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城市城區鳳臺小學 多措并舉落實“雙減”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山西省晉城市城區鳳臺小學創建于1990年,位于晉城市城區東街鳳臺小區花新巷48號,現有教學班42個,學生2100人,教職工98人。學校秉承“重德育,強素質,創特色,育人才”的辦學理念,確立了“以德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文化潤校,特色亮校”的辦學目標,不斷創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一導二主五聯動’問題導學”模式,在學校文化建設、藝術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特色凸顯,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學校堅持德育為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改革創新,全力推進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質量為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雙減”背景下,為進一步提質增效,學校不斷創新課堂教學、藝術教育、教育信息化和優質課后服務特色品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抓教師素養提升,增加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一是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定時組織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各項政策法規,培樹師德典型,引領教師崇德守規。提高師德在教師績效考核中的比重,對教職工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二是實施結對幫扶“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讓經驗豐富、業務嫻熟的教師發揮好傳、幫、帶作用。
三是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堅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引導教師借助信息化智能設備,構建智慧課堂。
四是注重教育培訓。通過思想政治和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教師思想道德修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培育有深厚教育情懷和高超專業能力的教師團隊。
五是建立考評機制。教師的日常表現與績效掛鉤,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為教師建功立業搭建平臺。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鑄師魂強師能成為學校的一抹亮色。
抓課堂教學創新,筑牢學校高質量發展新支撐
一抓減負提質落地。聚焦課堂,從嚴落實既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要讓學生人人“學會”、人人“會學”。通過優質的上課說課、觀課議課、思課磨課,生成更優質的課堂。
二抓課堂樣態轉變。通過觀摩全國優質精品課、學校示范課,科學合理有效地應用希沃一體機,從思想引領、典型引路、專家引導、政策引擎上,促進課堂樣態的轉變。
三抓學生全面發展。以加強學校美育為突破口,確立“以藝審美、以藝輔德、以藝啟智、以藝健體”的藝術教育目標,以評價激勵為手段,以藝術教育展演活動為載體,努力加大美育投入,著力提升教師素質,積極開展課程改革,不斷提高美育水平,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在堅持開齊開足音樂、美術、體育課程的同時,特別注重發揮少年宮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組建了少兒合唱團、舞蹈隊、書法活動小組、兒童繪畫組、電腦繪畫組等興趣小組,提升了美育工作的實效。學校的舞蹈隊、合唱團和學生的書畫作品多次在各級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獎。鳳臺小學“花兒朵朵”合唱團從2014年成立以來,800多名學生不僅在合唱專業上取得了好成績,而且以歌傳愛去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四抓課后服務質量。在做好學校課后延時服務的作業輔導和多彩社團活動的基礎上,與企業合作保障“放心午餐”和優質特色課后服務質量。
在課堂教學改革和課后服務上,從“學會”到“會學”成為學校的一縷清香。
抓教育信息化建設,拓展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實現融合的基礎上,學校積極推進課堂教學結構變革,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與方法,以“微課”資源建設和“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有效應用、希沃教學資源及教學軟件合理應用和智能機器人創客教育、航模活動等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邁上新臺階。通過強化機制激勵、強化示范引領、強化特色打造三個“強化”,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普遍化、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和家校共育的常態化、教師成長和學生發展的一體化,進而讓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擁有了真切的獲得感。
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微課’‘創客’開啟教育信息化新時代”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教育創新成果“應用現代微課,探索創客教育,建設智慧校園”獲得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獎。
培養高品位文化,抓細抓好“文化潤校”的著力點
學校十分注重培養高品位校園文化,幫助師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自覺、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得到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一是建設文化藝術長廊。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彰顯才智的場所。
二是開展班級文化評比。各班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版面、采編稿件,展示班級寄語、手工制作、名人名言等。學校還持續開展班級每月一次、教師每月一次的“道德大講堂”活動。學生每周能在計算機室、合唱室、美術室等活動室內進行實踐活動。學校不僅開放閱覽室讓學生使用,還在每班設立圖書角,讓學生自由閱讀。
以“三進”為抓手,優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學校優化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時代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在堅持“三全育人”的同時,以“三進”為抓手,優化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激活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網絡,呈現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育新人的局面。
一是家長進學校,參與學校管理。邀請家長進校參加大型活動;在學校每學期的公開教學中,家長參與非常積極。
二是家長進課堂,助推學生成長。學校從2014年開始,挖掘教育資源,拓寬成長途徑,開展了“故事媽媽陽光爸爸義工進課堂活動”,到2022年6月前,已有8000多人次各行各業的熱心家長每周一次走進教室,給孩子們講故事、上課、作講座,內容涉及文明禮儀、交通安全、心理健康、護眼護齒、科普教育、航空模型、機器人創客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真正融入到學校教育中。
三是“五老”進校園,助力學生成長。老干部發揮余熱,助學生成長,晉城市合唱協會會長王全會多次親臨學校指導;老演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伴學生成長,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張保平和吳國華多次到學校給學生們作上黨梆子講座,增強了師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立德樹人擔使命,砥礪奮進正當時。晉城市城區鳳臺小學將繼續緊緊圍繞學校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全面推動學校改革發展提質、提效、提速,在用愛和智慧開啟學生美好未來的路上,全校師生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筑夢新時代,奮斗新征程!(晉城市城區鳳臺小學校長郭太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