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共讀:尋找共同的語言密碼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19  閱讀:次   |
42.9K

  2007年3月,隨新教育研究中心前往貴州支教的路上,我第一次聽到“共讀”二字。

  “閱讀明明是很個性化的行為,為什么要共讀?”

  “共讀,能讓不同的人們擁有共同的語言密碼。”干國祥老師朝我一笑,意味深長。

  上海到遵義的綠皮火車哐當哐當晃蕩了30多個小時,這個問題也哐當哐當敲打了我一路。

  跟老師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共讀是在2008年。那時候學校剛剛從私立轉為公辦,剛剛擁有“銀河小學”這個名字,有一堆的困惑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決定一起讀一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怎么讀呢?我把這100條建議分類、重組。周一,我公布一周學習的內容,比方說關于“轉化學困生”的五條。周五教師會,我打開抽取器,一點,全體教師的名字在大屏幕上迅速滾動起來:被抽中的前兩位老師圍繞本次主題談閱讀體會,第三位老師對以上兩位老師作即興點評,第四位老師負責做好記錄與報道。

  就這樣,我們把這本書整整讀了一年。從最初的惴惴不安,到慢慢的胸有成竹,老師們漸漸進入了共讀的狀態:既分享思想,又學習吸納,蘇霍姆林斯基那一條條沉睡許久的建議,被一遍遍咀嚼,一遍遍品味,一遍遍喚醒了。

  跟孩子們的共讀,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那是寄宿制的最后一屆學生,人數不多,但狀況不少。這些家境優裕的孩子不懂感恩,不屑合作,誰都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帶著他們共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讓他們看看,一個與他們仿佛年紀的意大利四年級男孩安利柯,過著怎么樣的學校生活。

  白天,我讓他們梳理安利柯與老師、父母、同學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晚上,我讓他們自由組隊,把最打動自己的故事演出來,于是那一個個晚自修變得格外的不一樣:

  石匠的兒子“小石頭”去安利柯家玩,吃飯時,椅背上留下了粉漬,安利柯抬手去擦,父親的眼色制止了他。小石頭走后,父親告訴他:一切勞動留下的痕跡,都不臟。

  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放學時,安利柯撲進母親懷里,母親把他推開了。安利柯扭頭一看,發現一旁的卡羅納眼里流露著無法形容的哀傷,似乎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安利柯恍然大悟,拉起卡羅納的手,一起回家去……

  孩子們就這么一幕幕,一夜夜演著,我拿著相機默默地拍著,看著他們一天天、一點點變得安靜、友善、懂事。

  最有觸動的共讀,是與老師們一起讀《未來學校》。杜威曾說:“如果我們用過去的方式教育現在的孩子,那就是扼殺了孩子的未來。”這不是危言聳聽。

  20年前,朱永新教授出版《理想的教育》一書預言教育的未來。當時,很多人認為,那不過是空想。而今回首,我們發現,書里面太多的預測成了現實。

  20年后,朱永新教授再著《未來學校》,再次勾畫教育的未來。我仔仔細細讀了幾遍,內心無比震撼。是的,在我們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學生似乎仍在20世紀的學校里學習,與21世紀的世界完全脫節。當今的職場關心的不是你知道些什么,而是你能用你知道的東西做些什么。身為老師的我們,是時候反思當下的教育了!

  于是,與老師們共讀《未來學校》,站在培養未來人才的角度,審視當下的自己。老師們漸漸意識到:不久的將來,學,不再是整齊劃一的學,可以混齡學,可以線上線下學;教,不再局限于學校;學校,將只是學習中心的一部分;家庭,將王者歸來,為教育買單……是的,此刻的我們要為未來而教。要勝任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修煉:共情、善學、合作,做學生的指導者與陪伴者。

  哐當哐當,綠皮火車的晃蕩已經遠去15年。而今我終于明白,共讀,真的就是尋找共同的語言密碼——

  與一個團隊,在共讀中破解一道道教育難題,從此,學校開始穩步成長;

  與一班孩子,在共讀中穿越一個個童年故事,從此,生命漸漸走向豐盈;

  與一群教師,在共讀中預測一種種未來可能,從此,內心變得更為自信。

  共讀,就是在某一條路上,同心,同行。

  (作者朱雪晴系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高級教師,中國教育報2021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