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建省惠安高級中學 以改革驅動創新 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12-01  閱讀:次   |
42.9K

  近年來,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受到廣泛關注。福建省惠安高級中學立足校情,通過黨建引領、組織變革、密切協作、立德樹人、深化課改、文學教育六大途徑,守正創新,有效提升了學校治理效能和育人質量。

  黨建引領提升管理效能

  學校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近年來,學校狠抓黨建工作,黨組織成為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黨建引領學校發展。學校黨支部嚴格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健全黨建工作管理體制,完善學校制度規范,努力構建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相適應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堅持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在對涉及學校重大決策的各個環節全面加強政治領導,切實提升了學校管理效能。

  黨建引領師生成長。學校黨支部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大力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并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定期開展履職承諾等方式,將學校黨建與引導黨員教職工奉獻教育相結合,在學校中涌現出一大批師德師風高尚、教學水平精湛的黨員教師,充分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此外,學校還堅持開展黨建帶群團活動,領導班子帶頭上思政課,引領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內容,進一步堅定了廣大學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

  “黨建引領有效,學校發展有道。我們認真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把黨的二十大中關于教育的要求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學校黨支部書記何錦山說。

  組織變革完善治理結構

  為建立健全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學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組織變革,進一步理順了學校內部的權責關系,激發了辦學活力。

  調整組織結構。學校盡可能地讓學校資源流向教學一線,為師生成長賦能。學校撤銷辦公室,組建行政服務中心;合并政教處、團委(少先隊),組建學生發展中心;撤銷教務處,組建課程發展中心;撤銷教科室,組建教師發展中心;撤銷總務處,組建后勤服務中心;撤銷保衛科,組建安全保障中心;合并校友聯絡組和宣傳報道組,組建對外交流中心;改進和優化學校“處室主建,年段主管”的管理模式,構建起“遞進垂直管理,中心立體服務”的扁平、高效的現代學校管理體系。

  完善配套制度。為避免組織調整形式化,學校重新界定了各機構的責任、權力,完善相關配套管理制度。通過在校內進行廣泛研討,重新界定了學校各部門的權責分配,優化了議事規則和辦事流程,推動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民主。如,明確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權力,規定凡是與教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制度、事務,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完善績效評價與工資分配方案,保障教師評價的公正公平;完善學校職稱評聘方案,并建立健全監督與申訴機制,充分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等。

  三位一體健全協作機制

  黨的二十大繪就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也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了“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的要求,這也正是惠安高級中學近年來的一項重要工作。

  推動家校共建。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明確家委會成員的權益與職責,保障家委會對學校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項的深入參與。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工作,辦好“千師訪萬家”與“校園開放日”等活動,積極拓寬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渠道,真正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無縫銜接,共同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完善校社協作。加強學校與所在社區、相關單位的合作交流,定期與社區、共建單位、家長溝通學校發展規劃和教育改革舉措及實施情況,積極創造條件開放教育資源和公共設施,拓展學校與家庭、社區的互動、溝通、合作空間。探索借助社會資源和力量,開展法治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到社會生活中,在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中快樂成長。

  立德樹人厚植成長沃土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近年來,我們始終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變革成效的根本標準來抓,不斷拓展德育途徑,夯實德育過程,逐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學校校長劉衛平介紹。

  推進主體協同,實現全員育人。首先,發揮班主任德育主力軍的重要作用,讓班主任通過日常班級管理、開主題班會等形式加強德育。其次,明確教職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加強學科德育滲透,特別是著力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鑄魂育人的作用。再其次,密切聯系家長、社區工作人員,讓他們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

  強化階段銜接,實現全過程育人。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開展有側重又相互銜接的德育活動。高一起始年段突出常規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高二年段突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高三年段突出理想前途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

  拓展德育途徑,實現全方位育人。除了常規的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學校還注重發揮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等多種途徑,讓德育無處不在。如,興建校友芳名墻,發揮環境育人功能;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發揮實踐育人功能,真正讓德育融入學生成長全過程。

  深化課改打造高效課堂

  教育是為了培育學生成長成才,學校變革只有體現在課程中、落實到課堂上才有意義。所以,不斷推進課程建設、創新教學方式也是學校變革的重要一環。

  基于核心素養,做實課程建設。學校秉持“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載體”理念,一方面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另一方面積極開發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校本課程,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學校已陸續開發了“行走惠安”等82門校本課程。為了充分發揮其效,學校不斷加強對課程設置、班級編排、學生管理等方面的統籌,大力推動選課走班教學,實現了高考改革與課程建設的“同頻共振”,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要。

  基于小微科研,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學校沒有盲目進行大換血,而是選擇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進行改進。學校鼓勵教師將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小微問題課題化,群策群力突破難題,然后在全校推廣。這種應用導向的小微化教研,不僅推動各學科都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還鍛造出一批科研型教師隊伍。在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評審中,王培堅老師主持的課題“基于鄉土資源的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研究”就經過層層篩選,順利立項。此外,學校還與時俱進,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為教學插上“信息化”翅膀,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鮮活、高效。

  文學教育彰顯辦學特色

  2019年6月,《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改革目標包括到2022年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所以,堅持文學教育特色辦學也是學校以變革求突破的一個重要抓手。

  實踐中,學校通過“十個一”并舉,逐漸形成了“文學教育見長,全面和諧發展”的辦學特色。一組科研課題,在特色課題研究中促進教師隊伍素質提升;一套校本課程,在領略家鄉獨特文化魅力的同時讓師生共成長;一個活動中心,在文學魅力召喚下師生樂聚其中;一條文學長廊,藝雕和墻報恰似涓流潤物無聲;一座文學專柜,讓學生于博覽群書中陶冶情操;一個網絡平臺,營造交流的無限空間;一屆文學藝術節,展示師生文藝才華;一場創作比賽,“情系惠安”抒鄉情;一份《扶搖》校報,閃現師生靈感火花;一本《輕飏》校刊,象牙塔下心游萬仞。這一系列組合拳,讓文學走進校園、滲透學科教學、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實現校園文學與師生同成長,引領學校向“高質量、有特色”的省級達標高中闊步邁進。

  新時代、新挑戰,縣域普通高中唯有抓住時代機遇不斷變革,才能展翅高飛。未來,福建省惠安高級中學將繼續秉承“以師生發展為本,以未來需要育人”的辦學理念,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大路上,推動學校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努力讓更多惠安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鄧南新 黃俊峰 莊華觀)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