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培育的學校傳統是一筆無價財富——記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李碩
今年2月,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李碩在她90歲生日時,向學校捐贈了10萬元助學金,獎勵有理想、有擔當、勇于創新的優秀學子。老校長寬廣無私的胸懷以及對附中始終如一的關心,讓所有附中人為之肅然起敬。
1955年,李碩從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來到東北師大附中工作,歷任歷史教師、團委書記、教學副校長、黨總支書記、校長等職務,一直到退休,她把半生都獻給了東北師大附中的教育事業。
1984年至1993年,李碩擔任東北師大附中校長期間,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結合學校實際,帶領學校領導班子大膽推進教育整體改革。經過兩個三年的實踐,學校在辦學體制、課程改革、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學生德育、教師隊伍、學校文化、后勤保障等八個領域進行了全面、整體的改革,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人民日報》等媒體專門進行了報道。
“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只有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圍繞培養目標,對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進行改革,為學生的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充分的條件,才能稱得上是整體改革。”1988年全國兩會期間,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李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所進行的改革就是要把學校辦成教書育人的基地,自覺地擺脫升學率的束縛,努力建立以育人為中心的教育體系。”
在整體改革的過程中,李碩倡導素質教育,這在當時算是創舉。1986年11月23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題為《不求升學率但求成才率——東北師大附中全面教育改革調查》的文章中,詳細介紹了學校的舉措,如“只要對培養創造性的新型人才有利,即使不是高考的范疇,也在課堂上講授”“教師要用心發現學生潛在的特異的才智和興趣愛好,然后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使他們在某一方面迅速‘冒尖’”,擴大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影響。從那時起,素質教育的旗幟就一直在學校上空高高飄揚。
李碩對東北師大附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李碩創造性地提出了“五以”課堂教學指導思想。“五以”分別指以激發學習動機為前提、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以思維訓練為中心、以“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等6個結合為原則、以多種器官協調活動和多向信息傳遞為過程。“五以”教學思想沖擊著陳腐的教學觀念,磨礪著教師的教學才能,使一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李碩倡導開展的教學“百花獎”競賽活動也成為學校品牌教研活動,并延續至今,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拂去歷史的浮塵,這些理念與做法在今天也閃爍著熠熠光輝。
在李碩的帶領下,東北師大附中的辦學水平大大提升,躋身全國知名中學行列。
擔任東北師大附中校長期間,李碩學習吸納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經驗,堅持創新發展,形成了附中“教育整體改革,培養未來人”創新教育模式,及由此而升華成教育整體功能論、教育個性論、教育創新論等理念。對于李碩所創造的業績和產生的影響,人們有口皆碑。很多老教師評價說:“李碩校長在東北師大附中的發展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有不少著名教育專家說:“李碩領導的東北師大附中的整體教育改革是真正成功的改革,對中國的中學教育改革具有廣泛借鑒意義。”
李碩不僅在東北師大附中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而且她與附中老教師們共同培育的學校傳統,作為一筆無可比價的財富,經過歲月的磨礪,被延續下來,衍化成為獨特的氣質——東北師大附中精神:堅持理想、追求卓越、改革創新、自強不息。它滋養著一代代附中人,并不斷地被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鮮活力量,內化成為今天附中人奮發向上、勇攀高峰的不竭精神動力,指引著學校沿著理性發展的道路自覺前進。
(作者張繼輝系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