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育德中學傳承紅色文化 賦能高質量發展
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育德中學只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600多人,學校面臨很大的生存危機。如何提高辦學質量以吸引更多學子來育德中學就讀是學校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如今,育德中學已發展到32個教學班、在校生1600多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育德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百年名校,是保定紅色文化的搖籃。2018年4月,經黨支部討論,學校成立了學生自治管理組織“少奇班”。“少奇班”在值周、升旗以及學校重大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2018年10月6日,為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一百周年,老一輩革命家的后人來到育德中學開啟尋根之旅。“少奇班”承擔了接待任務,他們出色的表現給來賓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保定日報》《燕趙都市報》等多家媒體紛紛給予報道,極大激發了師生的學習和工作熱情,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教育為本,德育先行。為了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育德中學積極籌備建立校史紀念館。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學校對紅色校史進行了深度挖掘和整理,為布展做好了充分準備。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學校以紅色校史為主線編寫了德育校本教材——《紅色文化臺歷》。以12個月的主題活動貫穿全年德育工作,為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創造了條件。“家班風氣正”“家國情懷深”“樹木與化人”“潤物細無聲”“青年勤工學”“科技興國運”……每次活動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為深入推進“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奠定堅實基礎。正如學生家長所贊嘆的“此育德,真育德”。
文化引領制度保障
2019年10月,保定市領導來學校考察調研。對育德中學傳承紅色文化、弘揚育德精神的辦學方向給予了充分肯定:育德中學紅色文化底蘊厚重,要傳承好、保護好。這對打造保定精神文化傳承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0年4月25日,在慶祝育德中學建校115周年大會上,學校將“愛國求真,勤儉礪行”確立為育德精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同。1917年,育德中學在全國率先創辦了留法勤工儉學高等工藝預備班,為廣大愛國青年尋求科學的救國救民真理開辟了新的途徑,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育德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追求真理為核心的科學精神的真實寫照。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從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育德中學廣大師生始終站在歷史的潮頭,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是中國精神的優秀代表。身為育德人,育德中學對此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講好育德故事、傳承育德精神已成為育德人的共同心聲和強大精神動力。
2020年10月,學校報送的《傳承紅色校史,弘揚育德精神》被河北省教育部門評為紅色文化優秀案例,并獲河北省中小學校共產黨員培訓基地光榮稱號。經黨支部充分討論,學校確立了育德中學十大文化理念,修訂了《育德中學制度匯編》,為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育德中學始終把百年校訓“不敷衍,不作弊”作為行動準則。不敷衍就是工作認真講品質,不作弊就是待人誠懇講誠信,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從使命愿景到“一訓三風”充分彰顯了育德人的文化自信,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打下了堅實基礎。
精準創新高效優質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育德中學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上認真開展學習與研討,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充分發揮家委會協同育人職能,在深入開展學情調研的基礎上,學校先后成立了“晨鐘廣播站”“仙洲科技班”“幼云創客班”“孫犁文學社”等一大批社團組織,為學生多元化發展創造了條件。學校的育人模式從封閉到開放、從單一到協同、從粗放到精準,實現了質的飛躍。
2022年新年伊始,學校承接的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政策下作業優化與設計實施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學校順利召開,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另一項省級課題“基于數字檔案下的學生自我評價構建研究”開題報告正在籌備之中。育德中學以研促教、科研興校的格局已經形成。旗幟鮮明的辦學主張、底蘊深厚的精神文化、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高效優質的校園管理構成了一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宏偉畫卷。辦良心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育德人永遠在路上。
(王海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