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的紅色育人創新實踐
東風漫漫吹桃李 百舸爭流育少年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的紅色育人創新實踐
近年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以下簡稱“一師一附小”)深度挖掘自身紅色資源,以《沁園春·長沙》中描繪的“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壯麗畫卷為理念,確立了培養“百舸少年”的愿景,圍繞紅色校史樹人,打造了“承史求是崇實立詩”的紅色校史樹人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時代“百舸少年”一師一附小育人模式,構建了傳承紅色基因的鮮活樣態。
以“承史”為根
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一師一附小地處湖南長沙,紅色文化資源獨特而豐富。作為百年老校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學校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優勢,以傳承紅色基因為宗旨,結合校園文化建設,打造了“觀史”“聽史”“詠史”環境樹人場。
在修建校史室的過程中,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繪制校園平面圖,設計規劃參觀路線;在校園紅色景點及重要的文化標識上,刻下一個個鮮活的紅色故事;讓學生擔任場景館紅色導游,循著紅色足跡,用眼睛“觀”紅色樹人場域。“百舸電臺”傳出的勝利之聲,讓學生們用耳朵“聽”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黨史活動室、少先隊活動室、德育大講堂等紅色教育陣地,濃厚了校園的紅色文化氣息,學生以史為鏡、知史愛國,通過“講、演、展”等方式,用聲音“詠”紅色樹人故事。
以“求是”為綱
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校將“求是”精神融入辦校治學實踐,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實現師生和諧共振,促進學生學習品質提升。
為激活教師的內生動力,釋放教師內在潛能,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校史文化,研習師道,明確附小教師的使命和擔當;創設名師工作坊,成立“教師紅色舞蹈團”“教師紅歌合唱團”等,開展“專家講座+體驗式培訓+創編展示”團輔拓展活動;研讀《兒童心理學》等專業書籍,撰寫兒童觀察案例,認知兒童,激發學生內在生長力;實施“青藍工程”,通過賽課、研課、亮課,拓展教師團隊研課之法;創新課堂形式,開展走班課、同構課、融合課、校際交流課、云上直播課,構建問題導學型課堂,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師生共鳴。
以“崇實”為本
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
學校將全員、全過程、全課程思政的理念貫穿于教學改革的過程,構建“崇實”課程體系,鑄造附小學子“奮發有為、好學向上、志在家國”的“百舸精神”。
“崇實”課程體系涵蓋博實課程、茁實課程、篤實課程三部分。博實課程包括紅色閱讀、紅色研學、紅色云課,將紅色教育融入教學、社會實踐及活動,培養學生奮發有為的精神。茁實課程包括“童心向陽”心育課程、“童心向美”藝體課程、“童心向上”“學科+”課程,通過開展心理、藝體、學科相關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好學向上的精神。篤實課程包括“你好附小”始業課程、“紅色起航”畢業課程和“點亮火炬”儀式課程,根據學生在校成長歷程,在相應階段以活動點亮學生心智,培養學生志在家國的情懷。
以“立詩”為魂
讓崢嶸歲月夯實底色
紅色詩歌具有激發和深化愛國熱情的力量,可以堅定學生的信念,使學生在歲月的長河里找到方向,成就更好的自己。學校以學習紅色詩歌為主線開展三類活動,將樹立遠大志向、追求詩意人生的理念貫穿“百舸少年”培養全過程。
學校開發《老校長的話》《經典賞讀》等學生讀本,開展讀紅色詩詞、講詩詞故事、唱詩詞旋律等系列活動。為進一步營造學習氛圍,學校實施“詩教”課程,開發《詩意語文讀本》(1—6冊),形成“模創評改”詩歌教學的范式;成立“百舸詩社”,編寫詩刊,出版詩作,評選“小詩人”。為凸顯學習效果,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詩歌朗誦比賽,百舸語言藝術團朗誦作品《望洞庭》和《沁園春·長沙》榮獲省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一等獎。
百舸爭流千帆競,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師一附小承百年校史,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躬耕實踐的毅力、立詩潤澤的理想,傳承著紅色基因,踐行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仰,錘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充盈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志。近年來,學生個人獲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競賽獎項近萬人次。學校獲評“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湖南省優秀少先隊大隊”“長沙市十佳少先隊集體”。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校長 方芳 副校長 潘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