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省吉安市新干縣華城門小學 多方聯動促“雙減” 數學教研謀提升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華城門小學創辦于2018年,現有學生2200名、教師120名。學校自創建以來,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在課堂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重視生本課堂,在落實“雙基”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合作交流能力等,特別注重教學研究工作,通過研究提升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實現為學生減輕負擔的目標。
學校在數學教學研究上特別注重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學行為,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學校:建章立制,全力保障,激勵教師齊發展
1.健全制度,規范教研行為。在創立之初,學校就確立了“教研興校”的方針。學校從人員配置、活動開展、經費保障、場地利用、考勤登記、考核評價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詳盡的規章制度來確保教研活動的開展。
2.完善考核,強化教研績效。在學校的年度考核、職稱晉升等方面特別注重教學研究的實績,對教師課堂競賽獎項、教學論文發表、教學課題研究成果、教學示范、引領、幫扶成果等方面的分值進行傾斜,激發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熱情。
3.保障經費,促進教研開展。鼓勵教師“走出去”聽課、培訓,對教師參加培訓學習的經費實行實報實銷;教學研究活動的獎品實行由備課組長報批制度;對取得相應教學成果或者教學成績突出者進行獎勵,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研究,濃厚教研氣氛。
4.建立平臺,提升教研實效。建立了學校“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機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許多教師在這些平臺上大展身手,逐步進入縣、市、省級優秀教師的行列。
教師:群策群力,久久為功,提升教師水平
教學研究要走進課堂、落在實處,教師是關鍵。教師是教研的執行者,更是教研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創造者。
1.抓基本功提素質
學校組織教師練習普通話、粉筆字、毛筆字、硬筆字,每月各樣基本功至少完成一個作品。教導處狠抓教學常規檢查,每周抽查半數班級的備課、學生作業等教學常規工作。電教處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教學儀器使用、課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訓。
2.課堂比武亮風采
學校每周二、周三、周四上午分別為語文、數學、綜合學科開放日。開放日主要進行磨課、公開課、示范課、評課等課堂研究交流,每堂課的聽課教師均需提交評課心得,并為所聽課打分,以便評比。
3.專題研究求實效
建校以來,學校就大力提倡專題研究。數學組教師的6個課題在省、市級立項。其中,教師謝小燕主持的市級課題“高效課堂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小組活動有效性研究”順利結項,教師李紅主持的“‘雙減’政策下六年級數學智慧作業設計研究”和教師張佳敏主持的“基于智慧作業的分層教學策略研究”兩個課題在2021年獲省級立項。這些課題在教師的帶領下在學校中開展相應的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4.結對交流促成長
由于青年教師較多,學校成立了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的方式,快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5.示范引領增本領
數學教研組經常請知名教師上公開課或開展教學培訓,提升教師素養,開闊教師視野。
學生:形式多樣,趣味引領,提升學生素質
1.轉化教育觀念,讓數學課堂多元化。數學來源于生活,不是機械的計算,基于這個認識,學校課堂十分豐富。把“跳蚤市場”“模擬超市”引進課堂,讓課堂“活”起來;把小實驗、小制作、情景劇等引進課堂,讓課堂“動”起來;把相聲、小品、雜技、話劇引進課堂,讓課堂“笑”起來……讓學生在多元化課程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從而形成學習數學的長久動力。
2.引進數學活動,讓數學課堂趣味化。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讓學生在“樂中學”“做中學”。利用課后延時服務,大力開展趣味數學教學。玩轉魔方、數字華容道、速疊杯、九連環等數學趣味活動走進課堂,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創新數學考核,減輕學生負擔。學校提倡個性化考核評價,進行闖關練習,讓學生動手、動嘴、動腦,來完成數學考查;學校還舉辦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比如速算、七巧板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建校4年來,新干縣華城門小學數學教研形成了良好的氛圍,師生積極參加各類比賽,獲得省、市、縣獎勵上百人次。數學教師的素質全面提升,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快速成長,更好地為教育事業服務。(聶富輝)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