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 從“心”著力 用好“三招”促新教師“破繭化蝶”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5年,通過特崗計劃、公開招錄、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式,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教育系統招聘教師1282名,占全縣教師總數的五分之一。這些“新鮮血液”對于全縣教師隊伍在學科、年齡、學歷等結構上的調整和優化是顯而易見的。如何讓新入職教師盡快上手,在教育教學上完成從“生手”到“熟手”乃至“老手”的成長蛻變,成為推動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是擺在大荔教育面前的現實課題。為此,大荔縣教育部門頂層設計、從“心”著力,健全機制,力促新教師“破繭化蝶”。
樹信心,上好崗前第一課
由學生到教師,角色轉換很關鍵。做培訓、強實力、樹信心,精心做好每一季新任教師崗前培訓,是大荔縣針對這個問題的第一招。
崗前培訓由縣教育部門統一組織,遵循“外地+本土”相結合的原則,聘請知名專家、優秀校長、骨干教師,對新入職教師進行短期系統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教師職業規劃、師德師風建設、業務能力提升等,培訓以專家報告、示范課、團建活動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通過“以案說法”的一個個典型事例,手把手地教會新入職教師如何備課、如何上課、如何批改作業、怎樣關愛學生、怎樣處理家校矛盾,等等,讓新入職教師對職業方向、業務技能、工作職責等有初步的體驗和認識。
“這樣的培訓很有意義,我理解了‘教師’的真正含義,王林波專家的報告《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報告中一名優秀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技巧令我佩服不已,這個報告可能會影響我的整個職業生涯。”參加完2021年崗前培訓的新任教師王美晨如是說。
壯雄心,做足傳幫輔導功
入職最初幾年,對新任教師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有榜樣可看齊,有良好而充分的影響,新任教師才能目標明確、積極向上、不斷進步,迅速邁上優秀教師的發展軌道。拜師傅、結對子、深幫扶,全面實施“青藍工程”,是大荔縣針對這個問題的第二招。
2021年10月27日,大荔縣洛濱小學召開新任教師座談會,會議氣氛融洽熱烈,新任教師敞開心扉,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師傅”答疑解惑、分享經驗,給出指導意見和建議。課里課外,在傳、幫、帶的輔導中,師徒都盡心盡力,因為學校不僅對新任教師提出了“一年像樣、兩年提高、三年出彩”的明確目標,而且設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任務驅動臺階,還實行捆綁考評,師徒獎罰同等、榮辱與共。
洛濱小學對新任教師的指引培養,是大荔縣中小學推進“青藍工程”的一個縮影。大荔縣教育部門為每一名新任教師都建立了成長檔案,詳細記錄他們的發展成長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掌握動態、調整策略。
汗水澆開幸福花,沃土結出豐碩果。近年來,大荔縣600多名省、市、縣級名師和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中,入職不到5年的新任教師有58名,其中不乏像大荔中學教師、省級教學能手張龍威這樣的佼佼者。
暖人心,打好留人感情牌
“招不來、留不住,好不容易招來了,眼看也培養得差不多了,正是嶄露頭角的時候,有的新任教師卻因為生活條件、婚姻等或調走、或辭職了,實在讓人扼腕嘆息。”縣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給優待、辦好事,盡力以條件留人、以感情留人,是大荔縣針對這個問題的第三招。
在大荔縣,新任教師住宿問題優先解決,新任教師工資待遇優先保障,新任教師生活條件優先提供。著力實施包括大部分新任教師在內的鄉村教師辦公生活條件改善“八個一”工程,即一間宿辦室、一套辦公桌椅、一臺飲水機、一臺電腦、一臺空調、一張床、一間洗浴房和每學期一次外出培訓學習機會。
對新教師的培訓培養、關心關愛,讓大荔縣教師隊伍迅速實現了“脫胎換骨”,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推動大荔縣不斷譜寫新時代教育強縣的華彩篇章。
(李小偉)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