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建省連江黃如論中學山海精神立志 家國情懷育人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6-03  閱讀:次   |
42.9K

  中學教育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環,直接反映縣域公共服務能力水平,影響省域、市域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布局。縣中要發展,要由若干所優質中學組成矩陣,共同支撐縣域教育優質發展。在福建省,連江縣正為縣中優質發展貢獻力量,連江黃如論中學正是當地優質高中矩陣的新成員。這所由僑商捐資、政府部門配套建設的公辦完全中學,辦學20年來,以山海精神立志、家國情懷育人,立足縣域實際、發掘育人資源,在初中、高中學段全面發展,躋身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福建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基地建設學校行列,走出了融地域特征和開放辦學為一體的“山海情懷”辦學特色之路。

  山海立學,黨建引領

  扎根縣域辦學。連江縣地處福建沿海、閩江口北岸,是福建省會福州市轄縣,與臺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山、江、海資源豐富,水產品總量雄居全國縣級之首。連江縣還是一塊革命熱土,是福建省重點革命老區、閩東土地革命策源地和活動中心。創校之初,學校就扎根縣域悠久歷史與紅色資源,提煉了“山海精神立志,家國情懷育人”的辦學理念,把山海精神、紅色基因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抓手。

  突出黨建紅色引領。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系列教育,重走連江縣內紅色革命路線,與屬地駐軍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體現紅色育人本色。在內涵辦學、質量提升過程中,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重點打造一支有紅色基因和山海情懷的干部隊伍,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注重山海精神共情。將山海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環境建設方面處處滲透紅色基因和山海精神。突出校園文化話語建設,以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為主要載體,把連江人民“勤業、開拓”的創業精神與“包容、博愛”的愛國情懷融入校園文化。廣泛發掘革命人物先進事跡,大力宣講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福建十杰”、“舍生取義奮振臂”的吳適、連羅蘇區黨組織創建者楊而菖、“雙槍女杰”陳可珠等英烈的事跡,傳遞紅色文化和山海情懷。規劃建設山海廣場、青春廣場、時光廣場、校友走廊、讀書吧廊等校園設施,完善育人環境,建設美麗書香校園。

  課程育人,“五育”融合

  推動課程體系校本化。注重將國家和福建省在新高考新課程改革方面的頂層設計與校本實施相結合,確保新高考新課程真正實現校本化落地。在全面開足開齊國家規定各類課程的基礎上,構建具有學校山海特色的課程體系:以“五育并舉”為綱、以辦學特色為引,全面梳理規定的各類課程,建設豐富多樣的課程實施載體,堅持課內課外一體化,突出“一切皆為課程”,把課程、活動統一起來,共同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開發優質特色課程群。深度發掘本地歷史、經濟、社會資源,開發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征的校本課程資源。特色課程分科技、體育、美育、地方特色等類別,依托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機器人、3D打印、足球、籃球聯賽等科技藝體活動;組建信息奧賽興趣隊,參加青少年信息奧賽活動;創建青春秀場,開展課間7分鐘美育活動,讓學生懂得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連江畬族民俗文化”“一縣兩制”等特色課程為縣域文化建設貢獻了學校智慧。

  賦能活動課程新內涵。把活動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注重體現活動的課程價值,實現活動育人。舞龍、啦啦操、足球、圍棋、書法拓片、SEL社會情感學習、算法競賽入門、趣味語言、法語、中外器樂作品欣賞等28項特色項目和特色課程,由校內外專業教師、家長共同打造并聚合成為特色課程群。持續開展“禮山敬海”主題活動,舉辦中華傳統節日、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校友返校日等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教改提質,科研興校

  促進教師梯隊發展。在縣教育部門支持下,學校持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讀書工程”“名師工程”“青藍工程”等活動。創建教師培養平臺,并依托福州教育研究院、省市縣名師工作室等載體,加大教師專業培訓與校本培訓力度,提高學科專業素養,加快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目前,學校形成了“省級名校長后備人選—省市學科帶頭人—省市縣骨干教師”完善的名優教師隊伍,多名教師在省、市、縣教師技能大賽中嶄露頭角。

  發揮校本教研優勢。深入推進問題導向、以校為本的教研機制,強化學科教研組、年級集備組建設,突出教研、集備在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作用。以“課程標準、教材、課堂”為教研重點,對課程標準進行二次解讀、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教學進行多次設計。以“反思互助、專業引領”為要素,廣泛開展突出教學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動。以“課題研究、教改項目”為載體,發揮課題、教改對教學改革的實質性作用。

  聚焦“雙減”提質增效。深刻理解“雙減”和“五項管理”工作的意義,突出“學習先導”,開展“學與教”方式改革。以“小組合作”為立足點,構建“問題導入、互動探究、體驗感悟、拓展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建設。以教研、集備為載體,研發、建設一批校本作業,發揮作業對知識梳理、學科教學的有益補充作用。開展“個性輔導”,在教學、考試、課后服務活動中提供針對性服務。拓寬“活動空間”,組織“問山探海”研學活動,增加學生體育、藝術、戶外運動和勞動的機會,部分活動項目采取學生、學校雙向選擇的模式進行,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濡養“勤業、開拓、包容、博愛”的山海精神和家國情懷。

  在縣域高中振興計劃實施之際,連江黃如論中學正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考試招生制度、教育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要求,積極優化育人方式,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縣中優質特色發展樣板,為區域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福建省連江黃如論中學校長何建忠)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