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性課堂“六感”策略實踐模式
深圳市中山小學的習性課堂以習性教育理念為指引,認為學生對環境的感知過程、與環境的交互體驗對其認知建構和個性發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習性準備—習性助學—多維習得”的課堂框架下,以“六感”調動為策略。
視覺輸入:涵蓋大小、顏色、形狀、動靜、明暗、方向、具象形象抽象等,通過圖片、圖解、圖表、多媒體畫面、實物、真實場景、學生作品、色彩等,以顯明可感的視覺沖擊帶來直觀感受并獲得情感體驗。聽覺聯動:涵蓋音量、節奏、分貝、頻率、強弱、快慢等,通過音響、語言聲音的強弱、旋律、節奏等進行渲染,激發人的聯想與想象,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嗅覺刺激:通過氣味刺激嗅覺感官,以此讓學生獲得感知,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味覺誘發:通過味覺感受,加強學生對物的辨別力,從而獲得知識與情感體驗。觸覺體驗:用手、肢體進行觸摸,體驗物的形態、性質、特征等,使學生獲得對知識的直接感知與體驗,啟發進行聯想與想象。思覺喚醒:調動多種感官協同學習,觸發學生發現、質疑、合作、探究、創新、反思,思維能力不斷提升。
各學科課堂教學實施“六感”策略,創設顯明可感知的學習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多感官協同發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與自主學習中積習成性,實現個體的“多維多元”發展。例如教學《麻雀》時,運用視覺輸入策略進行板書設計:上面是一個寫著“愛”字的紅色愛心,體現媽媽不顧生命保護孩子的母愛;下面是一個寫著“勇敢”的綠色愛心,體現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及時拉回獵狗,保全兩只麻雀;兩顆心緊緊相連,體現了“心心相印”,從母愛的表象挖掘到深層次的熱愛環境、敬畏自然的人文關懷,以板書體現現象與本質的關聯。在英語繪本《Guess!Whatarethese?》教學中,從用鼻子聞與動手摸(實物感知具體物象)、耳朵聽(聽動物叫聲,開動腦筋猜一猜)、嘴巴說(自然拼讀法記憶單詞)、開口練(pairwork操練鞏固句型)等方面,創設顯明可感知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調動多感官學習單詞。數學課“烙餅的學問”,通過示范烙餅的過程,以一手為鍋、一手為餅,借助觸手可得的實物模型,調動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思覺等多感官的配合,使知識變得顯明可感、深入淺出,促進學生對烙餅用時最省方法的理解,令其獲得學習成就感。
(深圳市中山小學曾宇寧)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