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第六小學 為學生造一所“童夢園”
走進坐落在四川天府新區麓山板塊的天府新區第六小學(以下簡稱“天府六小”),正遇上大課間時間,全體師生玩“蘿卜蹲”游戲不亦樂乎,一個個神采奕奕,眼中綻放著光芒。
“建校之初,我們就堅定了決心,要辦一所師生共同成長的文化創生型學校。讓每一個孩子、每一名老師都心中有愛、眼里有光、面容舒展、大膽表達。”校長張曉蓉說。
自2019年建校以來,天府六小踐行“天地化育生命覺者”的理念,以兒童視角辦教育,構建學生、家長、教師成長“三維一體”的“童夢園·同心圓”課程體系。在辦學理念上,培養內心世界豐富且彰顯生命靈氣的自主發展者;在教風上,堅持“尊重、發現、鼓勵”;在學風上,秉承“專注、堅持、想辦法”……這所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學校,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孩子們打造了一處幸福成長的家園,一所激發學習力的學園,一座筑夢、圓夢的樂園。
“人人擔當”的家園:
讓習慣自然習得
“我是‘花草擔當’,本周我有一個表揚和一個提醒……”天府六小一年級(3)班,一節“修身班會課”正在進行。一位位“小擔當”以表揚為主、提醒為輔的方式,圍繞自己負責的工作,結合平時觀察情況進行總結。其他小朋友認真傾聽、對比反省。
在天府六小,每個孩子都各自有“擔當”,“水杯擔當”“安全擔當”“圖書擔當”等,學生可以自己想出很多有趣的“擔當”崗位,更在“擔當”管理中學會承擔責任。“修身班會課”則是學校的特色德育項目,以學生參與班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教師故事法為引領,跟蹤學生成長過程,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和行為習慣養成。
依托“修身班會課”,學校圍繞學生在校園里需要重點關注、重點培養的習慣內容,多維度開展習慣養成教育。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爭取和創新“擔當”崗位,人人都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而班主任適時介入、客觀評價、正向引導,充分發揮了同輩群體的重要力量;課堂外,從自己系鞋帶、疊被子,到保持環境衛生、安靜讀書等,學生在學習、閱讀、生活習慣上的進步,都被教師觀察并記錄下來,做成一個個視頻在操場的大屏幕上播放,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影響學生、榜樣激勵榜樣。
“德育不應是生硬的灌輸,而是讓孩子們擁有參與式、行進式的親身感受。”張曉蓉說。依托每月重大節日、紀念日、節氣等,開展各種有趣的主題活動,是天府六小師生喜歡的方式。
中秋節,教師帶著學生做月餅并領會月餅背后“圓”的含義;勞動節,舉辦“書包整理大賽”“我是校園勞動小能手”“我是家庭勞動小能手”等活動。除了傳統節日,學校還自創了“六小節日”:每年12月有“年畫節”,11月有“擔當節”,還有每年不同主題的“體育節”……“節日”不僅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中收獲了快樂,也讓教育自然而然地發生。
激發探究欲的學園:
用創生滋養童心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意思是說東風已經復蘇萬物,花草樹木都徐徐生長,春意盎然。你們看學校這滿園的植物,這句詩是不是很形象?”校園里,一堂融合多學科知識的植物課程正在進行。
校園四季的信息更迭、生命的盛衰變化,成了教師眼中獨特的教育資源。應運而生的植物課程,承接并鏈接國家課程中植物主題內容,以項目式學習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將自然、科學、人文、藝術有機融合。
激發兒童探究欲,讓課程變得“好玩兒”,讓師生“會玩兒”,讓學生“玩兒好”,發揮跨學科學習、生活實踐的育人優勢,浸潤滋養童心,這就是天府六小開展的“創生課程”。
天府六小在夯實基礎性課程“立基課程”、實現延展課程“充盈課程”多樣化的基礎上,打造“創生課程”,以項目式學習為載體,突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和單一校園環境局限,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去年,天府六小“我是交通暢行大使”斬獲成都市第三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評特等獎,該項目正是來源于對學校生活的發現。
以前,校門口旁邊有兩條“斷頭路”,每天上學放學時間,交通堵塞特別嚴重且存在安全隱患。能否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一群三年級學生試圖找尋答案:通過實地考察和前往交通管理部門咨詢,他們發現,如果在“斷頭路”背后的大土坡上各修建兩條500米左右的道路,連接外面的馬路,就可以避免交通堵塞。
在教師、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把問題現狀、解決方案等發送給成都政務平臺,很快就得到回復,相關部門采納了他們提出的方案。
“在天府六小,整個學校就是一座大‘學園’,我們一直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生活中實現自我教育,在教育中實現自我發現,老師們則在背后帶領,適度地協助和支持。”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大隊輔導員薛智丹說。
實現心愿的樂園:
在多維評價中“圓夢”
“今天的午餐很豐盛,小朋友們都沒有浪費。”“各班衛生今天整體都不錯,但也有個別班需要改進。”正在向校長作“工作匯報”的人,不是教師,而是天府六小擔任“一日校長小助理”的學生。
自建校起,天府六小便創新德育評價模式,建立“立達”評價體系,針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行為,包括品德、學習、運動、文明禮儀等各方面,關注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對學生的正向行為進行引導、鼓勵和強化。
天府六小會在新生入校時,發放《立達少年成長手冊》,手冊明確了相應的評價標準,學生、家長和教師需完成相應評價。同時,創新設置虛擬貨幣“立達幣”及提供“立達幣”兌換的“立達小超市”。超市里不僅有學習、生活用品,還有“心愿卡”。“一日校長小助理”就是其中之一,“心愿卡”中還有做一次活動小主持、定制心理體驗卡、當校園環保小衛士等。
“這些‘小心愿’都是整理學生日常反饋得來的。”張曉蓉說。學校會傾聽學生的想法,不斷更新“心愿卡”和超市里的物品,確保是孩子們真心喜歡、想要的東西。希望學生以體驗的方式感受并真正融入學校,并知道無論是實體的小商品還是心愿、夢想,都需要通過自身努力來完成。
建校三年多來,天府六小多次獲得國家、省級、市級各類獎項。學校在第十一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中獲“小荷之家”榮譽稱號,學生集體舞《陽光下的扎塘各》獲“小荷之星”獎;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迎未來”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暨第二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國總展演中獲一等獎和三等獎;學生黃梓瑜獲成都市“新時代好少年”稱號;等等。
在“家園”中主動擔當,領會責任力;在“學園”里浸潤童心,激發學習力;在“樂園”里向上生長,感悟生命力……天府六小正用自己的方式,構建自我創生機制,形成學校特有的文化內涵、師生氣質和辦學品質,讓師生在這里幸福成長,圓夢啟航。
(鐘敏 唐敏 周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