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廈門五中“部落共同體”推動學!昂秃稀卑l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5-20  閱讀:次   |
42.9K

  “三維”學習小組育人 多元評價激活力 ——廈門五中“部落共同體”推動學校“和合”發展

  福建省廈門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廈門五中”)是廈門市教育部門直屬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近年來,學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組成的“三維”學習小組,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部落共同體”。學校借助“部落共同體”這一載體,并結合辦學實踐,提出了帶有“廈門五中情感”的本土化育人模式,實現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并舉,實現家、校、社協同共育,從而為建立“和合”教育生態打下基礎。

  從學生學習小組到“部落共同體”

  廈門五中的四年級(2)班被分為8個部落,每個部落有5到6名成員。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貼著每個部落的介紹,內容包括部落成員的姓名、部落名稱,還有部落歌曲。這個班級每個部落的名稱由學生自主命名,有的叫“南腔部落”,有的叫“好詞部落”,還有的叫“好句部落”。

  在課堂上,部落成為最小的學習組織。比如,教師進行校本課的教學時,每個章節都會請一個部落來主講。當一個部落被安排成主講時,每名成員都會全力以赴,收集資料、做PPT,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大家都明白,要為本部落爭光。

  現在,課內討論、分小組做實驗、作業檢查,教師都會以部落為單位。作為最小的組織,部落成員在課堂上除了自己要學好學懂,還要完成集體任務,長期的合作使大家有了默契,因此也學得更有興趣了。

  傳統的學習小組,組長是主角,活動基本是以課業學習為中心,而廈門五中的部落,按照學生的興趣傾向、學習水平、交往技能等進行合理搭配,小學每個部落為5到6人,而初中通常為6到7人,每個人都是部落的主角,強調每個人地位平等是學校部落的典型特征。

  每個部落的“部落長”通過選舉產生,并采用學期聘任制,較為固定;學科長選舉則采用滾動輪崗制,進行階段性調整。在小部落里,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聽部落長的。現在的課外活動、運動會、班級集體活動都是以部落為單位。

  班級的部落還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擴展到學生的生活和娛樂中,如管理班級、組織假日小隊活動等方面。周末或節假日,學生聚集在一起郊游和運動,有的班級還玩起了“真人CS大戰”。這些活動,讓學生們不再獨自“宅”在家里苦學,而是讓大家親近自然,釋放天性。

  教研組激活教學動能,家長小組匯聚家庭教育合力

  廈門五中在學生部落的基礎上,還形成了“教研組部落”和“家長部落”,這兩個部落和學生部落一起,形成“三維”部落體系,也構成了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育人的網絡。教師在部落中深入發現學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提升了立德樹人的能力。

  近年來,廈門五中在廈門市各類教學質量監測中,始終能在全市名列前茅。這些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學校的教研組部落與學生部落的“一體化”互動。

  集體備課活動是學校教研組部落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學校認為,集體備課能集眾人之長、補一人之短,能針對學生的多種問題商討出多種對策,做到因材施教,被認為是提高教學質量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廈門五中教師嚴崢說:“我雖然是一名年輕教師,但是在教研組部落中,組長和同事給予我很多指點,這些讓我在日常教育中充滿自信。”

  學校認為,集體備課是一種“勤在課外,精在課堂”“集眾人之私成一己之公”的教研活動,其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對教師個人發展都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必須抓實抓好。

  教學案是學校抓教育質量的重要載體。早在2009年,學校就開始試行這一方法。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積累,教學案已經成為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利器”。

  學校的教學案是指教案與學案合一,也是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學校的教學案包括教材知識體系和重難點分析、知識準備、難點突破、知識要點提示、教與學檢測、鞏固練習、課外拓展等,教師部分還包含了二次備課的板塊。學校認為,教學案的推進,就是為了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教研組部落合力備課是學校抓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具體流程包括,備課組教師先一起共同分析教材,接下來主備教師寫出教學案初稿,備課組集體審稿討論后,形成教學共識,再由主備教師整合優化形成教學案。最后,教師再進行個性化備課,并組織課堂教學。在教學完成后,教師還要寫出“教后記”,用于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這些做法使經驗得以積累,而教訓和問題則被提煉成復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校的備課過程看似非常復雜,但是它發揮了“部落”的合力,其強調規范備課程序、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同伴互助,同時也主張教師發揮個人的創造力。由于發揮了集體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帶著感情備課,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極強的針對性,才使教學質量有了保證。

  教研組部落在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學校贏得聲譽的同時,還形成了“教研組部落文化”。這種文化還有一系列制度來支撐,這些制度包括:教研組部落常規活動制度、讀書交流制度、獎勵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等。

  廈門五中的教研組部落,除了密切關注教學行為,還關注課題研究活動。學校教師經常開展校本教研,這些讓部落共同體成員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反過來,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現在,通過課題研究的訓練,廈門五中一大批教師成長為研究型或是專家型教師。

  在廈門五中,一個學習小組就是一個部落,而小組成員的家長們,則對應成立家長部落。每個家長部落通常會建立一個微信群,家長們會經常在群里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家庭教育情況。在周末或是節假日,家長們有時會組織本部落的孩子和家長一起開展郊游等活動,孩子們在一起聚會的同時,也拉近了家長之間的關系。

  各家長部落每月都要舉行一次“圓桌會談”,即家長部落共同體各成員聚集在一起,對同一主題發表觀點、共享經驗。當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有困惑時,會主動向其他家長請教,其他家長則會給予相應的幫助。每個部落的家長還會輪流到校內參加志愿服務,如運動會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家長講壇等活動,都有家長的身影。

  “捆綁”評價促合作,多元評價推動“和合”發展

  現在,廈門五中形成了學校部落、年級部落、班級部落、學生小組部落、家長小組部落、教研組部落、工會小組部落等7種部落形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每種部落都有自己特有的評價方式,且能實現量化。

  以班級部落為例,學校設計了“班級和小組部落共同體達標評價量表”。評價量表分為3種,分別針對小學一到三年級、四到六年級以及初中學生。在七至九年級的“班級和小組部落共同體優秀評價量表”中,明確從小組部落、班級部落、家長部落、科任教師部落4個方面對班級部落考核。這就意味著,對一個班級的評價涉及學生學習、教師教育教學、家庭教育等多個要素,做到真正指向“多元評價”。

  在對班級部落的考核中,在每個部分又設立了更加細化的評價指標,比如,小組自評記錄或成長記錄、進步說明等具體項目,都成為評價指標。而這些評價指標,并非只重視學生考試分數,而是從德育、整體合作意識等多方面來考量,從而真正體現了“多元評價”。

  小組部落某個成員學習退步了,教師會把整個部落的成員組織起來,一起分析原因。學校要求,在部落里,不能只考慮個人進步,還要考慮與部落成員一起進步,這些得益于學校的“捆綁評價”。學校明確,教師要淡化對學生的個人評價,而要關注小組團體的評價,鼓勵學生“抱團發展”。當小組分數達到一定標準時,小組才會得到獎勵,這讓學生必須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學校認為,強調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就是學校“和合”文化的具體表現。

  廈門五中聚焦“部落共同體”,各項評價也圍繞“部落共同體”的建設進行,這種評價為辦學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內驅力。學校認為,要以評價促進“部落共同體”發展,學校、年段、班級、科任教師都要以部落為單位建立評價措施。為了把評價落到實處,學校明確無論是哪一級的評價,最后都要進行總結和表彰,真正做到讓每個人都能從評價中受到觸動。由此可見,學校的評價滲透到過程,真正做到過程性評價。

  學校還借助智慧校園信息技術,來提升評價效率。學校建成了“互聯網+教師成長記錄系統V1.0”和“互聯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V1.0”,還打算把班級、年段和教研組部落共同體達標和評優量表建成網絡平臺,做到長期有效地對各班級、年段和教研組部落共同體建設和活動作出及時評價和表彰獎勵,最終逐漸由當前的過程性評價、多元評價升級到增值性評價,真正建立起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學校認為,以多元評價為出發點,通過“捆綁”評價、過程性評價等評價方式,凝聚了個人力量,通過合作,變個人力量為集體的合力,這些成為推動學校“和合”發展的強大動力。

  (廈門五中黨委書記、校長林雄偉)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