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課后自得其樂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二小學校交出“雙減”答卷
課后服務是“雙減”鏈條上的重要一環,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乎學生的健康成長,關乎教育為民、教育利民、教育惠民長遠目標的實現,關乎“雙減”的真正落地。
多年來,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二小學校(以下簡稱“十二小”)始終堅持實施“生態教育”,將“培養人的自信、順應人的發展、弘揚人的個性,促進學生個體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標,這與“雙減”理念不謀而合。面對新政策、新要求,學校從容應對。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根據上級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人盡其才,場盡其用,足量參與,充分活動”的課后服務16字方針。提高全體教師對做好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進課后服務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特色化。此舉切實減輕了學生和家長負擔,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飛揚。在這方溫暖而充滿活力的生態園中,課后服務這項民生工程,真正做到了“順民意,暖民心”。
宣傳為先,管理為重,多維做好服務保障
學校前期開展了廣泛宣傳,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公開向社會、學生家長征求意見。制定了內容翔實的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了完善的課后服務保障制度。各校區依據實際情況組建延時服務社團和班級興趣活動小組,制定課后服務時間表,完善教學計劃。發放《致家長一封信》,向家長傳達延時服務工作精神、時間安排、課程設置、管理措施等,家長、學生全員知曉。成立了家長委員會,讓家長代表到校園中實地察看、觀摩,對學校的課后服務工作提出建議并給予支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將有服務需求的學生全部納入,應收盡收,做到課后服務全覆蓋。學校還組織開展了一次預先課后服務演練,幫助教師、學生了解課后服務社團的開展流程和場地路線,針對演練中出現的情況對活動方案再次進行調整,確保正式課后服務的順利開展。
學校全體領導班子成員、所有教職工均參與到課后服務工作中來。充分挖掘場地、校舍、專業處室資源,發揮教師特長,建立多學科、多種類、多層級校內社團。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特別聘請有較高專業水平并熱心公益的社會文體工作者、科技工作者20余人,補充了部分專業師資不足的缺口。還征集家長意愿,組織有一定專業特長、有愛心、熱心公益的家長組成課后服務志愿者梯隊,參與課后服務工作。如此集聚資源,保證每周5天、每天兩小時的課后服務活動足量高質開展。
學校專門成立了以校長魯祖義為組長的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健全課后服務評價細則,領導輪班帶組,即時對課后服務的崗位職責、服務質量、安全管理情況進行督導。制定了完備的放學護導方案,構建形成了帶班領導、值日教師、班主任、學校保安“四位一體”的安全防線。織密校園防護網,嚴防意外事故發生。政教處提前向家長告知接護學生的相關要求,按照各年級各班的放學時間,錯峰、分段、定位接護學生。教師與家長無縫對接,實現了家校通力合作、“一盤棋”服務放學護導工作,保證學校周邊交通順暢、學生安全有序,實現了學校平安放學和市民平安通行兼顧。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精心設計服務內容
對于課后服務,全體干部教師已達成共識:課后服務就是在教育上做“加減法”,“減”的是“量”,“加”的是“質”,要通過更有內涵、更有營養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讓學生學有所長,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為此,學校科學設計課后服務活動內容,主要以“1+N”模式推進:
“1”是對全體學生進行的全面的作業輔導、個別指導、自習答疑、綜合閱讀及學困生幫扶,以“固本+補差+培優”為原則,由本班語數英教師及其他任課教師輪流看護、指導學生在校完成作業。“N”是以體育、藝術為主的多元社團活動,讓學生強身健體,培養興趣,發展能力。全校組建了班級、年級、校級社團百余個,開展課后服務課程近30門,包括籃球、足球、田徑、排球、乒乓球、網球、花樣跳繩、武術、戲曲、合唱、舞蹈、口琴、繪畫、書法、英語、詩詞誦讀、機器人、勞技、思品、科學、閱讀與欣賞、影視欣賞、趣味數學等。每名學生可以選擇參加至少兩個社團,除合唱、戲曲這些專業性較強的興趣社團外,其他社團如勞技、科學等一課一案的社團,允許學生流動參加、多項參與,從而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適配點。
“親愛的同學們,課后服務開始了……”每到課后服務時間,伴隨著溫柔輕快的提示音,學生一天中放松的時刻來臨了。一、二年級學生在完成當天學習任務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到校園空地上玩起了丟手絹、砸沙包、跳大繩、老鷹捉小雞等游戲,歡聲笑語讓傍晚的校園充滿了勃勃生機。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既放松、鍛煉了身心,還學會了交流、協作與謙讓。同時,三個校區的100多個社團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學生“人人有興趣,個個有特長”,素質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在科學社團活動中,學生或放飛自制風箏,或測試氣流懸浮紙飛機,或到小花園種植魔豆、培育菜苗,動手動腦能力極大增強。法治社團的模擬法庭、法治小品、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有聲有色,有效促進了學生法治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十二小是河南省武術特色學校,武術社團自然深受學生喜愛。還有口琴、合唱、舞蹈、手工、田徑、各種球類等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收獲滿滿。豐富多彩又井然有序的課后服務,讓操場“動”起來了,圖書館、閱覽室“滿”起來了,藝術、手工活動室“活”起來了,各專業教室“亮”起來了!
教有所樂,學有所得,全面收獲服務碩果
特色化、多元化、優質化的課后服務,已成為十二小一張亮麗的教育名片。學校三個校區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達5000余人,參與率80%以上。“1+N”的運行模式,讓學生在校輕輕松松完成作業、高高興興回家、安安穩穩睡覺,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思維品質,還能讓他們在豐富的社團活動中積累知識、陶冶情操、發展特長,真是一舉多得。
課后服務雖然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他們樂在其中:“孩子們課課有收獲、天天有進步,能力在提升,個性在發展,生命在成長。我們作為老師非常欣慰,喜聞樂見!”高質量的課后服務切實解決了家長急難愁盼的問題,他們紛紛拍手叫好:“課后延時服務不僅錯開了我們的下班時間,而且培養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每天上學更積極了、放學更輕松了,回家沒有書面作業,親子活動多了,家庭氛圍融洽了。再也不用花大價錢給孩子報托管班、教輔班了,經濟壓力大大緩解,大力支持延時服務!”而親身參與其中、受益其中的學生更是有話要說:“社團輔導老師非常好,學的東西特別有意思。”“回家再也不用寫作業啦,可以直接吃飯,再看點兒書就睡覺,我喜歡!”
在十二小,課后服務真正成了學困生補差的“灶臺”、優秀生拓展學習空間的“平臺”、有興趣特長的學生放飛夢想的“舞臺”,成為所有學生參與文體、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獲取多元成長路徑和成長方式的“戲臺”,成為讓家長認可、社會贊譽、充分展示學校風采的“窗臺”。小小課后服務,彰顯的是十二小教育人的大智慧與大擔當!
小事不小,細節之處見真章。學校校長、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首批中小學教育專家、全國優秀教師魯祖義認為,課后服務不等于托教班,其背后反映的是教育觀和人才觀的重大變革,指向的是“五育”的融合發展,滿足的是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催生的是全新的教育模式,革除的是落后的教育觀念及其帶來的頑瘴痼疾。在這一思想指引下,學校將繼續努力提升管理服務和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豐富課程資源,不斷滿足學生和家長的多元需求與迫切期待,推進課后服務這項民生工程提質增效,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十二小乘著教育改革的東風,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深入打造新時期更有溫度、更有高度、更接地氣的生態教育,讓每一名學生眼里有光、心中有愛,樂享幸福童年,奠基美好未來!
(蔡文東 魯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