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 “新絲路”校本課程助力內涵式特色發展
陜西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新絲綢之路的必經城市。在這座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中,有一所學校,結合絲路文化背景和資源背景,潛心設計與研發,構建了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統整的“新絲路”課程體系,這所學校就是西安國際陸港第一小學(以下簡稱“陸港一小”)。
落實課改理念
彰顯辦學特色
地處西安國際陸港核心區的陸港一小是西安國際港務區創辦的自建公辦小學,現有24個教學班,69名教工中有碩士學歷17人、本科學歷52人、省市級能手12人。在優良的師資力量與教學研究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先后榮獲“陜西省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優質教學基地”“陜西省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學校”等稱號。
陸港一小的出色表現,得益于緊緊圍繞落實國家方針政策。《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義務教育要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西安國際港務區是陜西省、西安市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臺。這些方針政策給予學校重要的啟發。以“絲路文化”為標簽的陸港一小“新絲路”課程體系應運而生。
“新絲路”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區域文化特色和陸港一小的全新課程哲學——以“聚絲成綢”的智慧辦校育人,以素養匯聚學生成長之絲,以學生成長匯聚學校發展之絲,以課程鋪就學生成長與學校發展之路。
厚植學校文化
統整學校課程
作為西安市首批支持建設的“新優質學校”,陸港一小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于2021年1月啟動學校課程體系整體規劃設計和特色精品校本課程建設,以“志存高遠,交變通久”為核心價值觀,秉持志向立德、文化樹人的育人思想,立足陸港,放眼世界,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卓越人才”為課程愿景,以“有健康體魄、有理性思維、有知識能力、有興趣潛力、有交往自信、有責任擔當”為課程目標,歷經6個月開發完成了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統整的“新絲路”課程體系。該體系注重傳承絲路文化、融入國際元素,充分挖掘絲綢之路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科技資源和商貿資源。
“絲路童詩”是陸港一小基于“新絲路”課程體系的理念開發設計的精品特色校本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了我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典兒童詩作品,采用誦詩、寫詩、書詩、畫詩、唱詩、演詩等多種學習方式,設計了日讀、周演、月賞、期賽、年節等多種活動形式,是涉及語文、音樂、書法、美術等多門學科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校本課程。
按照學科課程群、跨學科課程群兩種結構,陸港一小逐門開發具有“絲路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語文“絲路劇苑”、數學“絲路博智”、英語“絲路之聲CEA”等9個學科校本課程群均已落地實施,助力學生在“新絲路”課程所鋪就的素養之路上茁壯成長。
“新絲路”課程,是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所開發的校本特色課程,指向閱讀、思維、科技、藝術、健康等學習領域,重在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課程的落地,有力滋養了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的發芽與開花,促進了學校內涵式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好課堂”
教育提質增效
“辦一所人民滿意的學校,始終是我們不變的目標追求。”陸港一小教師團隊不斷學習、實踐、探索。“好課堂”的內涵在陸港一小被重新定義。
為全面落實“雙減”政策,走好教育提質增效之路,陸港一小依托課后服務構建了作業輔導與社團活動協同落實的良好局面。
創建課后服務樂園,打造“新絲路”課程群。學校充分考慮學生對體育藝術類特色課程的渴求,開設了體育、藝術、科技、德育、心理、思維等課程群。豐富的課后樂園“新絲路”深度落實素質教育,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加強德育學科建設,落實課程育人目標。陸港一小加強德育學科建設,通過班隊會、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及豐富的文化節活動,把課程育人落實到位。此外,學校還依據地理條件,鼓勵學生走進奧體中心、敬老院、國際港務區稅務部門等第三課堂現場,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以“新絲路”為特色,以“好課堂”為內涵,深入學習、研究和踐行國家教育教學要求,落實新課程理念,陸港一小建構了優質的育人生態、適宜的學習生態、愉悅的生長生態,繪制了教與學在合作中相互促進的美好圖景。(費旭明 楊鮮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