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第一高級中學 立德樹人育新人 愛崗敬業培英才
蘄春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以北,隸屬于黃岡市,是全國三個“教授縣”之一。這里曾走出明代醫圣李時珍、清代著名文學家顧景星及辛亥革命先驅詹大悲、田桐,“章黃學派”創始人黃侃,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文學翻譯家胡風等名人志士。秉承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蘄春縣第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蘄春一中”)勇敢克服辦學資金困難、辦學條件艱苦、師資“流失”等困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成果豐碩。
堅持黨建引領
踐行初心使命
打造務實擔當的領導班子。作為“教授縣”一中的黨委書記,第31任校長曾恩學深知責任重大,他在任職會上向組織表態: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立德樹人,守正創新,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在工作中,曾恩學為了便于查班、聽課、集體備課,聽取教職工和學生的意見,在教學樓一樓設校長辦公室,不論平時周末,辦公室的燈光經常亮到深夜,師生們總能看到校長忙碌的身影。在校長的帶領下,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務實擔當、積極進取。
建設有章可循的制度文化。在蘄春一中,校長沒有私權,教代會才是最高的決策機關。每年暑期召開一次教代會,制定、修改、完善事關學校發展、教職工利益的制度、方案。例如《蘄春一中“三重一大”議事規則》《干部評價考核方案》《教師職稱評定、晉級實施方案》《年度考核方案》《教師教學評價方案》《單列績效工資發放方案》《學生評價方案》等,確保所有評選有規可依、有據可循。通過完善的制度,突出教師至上、業績優先的導向,每周開好“四會”:周三晚黨委會、周五下午行政例會、周一早班主任會、周一下午年級組長和備課組長會,提高教師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建設清廉校園。
近年來,蘄春縣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學校發展。除全額保障財政工資和生均公用經費外,近5年投入1億多元改善學校教學條件和學生住宿條件,著力打造智慧校園。僅2022年,蘄春縣政府部門就投入近800萬元建設蘄春一中人才公寓,實行拎包入住,讓優秀人才招得進、留得住、干得好。縣政府部門還決定投資7億元,用3年時間建設占地面積350畝的現代化新一中。
堅持愛教樂業
精育優秀人才
深入開展“三新”研究。蘄春一中通過每周一次年級集體備課、每月一次“蘄春一中講壇”,組織全體教師說新教材、說新課標、說新高考,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和備考,更新教學理念,強化學生“雙基”培養。開展青年教師達標課、省市骨干教師示范課、“同課異構”課,發揮名師骨干示范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打造“一科一品”高效課堂。學校把握學科特點,創造體現學科特色的高效課堂,讓學生主動體驗,勤于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兩語學科構建情境式課堂,在數理學科構建啟發式課堂,在文綜學科構建探究式課堂,形成科科有特點、人人有特色、堂堂有活力的喜人局面。政治組探索實行“議題式教學法”成效顯著,青年教師劉銀鳳、劉明蓉、張麗芳教學設計獲國家教育部門一等獎。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面對近年來優秀學生傾向于尋求更優質教育平臺的現實情況,蘄春一中不斷探索,加大強基計劃學生的研究和培養,實施“一生一策”。開展爭做“四有”好老師行動。蘄春一中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全國優秀教師張桂梅先進事跡,搭建各類評選平臺,如“三八紅旗手”、五四“教壇新秀”、教師節“學年度優秀教師”、重陽節“講壇常青樹”、年度“四有”好老師,發揮“雁陣效應”。開展教師“一幫一”行動,每名教師結對一名留守學生、學困生,每周談一次話,每月帶學生到食堂吃一餐飯,每學期一次家訪,每學期贈送一件衣服,用愛心溫暖特殊學生。2016屆孤兒學生陳鵬在教師的關懷下,健康成長,以優異成績考取北京大學。
堅持立德樹人
培育時代新人
2012年11月起,蘄春一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湖北省德育“五項專題”課題“重點中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策略研究”為抓手,制定了“蘄春一中德育課程體系”,拓展德育陣地,豐富德育形式和內容,構建大德育課程。
蘄春一中大德育課程包括三類課程。一是基礎型課程,分為思政課和學科類。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各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利用國家教材,以班級授課形式組織課堂教學,充分挖掘學科德育內容,尋找結合點,以多種方式和手段,無痕化地進行德育,促進德育和學科有效融合,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二是拓展型課程,分為學科拓展類、探究類、活動類。學校挖掘學科資源,成立28個社團組織,建立學科拓展類課程,發揮學科育人功能。例如語文的“中外經典文學閱讀”、化學的“生活中的化學”、政治的“中外時政熱點”、歷史的“大國崛起”、音樂的“合唱團”、信息技術的“創客與編程”等,每一個學科成立研究團隊,每一名教師指導5名學生在校期間完成2—3項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蘄艾的藥理價值”“從高山鋪戰斗看紅色基因的傳承”“蘄春四寶(蘄蛇、蘄艾、蘄竹、蘄龜)的研究”等100多項研究性課題。活動類課程分文化類、體育類、節慶類、專題教育類,如班級文化設計、激情跑操、演講、征文等。三是社會實踐類課程,包括校園保潔、青年志愿行動、光盤行動、寒暑假“五個一”等。
打造“十二個陣地”,拓展育人載體。周一“升旗儀式”,護旗方陣實行班級輪值制,開展國旗下講話、國旗下宣誓活動,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周二“《政教讀報》《心育美文》”,隔周發一期,內容涵蓋衛生、安全、心理、文明等方面。周三“班會課”,按3年6個學期規劃,分專題進行,循序漸進。集體打磨,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發揮班主任主導、學生主體作用,觸及學生心靈。學校已建立三年校本班會課課程。周四“紅歌天天唱”,校團委組織學生教唱100首愛國主義歌曲,每年舉行一次紅歌大合唱,傳承紅色基因。周五“周末大掃除”,提高勞動和合作能力。周六晚“周末講堂”,學校精選時政、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視頻,利用教室電子白板組織學生收看。例如,金一南教授的《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岳曉東教授的《幸福在我心》《大國工匠》《父親是個農民工》《我們的節日——中秋》等。每天“激情跑操”,早晚各1200米,強健體魄,培養團隊意識。高一年級組織學生參加“50華里遠足”,磨煉學生意志,在行走中挑戰自我,感受家鄉巨變。高二年級開設“研學課程”,組織學生走進蘄春博物館、李時珍紀念館、武漢名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一年一度的高三成人禮、百日誓師、畢業典禮更是引人注目,觀看2021年第四屆成人禮直播的超過42萬人次,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給全體高三學子上最后一節思政課。“一中大講堂”則邀請專家、校友舉辦專題講座,激發學生愛校和立志成才的動力。每年寒暑假,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五個一”(每天家務勞動一小時、體育鍛煉一小時、閱讀經典一小時,假期采訪一名校友或成功人士、撰寫一份個人總結)。“新時代十佳好青年”評選活動奏響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不比起點比進步、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闊氣比志氣”的“三比三不比”價值觀已在學校蔚然成風。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設立了“心晴工作室”以及情緒宣泄室、活動室、音樂放松室,聘請三名專業心理教師為學生疏導心理壓力。每年新生入學,學校會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分類跟蹤管理。心理教師全天接受學生咨詢,接受班主任和家長預約。學校不定期舉行全校心理輔導報告。學校開發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蘄春一中心育課”,在高一每周開設一節心育課,高二、高三年級每月開展一次心理主題班會課。各班成立心理委員會,建立預警和幫扶機制,近5年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2022屆學生周俊章自小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癥,到高中后生活不能自理,書寫速度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家長每天把他背進教室,用綁帶綁在特制的椅子上。針對這一情況,班級專門成立了愛心小組,幫助周俊章取放學習用品等。2022年周俊章參加物理類高考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他的勵志事跡已被人民網、荊楚網等權威媒體報道。
一路耕耘一路歌。蘄春一中先后3次承辦黃岡市德育工作現場會、黃岡市教育教學工作現場會,校領導多次在省市交流發言。近6年來,100余所省內外兄弟學校前往考察學習,成功的德育和教學經驗在省內外推廣。蘄春一中潛心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立志建設“全省一流、全國有名”的重點高中,譜寫縣域高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曾恩學 張志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