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勞動”這堂必修課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于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屆時,勞動將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必修的課程。
過去,一些人對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認識存在偏差。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上,社會上一定程度存在著“重書本教育、輕勞動教育”的傾向,甚至認為讀好書、當白領,就是為了“告別勞動”。對此,政策持續糾偏。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學年設立勞動周的明確要求。此次勞動課程標準的出臺,不僅對課程內容作出了規劃,而且提出了細致的實施建議,實效值得期待。
如何創新機制、優化模式,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是一道現實考題。一方面,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應真正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像對待其他課程一樣對待勞動課。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編制課程內容,統籌好短期的勞動技能培訓和長遠的勞動精神培養,在循序漸進中真正激發學生們對勞動的熱愛。
在學校的勞動課程之外,家長也應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進而言之,在全社會倡導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讓熱愛勞動蔚為風尚,青少年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對勞動的理解,真正以勞動為榮。
(原載于《人民日報》 作者:柯仲甲 摘編:項鋒、楊心悅)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