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 以生為本 文化立校
文明校園建設是教之所需、民之所求,是培育德藝雙馨教師隊伍和品學兼優學生的助推器,是構建和諧社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在河南省,有這樣一所學校——南陽市第十三中學校(以下簡稱“南陽市十三中”),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始終堅持以生為本、文化立校,一切為了師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出和諧育人的“十三中模式”,打造出一張具有時代特色、文化內涵、辦學品位的“十三中名片”,為南陽市教育高位優質發展貢獻了“十三中智慧”。
從1995年起,南陽市十三中連續20年榮獲“河南省文明單位”,2016年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單位標兵”,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
立德樹人
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南陽市十三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德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工作始終,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學生在校園的每一處都能深刻感受到鑄魂育人這一崇高事業蘊含的蓬勃動能、甘甜味道和感人溫度。
立德樹人,黨建引領。南陽市十三中黨總支不斷加強黨的建設,積極開展系列主題教育。適時組織教師參加“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知識競賽”,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班子帶頭上黨課,使黨員教師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理想信念,形成人人爭做“四有”好老師的良好局面。扎實推進“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圍繞“創新觀念、提升能力、提升效率、優化作風、優化環境”開展系列活動,全力推動教育事業再創輝煌。
思政教育,教師首責。做好思政教育,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學生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南陽市十三中高度重視思政隊伍建設,強化教研,跟蹤熱點,引導學生與時代同成長。同時,加強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有機融合,邀請河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家組成員、南陽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姜金林教授、南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靳安廣教授等專家為全體教師開展“初中階段學科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考”主題講座,通過各種方式,讓思政元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德育實踐,豐富多彩。南陽古今名人薈萃,英才輩出,歷史文化遺存豐厚。南陽市十三中創造性地把德育與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組織學生到南陽革命博物館參觀學習,了解南陽革命歷史征程;走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彭雪楓將軍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追尋先烈足跡,傳承紅色精神;組織學生到諸葛亮躬耕地——武侯祠、名揚世界的漢代醫學家張仲景的墓祠所在地——醫圣祠、東漢科學家張衡墓、馮友蘭紀念館開展研學,學習先賢精神,培養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濃郁情感。舉行南陽市十三中“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展演,在活動中使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活動育人
社團建設如火如荼
南陽市十三中堅持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興趣、特長和愛好,將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五育并舉”,用活動踐行“五育”,在實踐中實現“五育”融合發展。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快樂成長。“黑子籃球社”培養學生興趣、激發運動熱情;“青揚田徑社”給愛好田徑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運動奮發的平臺。不同的鍛煉方式,發揮著同樣的功效——強體鑄魂,健康發展。“北緯33°”地理研學社探索經緯的奧秘,引領學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生命之火”生物社團培養學生對抽象知識的認識,探索DNA的生命之美;“歷史溯塵社”追尋夏商西周的大氣磅礴、唐宋元明清的厚重浪漫;“藝韻舞蹈社”幫助學生強身健體、修身塑體、言情益智,正確認識青春期的成長之美……五一勞動節前夕,千名學子創作的大型手繪拼畫《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一經展出便受到各界高度好評,引來《教育時報》《南陽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南陽市十三中通過充分發掘校本資源,給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審美、育美、踐美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育觀念。
成風化人
德高業精堪為世范
南陽市十三中把師德作為教師評價的重中之重,實行“一票否決制”。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措施,為教師提供師德學習平臺,邀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時代楷模”、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到校開展師德講座,用榜樣的力量助力師德素養不斷提升。在學校開展的文明教師、師德模范、“教壇星花”評選活動中,一大批德高業精的教師脫穎而出,黃光惠、郭延華等被評為省、市級文明教師,王振華、王喜剛等被評為南陽市最美教師……樹立了師德楷模。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學校發展源于教師的發展。南陽市十三中以“一切為了師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校訓,始終關注教師的終身成長。作為河南省首批“教師發展學校”,南陽市十三中的校本研修起步早、全方位、系列化,每年寒暑假集中開展校本培訓,或由優秀教師分享經驗,或邀請教育名家傳經送寶,目前已開展了40期,成為教師持續成長的重要平臺。
特級教師秦守潔主持的“河南省秦守潔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校本部和三個分校區為中心,在南陽乃至全省發揮了輻射引領作用。南陽市十三中已形成一支以秦守潔為代表的強大的班主任團隊,高靜、夏小凱、謝青燁等教師在河南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屢奪佳績。根據南陽市十三中優秀班主任工作經驗編寫的《班主任工作手冊》深受廣大教育同仁的好評和歡迎。鑒于在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中所取得的優異成績,2022年3月,經南陽市教育部門批準,南陽市中小學班主任研究與指導中心在南陽市十三中設立,這是對學校班主任工作建設的高度肯定。
文化養人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文化立魂,制度塑形,品牌擔當”是南陽市十三中提升教師素養、促進內涵發展的方向。南陽市十三中歷經46年沉淀,形成了文化立校、德澤育人的獨特氣質,彰顯出“一切為了師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文化。
文化立魂,就是讓身邊榜樣滋養精神的文化。榜樣就是校長率先垂范、中層干部勇挑重擔、黨員政治自覺、骨干積極引領,使學校前進有方向,行動有力量,和諧發展;堅持人本文化,傾聽教師呼聲,重視意愿期望,發現點滴之美,助力教師專業化成長,通過“最美教師”“最具影響力教師”“最具智慧力班主任”等評選活動,尊重教師、發展教師、激勵教師。同時,“首屆全國文明校園”這塊金字招牌,讓“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精神根植師生內心,上下一心、共商共擔,通過教師素質的提升,帶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獲得了多項集體和個人榮譽。
制度塑形,是落實育人目標和辦學目標的保障。學校制度既有“頂層設計”,即圍繞核心價值、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重點問題制定,使其彼此匹配、有機銜接,成為一個系統化的整體,確保“方向正確”,又下沉到教育教學一線,找到落實頂層設計的路徑和基本策略,使理念落地生根,確保方法得當。
品牌擔當就是用“品牌+”的思維創造更多特色品牌,激勵每一名教師成為品牌,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打通教師職業上升通道,催生更多省級、市級、校級名師。
“一切為了師生可持續發展”的十三中文化,深深地烙在每一個十三中人心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為教師寶貴的人生底色,并內化為“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十三中精神。
一路風雨一路拼搏,一路奮斗一路繁華。多年來,南陽市十三中教育教學持續高位優質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校本部(文化路校區、七一路校區)、北校區(原市二十八中)、東校區(市十二全初中部)“一校四區”集團化發展大格局。各校區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團隊建設方面,總校引領,各校區加強協作,采用點對點交流、結構補缺、跨校執教等方式,建立積極有效的集團內教師交流和領導交流模式,建立優秀教師引領下的集團教學研訓一體化制度,促進各校區教育教學均衡發展。
根植于南陽歷史文化名城這方沃土,浸潤著厚重文化,南陽市十三中追求卓越,屢創輝煌。全國文明校園、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河南省2021年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集團典型案例、河南省第二批義務教育標準化管理示范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南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南陽市基礎教育工作突出貢獻通令嘉獎……一塊塊全國、省級、市級獎牌讓南陽市十三中熠熠生輝,成為學校不斷前進的動力。
創建帶動發展,文明引領未來。南陽市十三中將以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為契機,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走好文明興校、文化強校之路,踔厲奮發、勇毅前進,開辟辦學育人新境界,讓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絢麗之花在南陽綻放,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獻禮!
(程露萍 李建峰 張朝陽 萬濤)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