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實驗小學“至信教育”彰特色 德育樹人立標桿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實驗小學秉持“因信而至,因至而信”的辦學理念、“讓學校成為師生終身留念的地方”的辦學宗旨,引領師生在教育、學習、生活中,“尋根”生命價值、“扎根”社會實踐、“生根”祖國未來,努力培育學生的“自信”品質、“誠信”道德和民族“信仰”,致力讓學生成為“有根有夢的至信少年”。
創國際視野
雙語教育培育“至信少年”
在南海區和西樵鎮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學校立足珠三角的地理位置,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特點,引進雙語教育課程改革項目,在英語、數學、科學、體育等學科穩步推進全英文教學。在全國知名雙語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在“至信課堂”理念、教法與學法的引領下,學校雙語教育特色課程融合沉浸式的雙語教學體驗,量身打造專屬學習計劃,讓學生在深耕母語文化的同時具有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提高雙語課程實施水平和雙語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任務,以教學常規管理為主要抓手,以高效課堂評估活動為推動點,雙語教研組及備課組以教學問題為研究課題,精準施教,以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為保障,以形式多樣的師生活動為途徑,在英語、數學、科學等學科穩步推進全英文教學,努力與國際教育接軌,積極探索基礎教育國際化辦學的實踐途徑。截至2021年秋,學校雙語教育已經推進到了六年級。據專家評估,目前五年級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和實際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已經超過初中二年級的水準。一支高起點的雙語教師隊伍正在發展壯大。
此外,為培養更具國際視野的“至信少年”,學校重視通過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建立學生自信。說話能力和語言藝術是當代社會人際溝通的重要橋梁。學校通過開設語言藝術社團,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實踐及審美能力,緊扣學校辦學理念,圍繞不同學段學生的語言表達素養要求,通過三個年段的螺旋式教育,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為學生的“至信人生”奠基。帶著對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期望,學校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小主持人,他們在市、區、鎮各級各類小主持人挑戰賽中盡顯風采。同時,注重朗讀、經典誦讀等活動的持續開展,不斷給予師生相關的專業培訓,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肢體形態的審美、人格的健全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愛好練成了特長,特長造就了特色。
創課程革新
打造特色“至信教育”課程
在“至信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秉持“相信學生的無限可能”的課程理念,學校堅持開展系列課程,培養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的“有根有夢的至信少年”,為每一顆星星提供自由閃耀的舞臺。學校著力打造“根文化”內涵發展,實施“六個一”育人工程(“一聲問好見儒雅、一分展示長自信、一個魔方拓思維、一門樂器養氣質、一根跳繩強體魄、一項游泳增技能”)等一系列活動支撐學校辦學理念,促進學校品牌建設。
自2015年起,為全面推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校以“禮儀教育”為抓手,以“語言藝術”為突破口,以“至信課堂”為核心,持續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實施“體藝2+2+N”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2+2”是指學校依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訓練和培養每名學生掌握兩項藝術、兩項體育技能,其中游泳和跳繩為體育類必修課,語言藝術和器樂為藝術類必修課。“N”是指提供近40項社團拓展課程供學生選擇,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是一顆星星,都會綻放獨一無二的光彩,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閃亮和綻放的權利,都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相信每一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長方式,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此外,學校以“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為校訓,構建了“STAR”課程體系。“STAR”即星星、明星、主角之意,代表著一種信仰、夢想和自信。“STAR”課程體現學校“因信而至,因至而信”的辦學理念,站在整體育人的高度去審視課程邏輯,突出育人功能。“STAR”課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需求,開設多種課程讓學生自信展示自我,成為閃亮的星星。學校注重課程的整體性與系統化,“STAR”課程以“三縱四橫”為架構,突出“五育并舉”。在育人目標之下,從課程延伸出特色項目,形成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大型活動中展示課程成果、拓展課程知識,最終實現德育、課程一體化,實現學生發展的一貫性,為學生終身發展“人人有興趣,個個有特長”的“至信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碩果累累
家校聯動展現“至信”風范
西樵實驗小學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體現教育公平為總綱領。“因信而至,因至而信”,“至信教育”就是相信真善美、追求真善美,西樵實驗小學一直在追夢的道路上奔跑,從“相信相信的力量”開始,“五育并舉”促成長,立德樹人結碩果,讓學生成為有底蘊、會學習、勇探索、樂生活、有擔當、善創新的“有根有夢的至信少年”,學校一眾師生一路前行、一路成長、一路收獲。
學校積極扎實開展家庭教育專項研究,并基于數智時代新技術與教育融合的背景,與國家“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項目合作,以“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體系學習生態融合為變革方向,引領全體家長,開展名人家風和本土清代翰林家風研究,開發家風建設家庭教育讀本,發動家長和學生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探索家校協同育人新路徑。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全方位支持“家—校—社”推進協同發展創新,構建全員育人新生態,實現未來人才學習能力培養的育人目標。
多年來,西樵實驗小學在南海起到了實驗性和示范性的教育窗口輻射作用。未來,學校將繼續傳承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對接區域教育主張,在“品質教育,學在南海”“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引領下,與南海和西樵教育聯動進步。
(賴濟強 劉少桃 蔣勇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