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走出一條“雙減”提質增效新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0-12  閱讀:次   |
42.9K

  重慶江津區激發師資活力,凝聚家校社合力,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走出一條“雙減”提質增效新路

  這個學期,重慶市江津區李市中學針對參加課后服務的教師繼續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彈性值周”、“‘雙減’服務零星假”、“親情假”、課后服務時間“儲蓄制”等舉措,減輕了教師工作壓力,讓人文關懷更有溫度。

  這是江津區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積極開辟新思路、找準新路徑的一個縮影。今年1月,江津區教委印發《關于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試點工作的通知》,聚焦8個試點項目,探索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彈性上下班制”、課后服務專業師資校際共享等,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提升育人水平。

  激發課后服務師資新活力

  “自從課后服務專業師資校際共享后,我們小規模學校也能開展好音體美活動了。”江津區紫云小學教師王娜說。

  紫云小學是江津區蔡家中山學區管理中心所轄的一所小學校。該中心為有效緩解教師學科性短缺問題,組織轄區內學校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共享學區內師資,解了各校專業師資短缺難題。

  “‘雙減’政策能否落地有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本’。”江津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津區各試點學校以試點項目為契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實專業課后服務師資隊伍。江津區綜合保稅區小學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為全體教師提供兩種特色專項培訓;西湖小學請來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泥塑非遺傳人上課;石門小學從家長中邀請“能人”作為志愿者走進課堂……

  區教委制定并印發了課堂教學大練兵活動考核指標體系,以學年為周期,分層分步推進,確保3年內全區普通中小學一線教師每人至少完成1次現場課例展示;積極探索專業師資校際共享、中學教師跨學段參與、社會公益機構參與、“走班式”課后服務等形式。

  此外,江津區還建立與“彈性上下班制”相匹配的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暢通教師溝通渠道,做好教師心理疏導和減壓工作,激發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積極性。

  凝聚家校社育人新合力

  在江津,有一所“沒有圍墻的學校”。江津區鼎山小學校與周圍社區協調,將原本與居民住宅區之間的圍墻拆掉,精心打造了1300多平方米的種植園,建成種植實踐基地。學校還依托優質社會資源,積極開展公益行動,營造協同育人氛圍。

  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和專家資源,江津積極開展家校社共育工作,加強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針對性、系統性和有效性,以此提升家校社共育水平。

  “借力‘雙減’,江津教育系統正在重構教育新生態。”江津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徐寧說。

  吳灘小學所在地吳灘鎮是聶榮臻元帥的故鄉,該校充分挖掘這一紅色文化資源,常態化開展“紅色之旅尋聶帥足跡”等活動;蔡家小學結合山區教育的實際,通過將社會教育資源納入“三方協同”機制中,優化學生成長生態環境,實現多元育人目標……

  學校管理也更加規范高效。江津中學聚焦提高作業管理水平,從加強作業設計、開發多元特色、推進精準教研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重慶聚奎中學聚焦“五項管理”,將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納入年級、班級、教師評價重要內容。

  努力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我長大以后想當一名飛行員。”重慶市江津區濱江四牌坊小學五年級學生羅雪說,這學期,她參加了學校開展的航天科技課后服務活動,“學校為我們插上了科技興邦、夢飛藍天的翅膀。”

  為實現學生個性化成長,該校還開設了生存訓練、心理健康等生命課程,社會實踐調查、社區“三創”宣講等公益課程,生活自理、烹飪技能等生活課程,人工智能、科技小發明等科技課程,話劇、演講等體藝課程。

  在激發教師活力、推動家校社共育的同時,江津還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強“學校課程建設”總體規劃,以課程建設推動學校特色內涵發展。江津中小學積極探索建立集身體素質拓展、思維素質拓展、動手操作實踐等活動于一體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努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重慶市江津中學與江津區四牌坊尚融小學結對,實施“貫通式”課后服務課程,從學習心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容量等方面做好小初銜接教學實踐研究,同時開展好藝體、學科、活動類課程建設。

  如今,江津教育呈現出以“五育”并舉為肌理、以立德樹人為旨歸,融合創新、百花齊放的新樣態。徐寧表示,江津區逐步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為江津教育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大動能。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