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勞動教育融進了校風改變了家風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7-18  閱讀:次   |
42.9K

  采訪石家莊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石外”)的勞動教育,緣于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的多次推薦。顧先生曾數(shù)次到石外調(diào)研,他告訴記者,石外的勞動教育做得非常好,并表示如果記者寫報道,愿意親自寫一篇評論。顧先生的評價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心和對石外的持續(xù)關注。采訪后,記者深深感受到,幾乎無所不在的勞動教育已經(jīng)深深融進石外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融進了校風學風,并影響了學生家庭的家風;石外勞動教育特別扎實有效、深受歡迎的秘訣在于:學校主導,家校社協(xié)作。

  勞動課開設22年,實現(xiàn)了幼小初高銜接

  今年的母親節(jié),石外的孩子們用自己在學校植物園種植的蘆薈,制作了蘆薈膠,回家送給媽媽。自己勞動種植、自己動手制作,勞動成果送到媽媽手中。類似這樣圍繞“勞動”產(chǎn)生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故事,幾乎在石外每個學生身上都發(fā)生過。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規(guī)定,從2022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而此前,石外的勞動課已經(jīng)開設了22年。從2001年開始,石外就開始設計“五育并舉”校本課程,陸續(xù)開設了科學種植、機械加工、烹飪、航模科技、通用技術、電子控制、木工等勞動實踐必修課程,并探索在課堂教學、德育、校園活動、家庭教育、社會實踐等五大領域貫穿勞動教育,形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15年一貫制銜接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石外花了很大力氣抓勞動教育,在加強課程建設的同時,還投資建設種植、木工、烹飪等勞動實踐課程場所,并將勞動課列入每周課表,要求校內(nèi)勞動課程師生全員參與。

  石外的校內(nèi)勞動課程主要針對學生勞動技能偏弱的現(xiàn)狀,注重與學生生活結合、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從基本勞動技能如整理書包、擦樓梯、擺桌椅和擦玻璃等開始。通過設計勞動課程“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實行勞動教育全覆蓋,確保全體學生人人都勞動、事事有標準、件件有評價。

  通過22年的實踐積累,石外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一貫制的勞動教育銜接體系,不僅課程貫通設計,實踐活動也貫通安排:

  幼兒園階段開設了木工課、烹飪課。讓幼兒感受各種勞動職業(yè),親身體驗、嘗試、操作、感受勞動。木工課從最基礎的認、釘、切、錘入手,烹飪課讓孩子們學會洗菜、擇菜、做沙拉和小涼菜等;

  小學階段開設了6項勞動專項課程:種植課、機器人科學課、木工課、烹飪課、縫紉課、機械加工課;

  初中階段開設了面點課、花卉種植課、人工智能課、機器人課、航模及無人機課、社會實踐課;

  高中階段開設了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課、中華傳統(tǒng)面點課、家常菜肴課、木工課、通用技術課、3D打印技術課、激光雕刻技術課、數(shù)控加工技術課、“陽光小講臺”志愿支教勞動課。

  石外注重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相連,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形成了協(xié)作育人機制。學生在校學到的勞動技能,回家得到更多練習和成果展示機會。教初中學生做饅頭的李潔輝老師說:“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教孩子們做饅頭,更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家的味道。”

  勞動課與家庭勞動實踐互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添翼

  每周開一節(jié)勞動課,確實解決了勞動教育被忽視、“有時間就上沒時間就讓”的問題,但如果僅僅依靠這一節(jié)課的時間,全校數(shù)千學生,個性化教學怎么落實?學生動手勞動的時間怎么保證?勞動的效果怎么檢驗?石外的辦法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家校社協(xié)作。

  石外集團黨委書記強新志認為:如果失去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協(xié)同配合,學校教育就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

  除了學校設置的各類勞動教育課程和勞動實踐專項課程,石外從2001年起就在幼小初高不同學段設置了“我的家庭我擔當”系列主題活動。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特點,設置了不同的家庭勞動實踐活動項目:

  在幼兒園、小學開展“我的事情我來做”主題活動,幼兒在家要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刷牙、自己系鞋帶等;小學生在家要主動擦桌子、掃地、洗碗、收拾個人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間。

  在初中設計了“家庭事務我擔當”主題活動,學生要幫助家里買菜、做飯、收拾房間等。

  高中開展“家庭活動我設計”主題活動,學生除了日常家務勞動還要嘗試進行家庭財務計劃、外出活動等家庭事務的參與和設計,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和家庭擔當意識。

  在“雙減”政策落地之后,石外抓住機會,利用節(jié)假日與家庭共同開展勞動教育。各年級組織開展“家庭勞動大比拼”活動,學生將在學校學會的烹飪、木工、簡易家電維修的勞動技能用在家庭生活中,與家長一起縫補、烙餅、蒸饅頭、炒菜、搟面條、修家具,家庭氛圍更加和諧,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勞動教育成果展示成為石外家長開放日最有特色也最熱鬧的環(huán)節(jié),家長品嘗孩子們親手做出的食物、觀摩孩子們的種植園、把玩孩子們親手制作的作品。八年級一位家長激動得要流眼淚:“第一次吃到孩子親手給我烙的餅,覺得特別幸福……”

  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黨總支書記裴紅霞告訴記者,勞動教育不僅是勞動技能的教育,也是融入了知識、品德、體魄、審美和欣賞的教育,在勞動的背后,是“五育并舉”的教育。七年級常澤遠家長說:“學校設計的家庭勞動作業(yè),讓我感受到了學校對孩子的全面培養(yǎng)。”在石外,學生家長既是勞動教育的參與者、支持者、指導者,也是評價者、受益者。親眼看到孩子的成長和轉變,家長對學校的勞動教育特別支持。

  最受歡迎勞動課融進了校風,帶動了家風

  確實很難想象,在石外這樣一所在當?shù)亟虒W質(zhì)量很高的學校,勞動課居然最受學生歡迎。今天,勞動教育已經(jīng)成為石外最鮮明的特色,融進了校風和學風。

  老師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受一段時間勞動教育之后的學生更自律,更勤奮努力學習了;家長們反映,孩子回家后主動分擔家務勞動了,越來越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的辛苦了。

  勞動教育改變著學生,也改變著學生的家庭。有名高中生家里常常吃泡面,在學校學會做油潑面后,回家給父母做,從此家里人再也不愛吃泡面了。參加學校組織的體驗父母辛勞“每日當家”勞動教育活動后,八年級學生張子昕寫了一首詞《沁園春·贊勞動》,描述自己買菜做飯的情形:“……望窗戶內(nèi)外,晶光閃閃,餐桌之上,香氣飄飄……超市內(nèi),精挑細選,食材新鮮……看購烹洗掃,樣樣精通,多藝少年,石外教導。”

  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學到了技能,也淬煉著品格。高中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但勞動教育一點兒沒耽誤。這里的高中學生在學習完家常菜肴必修課后,至少得會炒16種菜。創(chuàng)辦于2006年的“陽光小講臺”活動是專門為高中學生創(chuàng)設的一項勞動教育活動,學生必須全員參與,定期到山區(qū)中小學校開展支教服務。學校與石家莊市贊皇、平山等6個山區(qū)縣的12所中小學建立了“城鄉(xiāng)校際結對精準幫扶共同體”,通過開展“陽光小講臺”活動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家長不僅全力支持孩子“進山吃苦”,還各盡所能提供支持,與學校形成合力,鼓勵孩子與山區(qū)學生同吃、同住、同鍛煉,在送教的同時受教。

  22年的實踐,形成了石外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校風學風,創(chuàng)造了石外特有的勞動教育經(jīng)驗:基于學校15年一貫制辦學模式,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特點設置不同教育方案和勞動內(nèi)容,確保勞動教育15年銜接不間斷;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協(xié)作,讓學生全員參與,人人動手,人人制作。

  勞動教育在石外學生的精神品格、行為習慣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學校的勞動課,比如做面點、烹飪、手工、木工等,對學生走出校門后的生活產(chǎn)生了直接幫助,他們學會了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生活,不少高中學生畢業(yè)后還一直延續(xù)著到貧困山區(qū)幫扶的傳統(tǒng)。

  勞動教育也帶來了學生家庭和家風的變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庭責任心。學校鼓勵學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勞動,家庭氛圍濃厚了、親子關系改善了。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