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東方紅小學 砥礪奮進80載 繽紛閃耀正青春
甘肅省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是1942年在烽火中誕生的一所公辦學校,從最初幾十名師生、幾座窯洞、幾間平房,發展成如今在校師生4000多人、占地40余畝的大規模,學校曾三遷校址、五易校名,歷經蹉跎歲月,成為隴原大地上基礎教育的排頭兵。80年薪火相傳,80年風雨兼程,學校在時代的洗禮中不斷發展進步,如今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有高級教師43人,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園丁、省隴原名師、省師德標兵等省級榮譽的骨干教師48名。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特色學校、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省中小學德育先進集體、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甘肅省“園丁獎”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校園等多項榮譽。
立德樹人,文化潤澤。提升育人品質、樹立學校形象離不開文化引領。近年來,在慶陽市“模范校長”李蔓的帶領下,學校與時俱進,砥礪前行,高揚“繽紛教育多彩致美”的核心辦學理念,以“東方紅+”辦學思想為指引,以“閃”文化為主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全方位、多舉措探索深化教育改革之路。
理念先行
“多彩”學校管理生態
“東方紅+”辦學思想即學校教育理想更遠、管理視野更寬、課程設置更全、育人品質更優、整體發展更穩、綜合實力更強,具體表現為:致力建設理念相通、資源共享的學校一體化發展聯盟,為區域教育整體發展與提高貢獻東方紅智慧、東方紅力量;構建“互聯網+”教育平臺,建設互聯互通的信息東方紅、數字東方紅;創建類家庭式師生發展共同體,培育類家庭式校園文化,促使教師堅守初心,有獲得感、幸福感,學生學有所成,有成就感、榮譽感,讓學校成為師生共同的溫馨家園。
在“東方紅+”辦學思想的引領下,基于“繽紛教育多彩致美”的核心辦學理念,東方紅小學逐漸形成了“多彩+和潤”的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理念,“多彩+適切”的課程建設理念,“多彩+多元”的師生評價理念,“多彩+精細”的后勤服務理念,形成一個價值融合、邏輯自洽的多彩理念群,擴大了核心辦學理念的內涵和外延,構成了收放有度的多彩管理新生態。
為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示范帶動作用,促使城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慶陽市東方紅小學與西峰區周嶺小學組建緊密型“優質學校+”教育共同體,實行委托管理,即西峰區教育部門委托慶陽市東方紅小學對西峰區周嶺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管理,全面提升周嶺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同時,與城區地莊小學、環縣南湫鄉九年制學校形成松散型“優質學校+”教育共同體,長期開展“點對點、面對面”送教服務,結成一體化聯盟校,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在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學校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共建共進、共同發展。
學校始終把課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秉持以人為本,讓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自由成長的原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性特長,研發、整合設置適合、適時、適度的校本課程,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思維方式,使縱橫聯系的多個知識聚合裂變,立體性融合,形成了基于國家標準,涵蓋基礎性、拓展性、選擇性、綜合性4個層級和人文素養、科技創新、健康生活、藝術審美、學科拓展5個領域的“多彩育美四級五域”課程體系。
學校研發了“東方紅+BlingBling閃閃”項目課程體系,打造出一批批精品化、多元化、特色化項目課程,并推動相關課程向新、趣、活、實等方面特色化發展,使課程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孵化器、學生幸福成長的助推器。
課程跨學科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東方紅小學通過深度挖掘教材,跨界重組教材,促進各學科融會貫通,打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每年舉行“繽紛課堂”多彩教研活動,立足課堂主陣地,推動教學變革。如在語文學科中開展的“邊塞詩中的家國情懷”課,融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愛國情懷于一體;數學學科中開展的“數形結合”課,串起小學六年中相關的知識點,構建系統的思維框架,簡約而清晰,成為后續學習的有效工具。并將這種“大教學觀”逐步向德育、體育、美育等學科滲透,推動學校教研工作向理念更新、標準更高、視野更寬的方向不斷邁進,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型,超越知識本位,實現素養關懷。
實行“雙減”后,學校進一步強化課程意識,積極和社區聯系增加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目前有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6個,學校按一定次序安排學生進行實踐鍛煉,不斷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理想信念。學校緊抓評價的“牛鼻子”,不斷加強評價改革,對學生實行“多彩”素質評價,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水平等納入評價體系。通過使用“榮譽護照”積攢陽光幣、按積攢數量在“榮譽超市”兌換獎品等方式,挖掘每一名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養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意識,逐步實現由他律到自律、由規范到內化的理性過渡,培育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個性鮮明、陽光自信的“多彩學生”。
深化改革
“多彩”學校課后服務
“雙減”政策的實施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后服務作為“雙減”政策的重要內容,既是解決家長“接送難”的民生工程,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學校不斷完善課后服務內容,優化課后服務質量,強化課后服務育人功能,以“刪”“善”“閃”為特點,著力用多彩“閃”理念打造繽紛“家”服務,家校攜手,在為家長和社會解決實際困難的基礎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刪”——刪減家庭作業,提升作業效率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結合“多彩繽紛”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過國家標準;建立作業動態監管機制,利用課后服務對各班的家庭作業進行監管、指導,幫助學生在校內完成家庭作業;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塑造良好的寫作業氛圍,提高學生作業的在校完成率。
“閃”——拓展服務內容,促進教育多元
為落實國家“5+2”課后服務要求,學校于每周一至周五放學后開展課后服務,在“作業優先、興趣為本、活動育人”的理念指導下,針對學生需求和培養目標,安排了學生自主課程、學校共享課程和學科拓展課程三部分內容,通過豐富的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每一名學生都擁有閃耀的童年。
學生自主課程。自主課程以作業輔導、答疑解惑、自主閱讀等為主。教師一是通過巡視,督促、指導學生規范書寫,獨立思考,并高效完成作業;二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和答疑,使其在校期間將知識消化透徹,并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三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方法,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共享課程。在完成家庭作業的基礎上,開發“BlingBling閃閃”共享課程,專門開設了對應東方紅學生發展需求的曲棍球、射箭、智慧書法、航模、皮影等特色項目課程,涵蓋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身心素養類、藝術修養類、生活技能類、信息技術類六大類,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學科拓展課程。為了推動課后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學校組織各學科組核心成員討論并制定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趣味性較強的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拓展特色課程,每周五下午分年級組實施。飛花令、猜字謎、丹青繪詩意、巧解“孔明鎖”、智取“華容道”、魔方轉轉樂、奇妙九連環、數獨“小偵探”等活動,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在學生心中埋下了興趣的種子。為拓展勞動教育,學校特別建立了具有東方紅特色的勞動基地,在校外開發出600平方米的勞動場地,校內創建了1600平方米的樓頂勞動家園,用于組織師生種植農作物、蔬菜、中草藥,開展生產勞動,體驗農事常識,使學校勞動教育規范化、家庭勞動教育日;、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讓勞動課程呈現“七彩斑斕”的勃勃生機。
“善”——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服務優質
學校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促使管理精細化,為課后服務優質發展做好保障。
堅持“三自愿”的原則。嚴格落實國家政策,始終堅持學生自愿、家長自愿、教師自愿“三自愿”原則,由學校統籌安排,以學期為周期統一組織實施,不強制要求參加。開學初,學校事先向家長、學生告知課后服務安排相關事項,并廣泛征集家長與學生的意愿,根據報名情況進行編班。教師也通過自愿報名和學校統籌調整相結合的形式參與,學校精選課后服務團隊,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進行嚴格把關。
遵循“三結合”的原則。將校內與校外、課前與課后、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建設高質量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四優”保障措施。成立課后服務質量管理小組,制定《東方紅小學課后服務管理細則》《東方紅小學課后服務“兩會+五監+N查”管理制度》等制度,對課后服務開展情況、課程開發設置、教師考核、師生考勤等工作進行管理與評價,不定期開展學生、家長、教師等各類群體滿意度調查,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改進。通過優化服務理念、優化服務項目、優化服務方案、優化評價方式等,使教師服務用心、家長托管放心、學生學習舒心。
春風吹滿地,改革正當時。東方紅小學致力拓寬課后服務渠道、創新課后服務形式、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與水平,努力做到為人民辦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多姿多彩的教育,應有適切的豐富多彩的管理,讓教師有自信、學生有逸趣、家長有關切。在歲月更迭中不斷形成學校內在的精神累積,創造色彩和諧的秩序感和平衡感,創造美的教育。”慶陽市東方紅小學校長李蔓如是說。
(趙志剛 蔡曉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