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邑市中小學校“教育新動力”品牌項目建設實踐
挖掘“雙節”文化內涵 創新多元育人實踐 ——山東省昌邑市中小學校“教育新動力”品牌項目建設實踐
當前,探索縣域中小學特色優質發展道路,提升縣域中小學治校育人辦學層次,正在成為城鄉教育融合、鄉村教育振興、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課題。山東省昌邑市基于提升學校辦學內生動力,培植學校特色教育品牌;打造優秀鄉土文化教育,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探索學校現代運行機制,賦能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構建縣域聯動育人生態,提升區域教育綜合實力,全面啟動實施了60個“一校一項目一品牌”新動力系統項目建設。項目實施激發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動力,增強了學校整體創新供給能力,全面提高了學校的辦學社會滿意度和美譽度。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小學注重挖掘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的文化與思想精華,開展“雙節三段”項目化主題學習,實現“雙節”傳統文化優效進階育人,深化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項目實施的代表。
“雙節”融合推動課程育人系統化
南隅小學育人團隊注重精準分析學生的認知能力,深度挖掘節氣和節日文化的內涵,開發涵蓋學科知識的“雙節鑲嵌式”項目化主題校本課程。組建校外專家團隊審核改革方向并提出建議;組建校內育人團隊開展創新可行性、創新規劃、主題設計、課程開發、作品展現、教學方法、動態評價、教師培訓、學習資源等系列專題研討,形成進階學習有效性的基礎共識。通過學校主導、家庭主體、社會協同“家校社”合力,依托“雙節”公共育人課程資源網絡平臺推進實施,開展班級單元學習、家庭單元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等。利用思維導圖、繪畫、體育、攝影、手工、歌唱、閱讀、征文、書法、勞動、實踐、活動等方式落實,采用寫實記錄、檔案袋評價、課堂評價、網絡評價等多元動態評價方式,并將“爭章育人”評價體系融入主題活動全過程。
項目分段促進梯級育人精準化
節氣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了讓學生學習、繼承和弘揚節氣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促進精準化育人,學校按照學生的發展特點,將小學六年學習期按兩年一個階段,分為低(啟行——呵護興趣)、中(智行——知識技能)、高(博行——志趣情懷)三個學段,實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完整發展。通過分層設計一個個“雙節”的項目化主題,使不同階段的學生經歷合作中的沖突、觀點的碰撞,學會探索、提出問題,并且學會解決問題,從而提高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在每一個主題里讓學生不僅掌握一年四季的變化規律和傳統節日的獨特含義,更重要的是學生會遇到各種新知識,例如:禮儀、習俗、飲食、茶、醫學、健身、傳說、詩詞、散文等,指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教會學生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融合。通過每個“雙節”主題的實踐活動,努力培養“知行合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拓展途徑實施“雙節”育人多元化
為了提升育人實效,學校積極探索多元育人途徑。打造了以“雙節文化”為主題的文化長廊、二十四節氣微型景觀和以紅色節日文化為主的紅色文化墻、少先隊室、黨建室、班級文化墻等,組織全體師生開展“群策群力,打造學校制度文化”項目化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科技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雷鋒志愿服務等系列節日文化建設活動。在農民豐收節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落實“雙節”主題實踐課程,如剪紙、寫春聯、做風箏、皮影、實驗等。學校大力推進網絡育人,推動“雙節三段”項目化教學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建立了“雙節”主題的“物候啟新”微信公眾號平臺,形成集“雙節”主題資源、項目化教學設計、典型教學案例、學生作品、昌邑本土節氣和節日微課、多元評價等于一體的教學評一致性網絡資源,實現共享共用,推動“雙節”校內外一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實踐引領項目學習常態化
學校積極探索項目學習常態化的應用,走進學科教學、課程改革、教學管理和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而改變師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將項目學習作為教學方法引進學科教學,探索基于情境和問題導向的跨學科學習法,實施大單元設計,開展跨學科教研。學科作業設計上減少鞏固性、訓練性作業,適當增加課前探究和課后拓展性作業。為了讓學生能在項目化學習時可以隨時查閱資料,學校有計劃地開放了圖書館、實驗室、綜合實踐室等資源。組織班主任研究創新“1+5”班級自主管理模式,1即在真實情境中確立一個核心問題,5即五個環節:頭腦風暴、制訂計劃、具體實施、評價反思、修訂完善,實現學生班級自治。學校“雙節”教學實踐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師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潛移默化中鑄魂育人。
加快教育新動力系統建設以來,昌邑市逐步形成了縣域中小學整體發展新理念,建立了學校發展和在地文化全鏈接,教師參與行動研究提升了專業能力,學生高階學習發展了核心素養。下一步,昌邑市將繼續基于新理念引領、新生態營造、新系統建設,加快培植學校育人特色品牌,提升區域教育發展層次,豐盈區域社會經濟文化生態。
(韓明東 侯競競 許文華 李紹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