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 “相約周五”大講堂架起家校共育新橋梁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并稱教育的三大支柱。當前,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及生活水平提高、生育政策調整、留守兒童增加等諸多變化,家庭教育工作正面臨新要求和新挑戰。近年來,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積極探索推行家庭教育大講堂,形成“一二三四”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取得明顯成效。
規范管理,健全“一個機構”
為了有效推動家庭教育大講堂工作的開展,學校成立了家長學校“相約周五”大講堂組織機構,由校領導兼任家長學校校長、教導主任、副教導主任,聘請教育系統內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和輔導員、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擔任大講堂的授課教師,并向他們頒發實驗小學“家長學校講師”的聘書。
同時,全校83個班級各選出一名家長代表組建了家長志愿者委員會。每期大講堂開課時,家長志愿者需要統籌組織本班4名家長與會。這樣,形成了由校長、教導主任、教師代表、家長志愿者、聽課家長共同構建的家庭教育大講堂的組織管理結構,彰顯了強大的家校共育合力。
細化分工,明確“兩類職責”
學校每周一組織召開家庭教育大講堂工作例會,共同商討大講堂有關事宜。學校先后制定了《實驗小學家長學校組織機構及運行辦法》《實驗小學家長學校“相約周五大講堂”活動方案》《實驗小學“相約周五大講堂”課程表》等制度。
同時,明確兩類職責:一類是學校層面的,分別是顧問工作職責、校長工作職責、教導主任工作職責、授課教師工作職責;一類是家長層面的,分別是家長志愿者工作職責和家長學員職責。學校建立了家庭教育大講堂志愿者微信工作群,大講堂聽課安排或重要活動安排,均通過工作群及時發布,家長志愿者會及時查看并布置落實。
科學運作,保證“三項落實”
一是時間地點的落實。確定了大講堂固定的開講時間,為每周五14∶30—16∶00,故取名為“相約周五”家庭教育大講堂。單周由校內教師開講,雙周由外聘講師開講。
二是聽課學員的落實。學校的小飛鹿劇場每次僅能容納330人聽課學習,如有重要的大規模講座活動,我們則通過網絡或電視直播進行。我們力爭做到一年內全校所有學生家長至少參與現場培訓一次。
三是課程內容的落實。大講堂開講前,學校會開展家庭教育問卷調查,然后確定家庭教育大講堂授課的方向和主題,以正確的教育觀、行為習慣的培養、心理健康指導、安全管理等為主要內容,幫助家長轉變家教理念,掌握家教知識和方法,提升家教效果。同時,安排課堂互動,加強課后反饋,提高培訓實效。
形式多樣,推出“四種活動”
一是教育咨詢服務。每月最后一個周五下午,學校在西門廣場設攤,邀請校內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心理咨詢師等人員,面向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進行教育咨詢和問診,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狀況,制定改進計劃與輔導方案,提供面對面的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
二是家長閱讀活動。我們在家長中開展了“榆園朗讀者”閱讀活動,專門向家長推薦了一批家庭教育書籍,還定期給家長推送權威教育類媒體上刊發的優秀家教文章。本學期,我們還將舉行“榆園朗讀者”家長閱讀沙龍,讓家長暢談閱讀感悟和育人經驗。
三是親子實踐活動。我們努力做到將家庭教育指導與入學儀式相結合、與成長儀式相結合、與研學游相結合、與家長會相結合。另外,鼓勵家長通過家務勞動、外出郊游、書信交流等機會和形式,引導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勤儉節約,勇于擔當責任,體驗親情溫暖。
四是家訪活動。我們全面啟動教師家訪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多形式進行家訪,家訪中突出交流學生在家和在校表現,客觀分析學生整體情況,傾聽家長評價意見,并有針對性給予不同情況家庭以合適的家庭教育指導。家訪過程中收集的問題,我們會通過年級組的班主任例會進行討論,制定解決方案。
學校開展“相約周五”家庭教育大講堂半年多以來,在家長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受到他們的普遍歡迎。我們的家校共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輻射效應,城中校區友誼路小學于今年上半年成立了“春暉”家長學校,也啟動了家庭教育大講堂工作;城北校區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也成立了家長學校,開啟了家庭教育講座。
在未來的道路上,實驗小學將進一步凝聚家校合力,積極探索實踐,積累更多寶貴的工作經驗,為家長提供更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作者曹愛東系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校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