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僑誼幼兒園 聚焦教育評價改革 賦能區域協同發展
無錫市僑誼幼兒園始建于1980年,由愛國旅日華僑蔡世金先生捐資創辦,現隸屬于無錫市梁溪區,是江蘇省首批示范性實驗幼兒園。幼兒園遵循“人格的搖籃,成長的樂園”的核心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前教育改革創新為動力,關注幼兒現在,著眼民族未來,致力于教育品質、品位、品牌的提升,持續推進幼兒園辦學質量的提升,積極發揮區域輻射引領作用,先后出版《構筑成長的樂園》《走向鮮活的課程實踐》等園本化實踐專著,研究成果先后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江蘇省精品課題、江蘇省教育研究成果獎三等獎、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等榮譽,為區域教師發展和師范生培養作出更多貢獻。
聚焦評價
追溯人文關懷價值
幼兒發展評價是幼兒教育評價系統的關鍵環節。幼兒期是人生中發展迅速、階段性特征明顯的時期,在遺傳和環境的雙重作用下,不同的幼兒個體間存在較大的發展差異性,所以幼兒急需擁有個體化的獨特評價方式。
為全面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無錫市僑誼幼兒園遵循教育規律,依托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建設,深化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資助課題研究成果,聚焦幼兒成長評價體系的建構,強調關懷幼兒生命成長,注重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微”場域,收集幼兒真實、客觀的成長信息,聯合家庭、社區等資源,為幼兒下一步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同時,發揮幼兒園示范引領作用,架構區域學前教育發展項目協同組,在幼兒發展評價體系建設、區域推廣和應用實踐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創新路徑
深耕教育改革內核
無錫市僑誼幼兒園將教育評價改革的出發點定位于全面提高幼兒園保育教育水平,在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同時,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行動一:關懷幼兒成長,研發評價工具
為了科學、準確地把握幼兒成長關鍵期,讓教育更契合幼兒當前的發展需求,項目組立足于幼兒人格發展園本課程建設基礎,結合幼兒全面發展的理論梳理,通過對家長、教師、管理者等不同群體的調查,了解幼兒適應生活和面向未來應具備的能力素養,經過專家組多次審訂,解析提煉了“好奇探索、尊重關愛、合作交往、自主進取”四大幼兒健康成長關鍵特質。依循“成長要素—發展要點—觀察要點”的三級建構邏輯,研制開發了《3—6歲幼兒成長評價指引》,為教師、家長等評價者提供了具備科學性、可操作性、方向性的評價實施工具,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評價走向專業化。
行動二:浸入真實情境,創新評價途徑
項目組沿革實踐性研究邏輯,注重回歸幼兒真實、自然的生活和學習全景,深入幼兒集體教學、區域游戲、師幼交往等各個環節,聚焦幼兒園課程生活的“微”時刻、“微”空間和“微”事件,展開了基于“微敘事”“微訪談”“微作品”三種途徑的幼兒成長評價探索與研究,以循證式、動態化、積極性的評價方式,完整保留幼兒的年齡、性別、觀察地點、游戲經歷等基本信息,具象、細致描繪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動作、話語、表情等行為表達,通過發展過程的整合,分析幼兒成長規律,挖掘幼兒發展潛能,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在互動與回應中關注幼兒的成長。
行動三:優化研修機制,觸動專業內驅
為提升教師評價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項目組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條操作路徑,架構網格式教師研修模式,以“問診”聚焦核心問題,以“溯源”形成理念認同,以“行動”促發實踐改變,以“對話”彰顯教研價值,優化形成了三項“成長研修”機制。一是成長規劃機制,構建“專業成長發展平臺”,細化“專業發展規劃”,通過與專家結對培養“頭雁”研究骨干、“青藍工程”促動青年教師成長、社團研學帶動教師全面發展等方式,為項目團隊所有成員規劃專業發展方向與路徑。二是成長激勵機制,啟發文化自覺,激活管理機制活力。根據教師專業標準,制定完善激勵機制,如“尋找身邊的智慧教師”,推選教師典范,激勵教師追求卓越提升自我。三是成長評價機制,以“對話交流、共同協商,取向一致、共同成長”為目標,積極開展“每日一反思”“每周一故事”“每月一暢想”等活動,尋找教師發展的生長點和聯結點,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行動四:構建協同樣態,推動區域共進
無錫市僑誼幼兒園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打破園區的地域限制,帶領無錫市崇安中心幼兒園、無錫市東方娃實驗幼兒園、無錫市梁溪區英皇尤渡實驗幼兒園,架構區域學前教育發展項目協同組,充分利用各個幼兒園的園本特色和研究優勢,通過現場觀摩、課程故事分享、游戲庫組建等手段,形成區域共同研究機制,實現項目優質資源共享。同時,項目組積極總結項目建設經驗,為區域學前教育評價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一方面,形成區域推進關懷幼兒成長“微評價”的政策建議,從總體要求、重點任務、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闡述分析,為區域學前教育評價改革的頂層設計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在先行園、實驗園實施驗證的基礎上,擴大項目成果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制定關懷幼兒成長“微評價”的行動指南,包含評價的實施流程、實施方式、資源建設等,為區域其他園所進行評價改革提供教育評價模板。
釋放動能
精筑優質教育生態
在教育評價改革行動的不斷推動下,幼兒園加速深化內涵建設,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激勵、調節、育人等功能,為幼兒發展提供更為恰當的教育支持,大力提升教師團隊專業素養,實現課程優化改造,推動僑誼優質品牌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輻射化、共享化,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尊重幼兒主體,贏得教育支持。關懷幼兒成長的微評價研究為教育者提供了更真實、更完整的幼兒發展信息,從而贏得更適宜的教育支持。同時,幼兒作為評價主體,自由、充分地進行自我表達,并在他人的成長反饋或經驗啟示中建構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心智,在人格成長內動力的不斷促生中實現求知探究的本能、尊重關愛的需求、合作交往的靈感和自主進取的趨向。
完善課程體系,提升教育質量。第一,項目組通過建構幼兒成長評價體系的過程,深化了園本課程理念,豐富了園本課程內容體系,實現了對課程的整合、完善和創新;第二,項目組依據幼兒園教育五大領域的學習內容,結合四大幼兒成長關鍵特質的發展特點,研發了80余個“幼兒人格發展游戲活動”,為幼兒人格發展提供了持續性的教育支持;第三,研究進一步加深了課程關系,幼兒成長微評價的理念和實踐研究不僅為家長提供了專業引導,更探索出了一條以微評價為媒介開展兒童研究和教育聯合行動的基本路徑。
凝聚團隊愿景,推動專業轉型。通過項目研究,不僅提升了教師和家長的評價、觀察、溝通等能力,更激發了教育者的專業自覺。課題建設期間,相關研究成果物化形成專著《展現生命的律動——幼兒人格發展評價研究》和《課程游戲化的實踐表達》,相關研究論文在全國、省、市級論文比賽中獲獎50余次,積累了近百篇幼兒人格發展評價案例,15篇相關研究文章刊登在《上海教育科研》《學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等核心、重點期刊上。在項目的積極推動下,幼兒園先后榮獲了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無錫市“四有”好教師團隊等稱號,并不斷涌現出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省巾幗標兵、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
審思評價反饋,打造優質品牌。在傳承幼兒人格教育特色的基礎上,幼兒園從評價改革的角度切入,不斷突破課程改革瓶頸,推進園本課程的研究與建設,挖掘園所品牌新的生長點,促進園所內涵提升。幼兒園先后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幼兒園、江蘇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STEM教育試點學校項目、無錫市“創客教育”實驗學校、無錫市融合教育示范校等榮譽。近年來,幼兒園持續創新探索,推動幼兒教育高質量發展,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擴大,被“學習強國”、《江蘇教育》、《無錫日報》等媒體報道百余次。
推廣改革成果,實現意義互動。一方面,幼兒園積極分享評價改革的經驗與成果,相關成果受邀在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全國學前教育教研工作交流會等各級各類活動中展出。同時,承辦全國、省、市級學術研討活動共計30余次,專家蒞臨現場指導20余次。另一方面,項目研究成果不僅已以區域協同探索的形式在僑誼幼兒園金科園等區域內幼兒園進行推廣驗證,還輻射至新疆、陜西延安、江蘇淮安等地,從而不斷加強與區域推進教學改革的融合度。同時,項目主持人吳昀結合其江蘇省名校(園)長工作室、江蘇省名師工作室等省、市、區工作室的優質資源,實現項目品牌的廣泛宣傳和深度輻射,為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實踐范例。
乘風破浪,千帆競航。幼兒教育改革評價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更是幼兒教育的“回歸之道”。無錫市僑誼幼兒園將始終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保教并重,精準發力,探索構建科學有效的幼兒園教育評價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杜鵑)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