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教育實現“鳳凰涅槃”
湖南省宜章縣建強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為教育發展定向導航—— 黨建引領教育實現“鳳凰涅槃”
■聚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2019年,湖南省宜章縣開始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堅持黨建為教育發展定向導航,為立德樹人鑄魂補鈣。
三年過去,該縣教育發生了三大轉變:立德樹人從“育分為重”向“育人為先”轉變;全面從嚴治黨從“治標”向“治本”轉變;黨建與業務從“兩張皮”向“雙提升”轉變,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宜章縣委書記張潤槐說:“我們用好‘三大招’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讓全縣教育實現了‘鳳凰涅槃’。”
改變學校治理“一言堂”狀況
三年前,宜章縣教育局一位干部才上任一個月,就發現教育局大門被上訪群眾堵了兩次;因為矛盾多,管理難度大,幾位校長辭職不干了……
這些問題,成為該縣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的直接原因。“過去是校長負責制,存在一個人說了算的現象。”采訪中,不少人表示,這容易導致學校重大決策失誤,也容易導致各類矛盾集中,因此,改革首先是要改變“一言堂”的狀況。
2019年9月,宜章縣全面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確定了集體領導、分工負責、依法治校、科學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基本原則,探索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
在職責上,該縣明確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帶隊伍、促改革、保落實,行政做好教學、科研和管理。
在機制上,明確黨組織是學校領導核心,實行黨支部成員與校級領導交叉任職,“三重一大”事項由支部會議集體研究決定,由行政班子執行,教職工代表監督。
同時,建立黨組織書記和校長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對重大議題和事項的決策,在會前充分溝通醞釀、形成共識。
“剛開始時,我內心還有點抵觸情緒,但是現在,我越來越感受到了改革的好處。”宜章縣迎春鎮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廖明國說,于公,匯集了集體智慧,辦學越來越規范,越來越有活力。
建強基層組織發揮堡壘作用
前些年,宜章九中教師隊伍平均年齡接近50歲,一些教師思想上有誤區,對學校管理產生諸多不滿。黨組織在該校缺乏吸引力,2007年至2018年,該校沒有發展一名黨員。
楊華祥2017年擔任該校黨支部書記,他坦言,改革前,支部書記職責就是“開開會,吹吹哨子,喊喊口號,做做記錄”。
如何讓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我們突出建強基層組織、發揮堡壘作用這個關鍵一招。”宜章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高孝書說。
過去,該縣鄉鎮學校黨組織既有鄉鎮屬地管理,又有教育行業管理,造成“你管我管都不管”的問題。改革后,該縣全面完善基層組織體系,把22個鄉鎮學校黨組織全部劃轉為縣教育系統黨委管理。
同時,該縣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就近掛靠等方式,建立了縣教育局、公辦學校、民辦學校、教學點、幼兒園黨建工作組織體系,打破基層學校黨組織零散亂、民辦教育機構黨建真空的制度壁壘,織密了一張覆蓋57個基層黨組織、1559名黨員、13萬余名師生的黨建工作網絡。
改革后,宜章九中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用制度治黨、管權、用人,特別是通過教代會等途徑廣開言路,激發了全體教師的主人翁精神。
學校一舉扭轉發展頹勢。2021年,該校質量考核為全縣公辦初中第一名。原來學校存在生源外流現象,2021年,生源大幅回流,最后多招了3個班。
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改革前,我是校長,抓業務多;改革后,我擔任了黨支部書記,工作重心轉變了,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抓思政促育人。”宜章縣二完小黨支部書記宋友令的轉變是一個縮影。改革后,宜章教育整體從“育分”為重轉為“育人”為先。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打通立德樹人‘最后一公里’。”宜章縣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局長胡忠說,基層學校之所以出現辦重點班、違規補課等不規范辦學行為,根子還是黨的教育方針沒有真正在學校得到貫徹落實。
為此,宜章縣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打破過去“兩張皮”狀況,積極探索“黨建+師德師風”“黨建+德育”“黨建+教學實踐”“黨建+團建隊建”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教育事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
2018年,玉溪鎮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排在全縣同類鄉鎮倒數第一,學生嚴重流失。改革后,學校新任黨支部書記、校長胡本孝認為:“必須把黨建和各項業務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才能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現在,該校每月的支委會、主題黨日活動,都充分結合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進行學習討論、專業培訓,黨的教育方針日漸深入教職員工心中。
2020年,該校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教學質量躍居全縣鄉鎮前三,被評為“郴州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學校成為全省中小學基層黨建示范點。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