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為教師減壓賦能——政策暖了教師的心
在當前“雙減”形勢下,“如何為教師減負,關愛教師”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更是教師們熱議的焦點,而在天津市薊州區教育局,關愛教師早已落地成為現實。
職工健身活動室、教師餐廳、持續補充師資和加大培訓……薊州區教育局多方投資在全區實施的教師暖心工程,讓廣大教職員工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教師生活幸福了,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的干勁就足。身心健康,老師們的工作自然有動力!”薊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花宜春說。
關懷暖心
慰問架起連心橋
“感謝黨委、感謝領導,你們在百忙中來看望我,我很感動。”薊州區馬伸橋鎮初級中學困難黨員趙福艷激動地說。
“家里情況如何?”“身體情況怎么樣?”在趙福艷的家里,花宜春親切詢問他的日常生活、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當得知他患病多年,需終身服藥治療時,花宜春鼓勵他保重身體、堅定信心,叮囑學校負責同志要關心關愛好困難黨員,勤走動、多看望,盡心竭力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
在薊州區第一小學老黨員徐桂衍家中,花宜春拉家常、問冷暖、憶黨恩、談發展,鼓勵他永懷赤子之心,繼續關心支持教育事業,多提寶貴意見與建議;ㄒ舜赫f,“老黨員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工作作風,是我們黨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并以此為動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繼續奮力拼搏,創造更大的成績!”
據了解,薊州區教育局始終將老黨員,特別是困難黨員的冷暖安危記掛心頭,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今年“七一”前夕,薊州區教育局領導班子在局黨委書記、局長花宜春的帶領下,分赴各校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基層、送到一線、送到家中,在干部與群眾間架起一座真情連心橋。
今年,薊州區教育局“七一”慰問困難黨員107名,共投入資金10.7萬元。據悉,薊州區教育局還以“七一”慰問活動為契機,采取上門走訪、入村清潔等方式,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深入推進“迎盛會、鑄忠誠、強擔當、創業績”主題學習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我是薊州教育人,初心印薊為人民”響徹津沽大地。
強身舒心
車庫變身“暖心房”
“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強健的體魄,老師們怎么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花宜春說。
針對局機關缺乏健身室等生活問題,薊州區教育局2019年將原有的車庫改建成二層的綜合活動室,增建乒乓球室、浴室和開水間,極大地方便了教職工的日常生活,讓平常的身體鍛煉不再成為奢望,車庫變身“暖心房”。
這一舉措,令乒乓球室內打球的教師紛紛點贊。“局黨委考慮得真周到,極大方便了我們鍛煉身體。過去打球鍛煉只能在外邊到處找地方。現在好了,打球有場地,還有飲用水和洗漱的地方,清清爽爽強健體魄,我們更要努力工作,把黨的‘溫度’傳遞給學生!”
據了解,薊州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年年組織全系統教職工開展趣味運動會、籃球賽、乒乓球賽等體育活動,通過比賽等多種形式,在教育系統掀起強身健體的熱潮,學生體質健康連續4年排名天津市第一。
此外,該局黨委還注重工作環境創設,在今年春天天氣轉暖前,開展了機關院內補植護綠工作,努力為機關工作人員營造一個綠意盎然的工作環境。
服務貼心
關懷從舌尖到教學
“這下可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了。”中午時分,在薊州區公樂小學干凈的食堂,幾位教師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美食。學校為教師建食堂,解決了部分教師吃飯難的困境。小食堂躋身“實在工程”,這是薊州區教育局領導班子深入基層調研,“向群眾匯報”為群眾辦實事的成果之一。
“之前,我在基層學校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教職工食堂。一位教師跟我說,每天從家里帶飯,飯菜一放半天,夏天易變質,冬天易結冰。有時候因為吃飯,很難靜心教學。怎樣才能讓老師們安心樂教呢?局黨委研究后決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為教師們辦實事解難題,用舌尖上的溫度穩住教師的心,為教師減壓賦能。”花宜春說。
薊州區教育局聚焦師生熱盼,迅速完成段莊小學學生食堂建設,解決了黃崖關小學師生避險分流遷入后的午餐難題;新建公樂小學、進修學校等單位食堂,全區各學校幼兒園都相繼新開設了教師食堂,有效解決了教職工用餐問題,教師的幸福感直線上升。
落實“實在工程”后,薊州區教育局黨委準確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提出了“三項工程”,即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工程、教育交流與合作升級工程和教師素質提升專項工程,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全面提升區干部、教師素質。
薊州區按照“以城帶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原則,以區第一中學、漁陽中學、第一小學和第一幼兒園為集團理事長單位,分別組建了直屬高中、直屬初中、直屬小學和直屬幼兒園4個教育集團和31個聯合學區。
在此基礎上,薊州區開展了層次分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教研、大培訓、大比武”行動,全區形成了以區級研訓為引領,以集團、學區研訓為示范,以鄉鎮級研訓為重點,以校(園)本研訓為基礎的研訓體系。
同時,薊州區與天津市和平區、天津市河東區和天津市第一中學持續開展深度合作,積極引入北京高端優質教育資源,打造薊州教育交流與合作“2366”工程,即選派20名校(園)長、30名中層干部、60名班主任、60名學科教師參加京津兩地的高端教育培訓和跟崗實踐活動。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借‘雙減’之春風,讓我們把醞釀多年的工作和未解決的事情,從頂層設計轉向頂層推動,扎實推動區域教育朝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花宜春說。
【局長說】
“搭臺唱戲”助力教師成長
天津市薊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花宜春
如何應對“雙減”和疫情防控給教育帶來的新變化和新任務,是天津市薊州區教育局納入今年工作要點的重點任務。針對人民群眾對教育“滿意”的維度、心理預期和目標參照的改變,區教育局黨委經過認真研討、反復論證,提出實施薊州教育提質增效“三項工程”的創新舉措。
聚焦優質均衡創新管理體系,精準實施教育管理全面升級暨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工程。以城帶鄉,互動共贏,整體聯動,共同提升,優質均衡。開闊視野練就扎實功底,大力實施教育交流與合作暨“2366”升級工程。創新方式,豐富內容,線上線下,方式靈活,增長見識,增強本領。
搭臺唱戲助力教師成長,扎實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專項工程暨“大教研、大培訓、大比武”行動。規定時間,固定內容,明確主題,內引外聯,層次分明,搭臺比武,各顯神通。目前,“三項工程”在薊州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