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一點”讓勞動教育喜聞樂見悅行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特色教育實踐
阜寧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是一所“一校三區”的集團化學校,師生總數逾萬人。近年來,學校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生長融創·以勞育人”新勞動教育為生長點,秉持“讓每一個生命都出彩”的辦學理念,不斷優化“個個愛勞動,人人都出彩”的成長氛圍,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勞動教育新生態。2019年,學校入選“中國長三角新勞動教育20校聯盟”,“‘生長融創·以勞育人’新勞動教育課程的建構與實施”立項2022年江蘇省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
本學期,隨著勞動課程的獨立設置,勞動教育成為“新常態”。學校因地制宜,巧用“四個一點”,將課程標準中的先進理念融入教學實踐,開辟勞動教育新天地,擘畫學生成長新樂園。
“近一點”:回歸教育本真
“近一點”,是為了更清醒地出發、更精準地落實、更溫暖地推動,實現更全面的成長、更美好的抵達。
貼近綱要課標。學校教師通過個體學習、集體交流、感悟分享等多種形式學習《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而達成共識,進一步明晰了勞動教育“是什么、為什么、成什么,怎么教、怎么評、怎么保”。
貼近地域文化。阜寧牛歌節、阜寧大糕等非遺文化,金沙湖、桃花源、七彩阜寧國家農業公園等眾多有特色的景點,鄉野研學、農事體驗、民宿康養等多樣的旅游業態,都是勞動教育的“地方課本”。
貼近學生生活。在課堂里、路隊上、實踐場的日常勞動中,學生常常唱起自主編創的《八品勞動謠》《勞動精神歌》,以及自己所在年級段的《勞動任務清單歌》:“和牛馬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稷棉下功夫。”樂在其中。
“小一點”:遵循成長規律
人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學校立足實際,循序漸進,用勞動“小課程”奠基成長“大教育”。
目標“小一點”。學校確立了“起動—知動(低年級)、百動—會動(低中年級)、自動—聯動(中年級)、恒動—善動(中高年級)、樂動—創動(高年級)”“十動”勞動教育課程梯度目標,為學生量身打造“階梯式成長通道”。
項目“小一點”。學校編印的《勞動教育指導項目指南》中,分年段設置了“我是清潔小能手”“餐前餐后小幫手”“我是田園小農夫”“我是超市小員工”等許多勞動項目“小套餐”,供學生選擇參與。
任務“小一點”。學生在“一院、一塊、一方、一盆、一瓶、一盒”等“六個一”種植養殖課程中,體悟到“做中學”“學中做”的趣味。長期開展的“勞動小竅門”“勞動小點子”“勞動小故事”等“八小”評比活動,也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實一點”:提升行動效能
勞動教育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方有春華秋實、碩果累累。
資源“實一點”。勞動課程資源是實施勞動課程的必要條件。學校致力于構建“八+”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包括“農耕+”校園勞動基地、“科技+”編程創客實踐基地、“工藝+”勞動體驗館實踐基地、“家庭+”學生家務勞動實踐基地等。
課程“實一點”。農事一體化課程、烹飪與營養一體化課程、兒童理財一體化課程……學校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融合推進,形成了“知行合一”目標一體化、“勞動+X”內容一體化、“實踐導向”教學一體化的整體架構。
指導“實一點”。學校邀請和組建社會志愿者輔導團隊與家長義工團隊,把非遺傳承人、老教授、老專家等組織動員起來,指導學生勞動;設立3個新勞動教育工作小組,統籌領導,開展工作。
“亮一點”:激發內生動力
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倡導一個“亮”字,讓師生勞動的幸福感、獲得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經驗提煉“亮”特色。學校重視勞動實施經驗的積累提煉,并注重勞動課程范式的建構,比如“六子歸合”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八時”勞動課程、“八味”勞動美感追求等,用文化元素圖譜的樣式呈現出來,匯入校園文化理念,實現“開口說話”“開窗看景”。
增值評價“亮”成長。學校不斷探索和完善勞動課程評價,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評價量表,同時注重“分星語,單證章”增值性評價研究,通過勞動素養評價這個“導航系統”,引導師生向善向美。
成果展示“亮”精彩。學校搭建線上線下勞動成果展示發布平臺,鼓勵師生及時“亮”出自己的勞動成果;每學期舉行勞動課程展,一門門級本課程、班本課程、生本課程、家本課程,如一朵朵鮮艷的花,匯聚成勞動課程的園地。
思路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進一步以大觀念、大概念、大任務為引領,借助課程這架“梯子”,讓學生從“我要做”“我會做”,走向生活中的“堅持做”,真切地感受“勞動創造幸福”。
(張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