方式。

  說教師不會寫作文,似乎有點兒不確切,教師要評職稱,論文必不可少,幾篇論文、在什么檔次的刊物上發表都有要求。深入研究,其實中小學教師寫的論文是“依樣畫葫蘆”,是“復制性論文”。審視一下當下中小學教師的“論文”,模式老套,低位運作,被有些大學教授直接、直率地說大都是“垃圾”。所謂會寫“論文”也是相對而言。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能不能把論文單一的篇數要求,改成論文、原創性作文并重的要求呢?假如,那時候的葉圣陶、朱自清、夏丏尊也只寫像現在評職稱所需要的論文,還會出現大師葉圣陶、朱自清、夏丏尊嗎?(江南八子)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