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贛馬高級中學目標引領 弘毅致遠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馬高級中學坐落于連云港市贛榆區贛馬鎮,校園內擁有距今4000多年的后大堂龍山文化遺址和贛榆戰役紀念地等珍貴德育資源,人文薈萃、靈氣氤氳。
學校勵精圖治,敢為人先,辦學效益逐年提升,被評為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國家德育與心理研究實驗學校、江蘇省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連云港市文明單位、連云港市特色學校等。
“青春奮斗者”的“弘毅”品格
秉持得天獨厚的德育資源,學校進一步整合校內外德育資源,以“弘毅”品格作為高中生青春奮斗的行動標準,構建了別具特色的“青春奮斗者”德育體系。
構建“弘毅”課程體系。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校園及周邊的歷史文物、文化為主題,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體系,開發了《龍山文化溯源》《吳敬梓作品研學》《中國傳統節日》等校園讀本;依托校內及區域的革命遺跡,圍繞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構建紅色文化課程體系,開發了《黨的生日》《中華民族精神》等讀本;以青春為主題,構建青春文化課程體系,開發了《書法藝術鑒賞》《運動健康知識》《作物栽培學》等讀本。
構建多元場景平臺。為深入開展體驗式德育,學校建設了“一館、兩廊、一苑、四處校外基地”。依托碑刻文化研究室開設了拓片課程和書法課程;依托龍山文化體驗室,特聘國家非遺傳承人李大專開設黑陶鑒賞與制作課程。充分利用贛榆德育文化資源,建設了抗日山烈士陵園、小沙東海戰紀念地、贛榆博物館等四處校外德育實踐基地。
構建自主管理網絡系統。學校拓寬德育路徑,回歸教育本真,初步成立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構建多元多維度的德育評價模式,開展弘毅標兵、弘毅班級、弘毅國旗手等系列評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建設“青春奮斗者”之家網站,讓學生通過網絡記錄校園點滴、暢談大事小事、展現青春風采。開展日常行為規范知識競賽、國家公祭日愛國主義教育、“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演講、“今日我上榜”、校園藝術文化節等活動,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寓教于樂。
高效課堂下的“目標引領”
學校積極探索“弘毅”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創新“目標引領教學法”,使育人目標與課程目標高度一致。“目標引領教學法”融合國家層面的教學目標、學科核心素養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堂的達成目標等。教師在國家層面教學目標的引領下,依據核心素養、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明示學生該知識點、框體或單元的學習目標,然后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激勵學生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學習。
其課堂教學模式包含六大環節。一是“定”,教師集體研討確定課堂教學目標。二是“展”,課前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曉課堂學習任務。三是“探”,教師設置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學生分組進行交流討論并進行展示,師生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四是“點”,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展示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適當精講、點撥,適時將問題發展、提高、形成能力。五是“練”,圍繞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當堂測驗,檢查目標達成情況。六是“評”,當堂反饋和評價學生達標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提出課外完成目標。
“目標引領教學法”重視目標預設,以目標引領、問題導學、項目設計建立的三維坐標系,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尊重教學規律,重視科學性與可操作性,既兼顧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又和高考評價體系緊密相扣。同時,堅持以生為本,強調教與學、學與思、知與行的結合。在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始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與支持者。
夯實德育根基、進行高效課堂改革的同時,贛馬高級中學秉持“教育即服務”的理念,一切為學生著想。校長銳意創新,率先垂范,以學校和師生發展為己任,校長信箱定期回信傾聽學生呼聲,解決學生困難;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德高業精,以敬畏之心工作,以父母之心施教。基于愛的嚴格管理,使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遵循基本理念,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同時,食堂菜品豐富可口,師生同餐,領導陪餐;宿舍溫馨舒適,學生往返統一乘車等,都展現了學校高度的凝聚力、嚴格的執行力和超越的創新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之于心靈,猶雕刻之于大理石。站在新時代的起點,贛馬高級中學將堅持目標引領、以生為本,開啟新征程,一起向未來,堅持文化賦能、活動育人,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徐明 張敬懷 許志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