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鑄魂育人雙聯動 學校黨建別樣紅
近年來,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對標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以市主題活動為統攬,聚焦鑄魂育人目標,深入實施建強“紅色堡壘”、鍛造“紅燭先鋒”、引領“紅心向黨”行動,走出了一條具有大荔特色的黨建引領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學校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雙促雙贏。
“三個推進”建強“紅色堡壘”
學校堅持牢牢抓住黨支部建設這個根本和關鍵,讓堡壘更堅固、黨旗更鮮艷。
推進責任落實。為落實學校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構建“一把手”親自抓、黨支部班子合力謀工作格局,探索建立了黨建任務“月初安排、月中督查、月末晾曬”工作機制,強化督促落實,統籌推動黨建與教育教學、立德樹人、師德師風深度融合。
推進規范提質。對標《渭南市中小學黨建工作基本規范》,從組織設置與保障、活動開展、作用發揮三大項21小項上持續發力,通過黨委委員抓點帶面,觀摩交流,取長補短,全覆蓋督導推動落實,黨組織標準化創建達標率95.56%。
推進典型培育。通過開展“黨課進校園”、“黨建好學校”創建等活動,以有效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目標,強化督導管理,先后打造市級“黨建好學校”31所、“黨課進校園”示范點8個。以大荔縣實驗小學“黨建共育‘E’家”為代表的一批“一校一品”黨建特色品牌初步形成,學校黨建整體工作效能穩步提升,實現了以黨建品牌豐富辦學內涵、彰顯辦學品質的良好效果。
“三個強化”鍛造“紅燭先鋒”
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引導黨員教師牢記立德樹人之責,讓“燭火”更旺、“燭光”更亮。
強化師德鑄師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引導教師胸懷“國之大者”,立足平凡崗位,踐行教育初心。通過開展“黨員領航”行動、黨員公開承諾亮諾踐諾、萬名教師訪萬家、師德師風巡回宣講等活動,推動從嚴治教“三項規定”落實。
強化培養促提升。抓好“雙培養”工程,建強教師隊伍,2021年以來,在教學一線優秀教師中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93名,49名黨員教師成為管理骨干和教學能手。抓優“青藍工程”,涌現出以大荔縣實驗小學省級學科帶頭人暢媛媛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黨員骨干教師,領銜成立“名師工作室”19個、“學帶工作坊”87個,以研修共同體的形式帶動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提升。組建了大荔縣實驗小學等16個“城鄉學校聯盟式教育集團”,常態化抽調黨員骨干教師巡課問診、送教到鄉,促進全縣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均衡發展。
強化示范樹標桿。以“三亮三比三評”活動為載體,開展“強黨性作表率”主題教育活動,激發黨員教師爭先創優精氣神,共設立黨員示范崗270個,評選黨員標兵100名,表彰“黨建好老師”77名。先后涌現出市優秀共產黨員李小峰和市優秀黨員校長楊鋒等一批“紅燭先鋒”,引領黨員教師學有示范、干有榜樣。
“三個筑牢”引領“紅心向黨”
堅持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貫穿學校黨建工作全過程,讓學生從小賡續紅色血脈、樹立報國之志。
筑牢理想之基。組織開展“新時代·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依托“九個一百”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片等,引導學生從小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主旋律在全縣學校唱響。大荔縣實驗小學以“傳承革命精神·做時代新人”為主題,研磨紅色精品課堂,使師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耳濡目染,讓紅色文化潤物無聲地深入到師生頭腦中。
筑牢信仰之魂。以“黨旗飄·校園紅”和“黨課進校園”為載體,廣泛開展“紅旗飄飄、伴我成長”“紅色影片進校園”等活動,通過打造“紅色文化廣場”“孝親文化長廊”等各具特色的教學走廊,實現了黨建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增強了紅色教育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讓紅色精神成為學生絢麗的生命底色。
筑牢德育之本。通過建立學校黨組織主導、校長負責、共青團少先隊等群團組織參與、家庭社會聯動的德育工作機制,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開展“感恩孝親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等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大荔縣實驗小學編寫《黨團隊基本知識手冊》和《紅色引領新征程》等紅色校本教材,以課堂為陣地,以班隊會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推動德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示范帶動全縣中小學生德育工作實現整體提升。
(張春鋒)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