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強身健體 為幸福人生奠基 ——江蘇省泰州市第三高級中學教體融合實踐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18  閱讀:次   |
42.9K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強離不開體魄強。不少學校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在體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江蘇省泰州市第三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泰州三中”)便是其中一所。

  泰州三中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雍正九年文武將軍吉人在環溪河畔所建的東皋草堂,1902年,新泰州學派代表人物黃葆年在此設壇傳道,現代意義的學校始建于1942年,迄今已有80年的歷史。在漫漫征程中,泰州三中人逐步明確了“辦幸福學校做幸福老師育幸福之人”的辦學目標。1999年,圍繞辦學目標的達成,學校進一步提煉出“適合與超越”的辦學理念、“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并在實踐中重視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開展,構建讓每個生命都精彩的校園生態。“十三五”期間,學校加大了適合教育實踐力度,努力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公平而有質量、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結合校情,學校在發展規劃中明確了以體藝教育和外語教學為載體的多元特色發展思路。經過多年實踐,學校體育特色發展思路逐漸成熟,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業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做法。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泰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學校運動隊連續多年獲得市直運動會、市運動會冠軍,高水平運動員培養也成績喜人,校園內運動氛圍日益濃郁,運動員每天訓練成為一道風景,自強不息的運動精神成為泰州三中學生的標簽,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明顯,各項監測指標進步喜人。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泰州三中人代代相傳的教育理想,更得益于泰州三中人與時俱進的時代擔當。

  充分論證,愿景引領,統一思想聚人心

  2016年,學校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并結合校情作出準確研判,學校應該走多元特色發展之路,通過錯位發展創優推動學校整體工作高質量發展,并爭創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在此思想指導下,學校將體藝和小語種雙輪驅動策略寫進了學校“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想做成事情,統一思想很重要,就像鐘表的運動,只有每一個零部件相互協調和配合,才能走好每一秒鐘。學校打造體育特色化之路,也需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解決教師認識不到位、家長不理解等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為此學校專門成立體育工作領導小組,通過調研、走訪、座談等方式,了解師生和家長的真實想法,通過政策解讀消除他們心底的顧慮。同時,在全校范圍展開討論,著力討論強化學校體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討論,大家厘清了學生終身幸福和短期成績之間的關系,都充分認識到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為充分的體育運動有助于愉悅學生心情,培養學生勇敢的精神、堅強的意志、自信心、進取心和拼搏的決心,健商的提升能帶動智商和情商的發展。學校推進體育工作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通過體育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討論為后期學校體育工作的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而完備的制度也為體育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政策支撐。學校制訂了體育工作專項發展規劃,努力改善體育工作環境和條件,課程設置開足課時,師資力量主動傾斜,活動經費充分保障,評價機制積極改革,真正提高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學校地位,在職稱評審上制定傾斜政策,切實做好體育師資隊伍穩定工作,激發工作的熱情。

  大膽取舍,點面結合,精準施策重實效

  為確保體育工作常態可持續發展,學校構建了點面結合的體育發展框架,打造獨具特色的校本體系,為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構建全員體育格局。積極推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孕育人文精神的體育文化環境。學校通過體育榮譽室、體育名師工作室、宣傳欄的建設,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構成體育特色學校發展力。推進基礎性與選擇性、補償性相結合的體育課程建設。在校本課程和社團建設中加大體育課程比例,為每名學生掌握1—3項體育技能提供可能,加上體育課程與勞動課程、美育課程的融合力度,全方位提升體育課程建設水平。提升體育工作人員的出鏡率和話語權。在學校各類活動中,重視為體育留空間,如健康節的設置、優秀運動員國旗下講話、文化藝術節中體育項目專欄設置等。為全員體育提供制度保障?茖W制定全體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活動方案,通過行政推動保障大課間的鍛煉時間、每周兩節體育課的規范、體育活動課的豐富多樣,要求高三體育課必須開設到高考,冬季跑操訓練整齊規范。以項目方式落實全員體育。學校每年舉辦2次師生運動會,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占比達到85%以上。冬季舉行全員長跑活動、班級拔河比賽。春季舉行踏青(一般路程為10公里)、年級籃球賽、廣播操比賽。同時通過教師運動會提升教師對體育活動的認可。

  發揮社團虹吸效應。在普及的基礎上,將有興趣、有相應天賦的學生集中到社團中去,進一步發揮興趣的帶動作用。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學校已經形成了以足球、籃球、田徑、網球、羽毛球、街舞、體操、棋類等為代表的學生特色社團,讓學生有了更多展示個人魅力的舞臺,推動了學生個性發展。同時,通過每年的“田徑運動會”“校園健康節”,嚴格梯隊選拔,讓更多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讓體育學生走到舞臺的中央,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校主動參與體育5621項目建設,在田徑、籃球、擊劍等項目中構建校際聯盟,以聯盟校建設拓展活動平臺,緩解師資供求矛盾,提升體育運動水平。

  培養高端體育人才。重視優秀人才選拔和培養。在全面推進體育工作的同時,學校重視體育高端人才培養,希望形成高原上的高峰。以田徑項目為例,高一上學期,學校會利用校運會選拔有意向且有潛力的學生單獨組隊,選派專業教師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在協調好學業的基礎上,利用體育課、活動課、社團活動課及周末時間進行訓練。同時在寒暑假期間開展集訓,重點考量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敢為人先的膽識。學校定期邀請家長到訓練場參觀,感受孩子變化;家長自愿參加孩子各類比賽,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悅,這些孩子往往是別人眼中的調皮王,但他們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常常令家長熱淚盈眶。搭建高校融合發展平臺。學校主動對接體育部門和相關體育高校共建平臺,為優秀體育人才的專業成長提供保障,目前學校外聘專家包含3名國家級別教練和多位高校教師。近3年,學校先后為省隊輸送3名高水平的運動員,2021年兩名學生成功晉級國家運動健將。王爽同學在全國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中學生組田徑比賽中,獲100米、200米冠軍,并以10″41的成績打破全國塵封41年的100米賽會紀錄。

  持續發力,教體融合,縱深推進求突破

  體育從狹義上來講是一種運動,常被人理解為運動項目的推進,實際上體育和教育是一個范疇,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體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強身健體,而且對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人格的完善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學校體育工作可持續發展,學校努力探索高中階段學校教體融合實施路徑。經過幾年實踐,學校初步形成校長室領導、工作小組主抓、體育組落實、年級組保障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立足特色項目、發展學校特色、建設特色學校”的發展路徑。為教體融合發展提供了組織和思想保障。

  教體融合,不是簡單地把體育和教育相加,而是一種理念的變革。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要使體育在育人方面的綜合功能和價值得到全方位釋放,讓體育和教育在價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學校重視以問題導向、項目推進的方式推動體育工作的開展。

  在教育設計上,除保證國家基本體育課程外,學校以體育高考特色班為突破口,大力拓展體育的內涵?偨Y出“國標課程與校本課程相結合”“日常訓練與假日集訓相結合”等體育理念和做法,加強學校體育專用設施和校外訓練基地建設,為推進特色體育學校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在教學師資上,學校利用每周固定的時間作為體育特色項目教研活動時間,積極選派體育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多名體育教師成功入圍市級“四有”好老師團隊;拓寬教師來源渠道,聘請資深專家作為校外顧問,進一步提高體育的效益。目前,學校初步形成了以學校教師為主、校外專家為輔的多元化師資隊伍。在學生輔導上,注重選苗與保苗工作相結合,注重將興趣激發與競技技能的訓練和提高相結合,注重將特長生的訓練與校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相結合,注重將特長生的訓練與文化成績的提高相結合。重視與聯盟校的深度合作,在聯盟校合作章程中單獨列出了體育合作項目,同時注重科學安排文化課程的學習與補習,將體育訓練對文化課程學習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在理論研究上,為給體育工作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撐,學校在論文撰寫和課題研究等教科研工作中向體育工作傾斜,目前學校與體育相關的課題達到4個。課題“教體融合催生高水平體育人才”成功申報泰州市卓越教育體系培植項目,并連續兩年獲獎。

  不忘初心,且行且思,科學發展創品牌

  學校發展體育的初衷是為了讓每一名學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為祖國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體育讓更多學生有了被“看見”的機會,為他們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使他們擁有更大的舞臺和發展空間。但是質疑也一直存在,一所學校這么重視體育會不會弱化文化課程?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學校用數據作出了回答,近5年學生高考成績逐年攀升,體育專業更是成果豐碩,上海交大的錄取通知書、“雙一流”學校錄取率、中國礦業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標牌等回答了這個質疑。事實證明,體育成績的提升,極大程度上提升了體育生的成功體驗,他們在改寫自身命運的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學生的自強精神,改變了校園精神風貌,推動了學校的良性發展。

  在發展中也面臨諸多困惑,面對社會生活的轉型升級,“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體育教學在觀念和課程發展方式上也會隨之變化。如何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如何將體育與美育和勞動教育更好地結合?如何建立更科學的教體融合機制?這些成為學校體育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將在探索中努力尋求專家的幫助,作出更科學的判斷。

  學校在《學校發展四年行動計劃(2022—2025)》中明晰了今后四年的發展目標:以理念新、師資強、課程優、管理精、質量高、特色明、聲譽好的高品質高中標準對標補差,高質量發展。在特色建設中明確要進一步打造體育特色,以體育撬動學校整體工作的高品質發展。以“體育特色”品牌建設為契機,將在學校體育教學機制、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條件以及社會參與等方面進行聯動,整體規劃,科學設計,統籌推進,助推體教深度融合、有機融合,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使學校走上自我發展、自主發展、內涵發展、全面發展的特色之路。學校將以新一輪規劃為保障,建設體育館,打造游泳和擊劍項目,引領學校體育特色教育面向未來,科學發展創品牌,通過強身健體,為每一名學生的幸福未來奠基!

  (李斌 華飛)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