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涑水聯合雙語學校智慧賦能 為學生積蓄成長力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6-12  閱讀:次   |
42.9K

  進入信息時代,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和浩如煙海、燦若星辰的知識,如何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用學生能理解的友好型話語傳達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刻思考“我將能夠學到什么”,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也由此提出了為學生賦能的理念。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涑水聯合雙語學校是由運城市政府部門牽頭、教育部門主導、五大開發商聯合捐建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思源致遠,成己達人”的校訓,秉承“讓學生快樂、讓教師幸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通過多種社團課和口語課,推動涑水校園文化建設,打造“雙語雙方案、一生一特長”的教育模式,多方入手為學生賦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生活品質,全力培養自由行走的“涑水少年”,激勵學子胸懷世界、腳踏實地、奮力前行。

  深入挖掘潛能

  讓學生展示更好的自己

  所謂賦能,是指給予教師、學生學習探索的自主權,讓教師以他們的方式去教學,讓學生以他們的方式去學習。在傳統學校管理模式中,學生一直被視為“接受管理”“接受服務”的群體,容易對自我管理與社會事務產生“無力感”和“無奈感”。而涑水聯合雙語學校以賦能為創新教育和領導力培養的方式,給教師和學生更多自主權,探索更加適應未來教學的新方式。

  在學校管理方面,學校成立了學生校委會,這是和學校校委會平行的組織機構,設立思政部、學習部、紀律部、文明部、宣傳部、文藝部、后勤部、體育部、監察部、信息部、組織部、勞動部等,每個部門都有具體的職責分工、詳細的工作流程、準確的評價標準。例如,學習部負責管理班級日常學習事務,紀律部負責檢查全校早讀晚自習及大型活動紀律,體育部負責組織大課間操和運動會,后勤部負責管理學校餐廳和班級發放物資,文藝部負責舉辦各種大型晚會,宣傳部負責拍照宣傳學校活動,文明部負責監督學生儀表及日常行為等,勞動部負責實施勞動課程,監察部負責監督學生校委會行為……85%以上的管理工作由學生完成,學生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相互關聯、相互協助。學生校委會經過“自愿申請—參加競選—現場投票—公示結果—培訓上崗”等步驟選拔組建而成,建立了學生自愿申請制度,學生工作和活動都由學生參與、建議、組織,取消了教師行政干預,從大型文藝活動到餐廳的相關事務,學生自主的新氣象正在逐步形成。

  在課程安排方面,學校的早讀和晚自習是大閱讀、大自習的形式,沒有固定的課程安排,也沒有固定的教師授課,學生可以根據當天的學習情況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自由閱讀、自主預習,根據學習興趣自由選擇任務層級,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每節課上課前,學生助教會把學習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小組主講上臺展示,學生助教補充質疑,教師只負責點撥疑難問題。為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學校每次設計導學任務單時都會推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一步步走上了講臺,慢慢地從課堂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在組織活動方面,學校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將校本課程的一部分開發工作交由學生完成。如開設學生感興趣的“袖舞人生”“沃酷街舞”等社團,學生可以申請主講、助教、紀律助教等職位。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每個月都要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但不由學校統一安排,而是學生自由組隊、自發組織、自己尋找課題、自己完成實踐報告。如職業體驗課程,學生們集思廣益,去銀行做接待、去超市理貨、去幼兒園任教、去琴行做助教等,“一事一物皆教育,時時處處有課程”,豐富了實踐體驗。

  在技術進步方面,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通常只扮演旁觀者的角色,參與教學的程度有限,學校立足信息時代特點,積極探索從自我建構、自我塑造到自我追尋、自我超越的過程,進一步完善技術基礎設施,為全校30個班級的1500余名學生全部配備了智能平板,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建立基于網絡技術的師生交流,使生生互動、生生互評等方式真正進入教學活動。例如,歷史課堂與《百家講壇》同步,地理課結合《國家地理》紀錄片,生物課上播放《動物世界》,數學課借用“洋蔥數學”進行分層,“英語趣配音”小軟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你誦讀”讓語文閱讀變得更有趣味……高科技的學習工具也極大地拓寬了課堂邊界,真正賦予了學生學習主動權。

  建設智慧平臺

  打造學校教育新生態

  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教育領域的數字化改革隨之日漸加速。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深化和網絡學習空間的廣泛使用,成為學校教學模式變革的新課題。在為全校學生配備智能平板、推動智能教學的基礎上,涑水聯合雙語學校在創建研修社區、變革傳統管理、拓展課程資源、加強家;拥确矫孢M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

  為確保新課改啟動,打造網絡研修空間,學校將教研工作作為中心工作,加強技術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總結信息化環境下新學習課堂的教學經驗,開發建設了網絡教師研修空間“同事吧”,成為教師的“教研朋友圈”。在“同事吧”這個研修空間里,既有對學校新課改的困惑和質疑,也有對平板功能的研究和推薦;既有共讀課改書籍的思考和討論,也有講課后的反思和聽課后的感悟。兩年來,“同事吧”的交流記錄有200多萬字,點擊量達2萬多次,實現了信息化環境下新學習課堂改革經驗的共享和同濟互助。

  效率低、速度慢、統計難等是以往學校常規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而在“互聯網+”的校園環境下,學校以智能平板為技術支撐,以新學習平臺為載體,開通了信息直通空間,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方式。其中,“通知公告區”改變了傳統學校層層傳達的信息傳遞方式,讓信息直達每一名學生,實現了扁平化、快捷化的管理。“班級風采區”發布班級動態、開展班級活動、展示班級風貌、提高班級凝聚力。“個人空間”記錄學習過程、展示個人榮譽、分享個人心得感悟、展示綜合實踐活動,健全了學生發展檔案,為綜合素質評定提供全方位數據。“班級評價”包括學校對班級的考核評價和個人的考核評價,讓學校和班級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實現數據可視化,為學校提供決策評估服務?己朔謹捣从沉藢W生在學校成長的全過程,最終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校園微信以班級/學科/小組等多種方式組建,教師利用電腦端和手機端向學生發送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任務,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回傳作業,還可以在自己的群組空間內進行交流分享。校園微信提供加學友、發消息、建群聊、收提醒、快通道五大學習交互服務,實現了師生互動、師師互動、生生互動。

  創建教學模式

  “三三三”把脈學生成長

  借助網絡學習空間,涑水聯合雙語學校不斷探索教學模式變革,構建“三三三”(“三學”“三會”“三段”)新學習課堂。其中,“三學”是學校實施課改的基礎,即“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教互動”;“三會”是學校課改的目的,即讓學生“會自主探究、會合作交流、會展示分享”,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三段”是學校實施課改的路徑,即根據教學活動螺旋式發展的特點,確保學生課前使用預習單自主學習、課中使用導學案交流展示、課后使用檢測單分層提升。

  具體來說,課前,網絡學習空間主要支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將精心制作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和微課及相關的學習資源推送到學生個人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后臺收集學生學習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調整教學方案。課中以師生互動為主,分“小組互學”“展示群學”“精講深學”三個環節。教師根據學情反饋數據,進行精講點撥。學生小組利用群組空間進行交流討論,展示分享。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伴隨式評價。群組空間的廣泛使用,讓精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效率。課后,空間主要用于總結整理,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等形式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然后學生進入個人空間完成教師布置的當堂測練,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課程是學校育人的載體,利用空間拓寬學校課程資源也是學校的重要發展方向。學校構建了“雙語雙方案、一生一特長”的教育模式,從小學一年級起便開設英語自然拼讀法課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簡單高效地訓練口語,讓學生一個學期就掌握近百個單詞的聽、認、讀;初中開設英語話劇表演課堂,在貼近傳統經典的同時創新式學習英語,展現學生的創新創意與表演才藝。

  在以雙語為基礎的特色上,學校引進信息化教學,全力打造智慧校園,結合校園文化,開設了明德學院、明理學院、明道課程、明遠課程、英語天地五大“和潤”課程空間,并以社團活動為平臺,以“豐富生活、展示個性、培養興趣、拓寬知識、開發潛能”為宗旨,開設了藝術類、體育‎類、益智類等各種社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發展學生的興趣與特長,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每一步都成為成長道路上看得見的風景!

  (任玉萍 趙紅梅 樊二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