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舉“尚品”之力 育“尚品”之人 ——廈門市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尚品教育”掠影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3-02-13  閱讀:次   |
42.9K

讓學習真實發生——學共課堂教學研討

  廈門市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前身始于1737年創立的雙溪書院,1904年改名為同安雙溪學堂,開啟了當地的現代教育。歷經百余年的時光洗禮,古舊的學堂煥然一新,如今已演變為一所現代化小學。學校以“崇實尚品,興賢育才”為辦學理念,立足于時代需求,構建“尚品教育”體系,追求高品質的教育,致力于文化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

  尚品文化

  弘揚優秀傳統,與時俱進

  雙溪是同安的母親河。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以“雙溪”文化為根,成立雙溪學社、雙溪讀書俱樂部、雙溪志愿服務隊等,設立雙溪論壇,將圖書閱覽區命名為雙溪書吧,出版的校刊、畢業文集《陽光、沙灘、腳印》和《書聲、琴韻、雙溪水》都與雙溪密切相關。

  同安也是一座千年古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治學理念在此源遠流長;南宋理學家朱熹曾在同安做官、治學。同安第一實驗小學毗鄰同安孔廟,以孔朱文化為養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校歌和校區建設。格物書院、東西書舍,校園里的每一條道路、長廊,每一棟樓舍,以及“半畝方塘”勞動基地、“樵不歸”弈棋區等,都打下了深刻的優秀傳統文化烙印。

  學校地處閩南,受地域文化影響,校區建筑具有鮮明的閩南特色。學校以閩南文化為韻,打造了富有閩南特色的校園區角文化,如古牌坊文化區、閩南童玩活動區等,福華樓里還設有同安古跡、風景、非遺等展區,書畫室里陳列著反映同安民俗的線描畫。學校定期向學生推送閩南讀物、閩南藝術作品、閩南文化符號等,讓每一名師生切身感受閩南韻味文化,培植師生的家國情懷。

  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也沒有忘記時代賦予的教育使命,堅持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進取、改革創新,在“實驗”文化的引領下,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實施一系列的教育、課程和課堂改革,賦予學校新的活力與朝氣。

  尚品教改

  學共課堂,智慧校園

  2017年,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獲評福建省首批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重塑課堂教學形態”作為教改示范項目,從課改和研修入手進行教改實驗。

  構建學共課堂

  課改立足于“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研究”,即教師傾聽、串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展開對話、協同學習,實現自由平等的成長式課堂。

  在學習共同體課堂中,教師重建課堂學習內容,改變純知識傳授的方式,通過設置挑戰性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互動交流,從獨立學習走向協同學習,內化知識,發展核心素養,讓知識煥發生命力。

  為促進學習共同體課堂發展,教研室從學習設計入手,引導教師轉變備課方式,開展“三單”設計,即課前預學單、課中探究單、課后練習單。課前預學單鏈接學生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建立知識網絡,引導學生自學基礎性知識,提出疑問,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課中探究單圍繞核心內容,設計挑戰性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究交流,形成新的認知;課后練習單帶領學生鞏固基礎和拓展延伸,鼓勵學生實踐體驗。

  基于“三單”的學習設計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推動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倡導課堂基礎培育,構建學生共同體,培養傾聽習慣,指導學生適時進行反芻,開展活動、合作、反思的對話學習,引導學生從真實學習走向深度學習。師生共同營造溫暖、潤澤的學習氛圍,學生參與學習、學會學習,獲得自由探索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從基礎性任務的完成到挑戰性任務的解決,學生的高階思維得到鍛煉,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學共課堂探索學生小組圍坐,協同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座位模式。在聽評課中,聽評課教師除了觀察教師的授課,還重點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學生的心理安全、協同關系和學習狀態,關注課堂中的焦點小組、焦點個人和焦點事件。觀課之后,教師圍坐議課,人人發言,合作探討,自我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使議課從“教的評價”轉向“教的研討”,每一名教師在參與過程中都有收獲,通過觀評課改革實施“研—教—學”“三位一體”螺旋式上升的課改深化行動。

  為幫助教師深入實踐學習共同體,學校先后延請教育專家學者來校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組織各學科骨干教師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參加以學習共同體為主題的研修活動;開展研讀“學習共同體”活動,定期在教研刊物《拾方》上編發有關學習共同體的文章;組織教師通過“深度學習共同體”微信公眾號閱讀相關文章,促使教師更新理念,樹立學習共同體實踐意識,自覺推動基于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教學改革。

  在學校的大力推動下,基于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教學質量在全區名列前茅;2021至2022學年,學生先后有253人次在區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

  營建智慧平臺

  為推進教改,學校與時俱進,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開展數字校園建設,提升辦學品質,開發了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實小之窗”,構建智慧德育、教學評價、圖書管理、安全管理、教師成長檔案系統。

  學校開創AI教室教改實驗,開設電子書法和AR教室,創設物聯網等智慧特色課程,在英語、科學、美術藝術、機器人、安全體驗等學習中為學生提供了浸入式體驗,讓學習更有趣味。學校還完善了人人通教學平臺,教師通過平臺布置導學任務,學生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登錄平臺接受任務;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在平臺上互動交流學習、答疑解惑;課后,學生登錄平臺復習舊知識,練習新知識;教師利用終端批改作業,借助平臺的成績分析功能,適時調整教學計劃;運用網上閱卷系統對學生試卷進行精準質量分析,改進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合作學校開展空中課堂和教研,進行遠程互助,共享優質資源。

  尚品課程

  立德樹人,“五育并舉”

  基于黨的教育方針,學校構建了“德之品”“智之品”“體之品”“美之品”“勞之品”五大課程體系,分別提出培養目標,開齊開足國家基礎性課程,豐富校本化課程實施,設立必修課、選修課、精品課等。

  “德之品”課程體系中的系列儀式課,包括升旗儀式、入隊儀式、畢業典禮等,對學生進行禮儀、道德品質、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的精神。

  學校創生“課程超市”,開設了足球、籃球、田徑、擊劍、書法、繪畫、航模、舞蹈、圍棋等30余門社團課,學生可按興趣、特長自主選擇,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校本課程“塵封的收藏”介紹了同安舊時農具、家具、器具、童玩等;“遠逝的聲影”介紹了50種已經消失了的同安舊時代城鄉“門口生意”、小手藝工匠等;“淡漠的民俗”介紹了同安地區的舊民俗,如婚俗、喜俗、慶俗等。這套鄉土文化校本教材被列入福建省地方校本課程系列。學校還針對五、六年級學生研發了“同安孔廟文化”“朱子文化”等校本課程,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優秀的家鄉文化、傳統文化。

  學校關注學生閱讀,堅持開展讀書節,創建書香校園。利用周末和假期引導家長與學生親子共讀;開展“孔子經典名句誦讀”“學孔子當老師”“名家課堂”“書香郵差”等主題活動,邀請知名閱讀推廣人胡志遠等來校授課,引導師生學國學、明禮儀;組織學生為偏遠地區鄉村兒童送書籍等,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內容、形式、時長的項目化學習實踐和跨學科主題式學習;在節假日組織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團隊協作、自主管理能力。

  經過多年實踐,教師們的課程觀不再局限于“課程即教材”這一層面,而是處處皆課程、時時有課程,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創生知識、經驗,以及鮮活的教與學互動模式。

  尚品教師

  務實創新,爭當骨干

  學校對教師堅持人文管理,營建積極向上、充滿朝氣和凝聚力的人文氛圍,組織教師讀書,幫助教師成為有文化、有智慧、有情懷、有擔當、有格局的人。

  學校努力營造研修氛圍,組建學科教研團隊、青年教師團隊、師徒團隊、課題團隊等,使教師隊伍結成學習共同體,相互切磋,彼此溝通,交流碰撞,養成反思和探索習慣,形成專業團體,加速教師專業成長;推出過程性評價改革,創辦教師刊物《問泉》《拾方》;推出“名師進校園”活動,使學校自上而下形成“務實創新”的研修文化,逐漸打造出一支學科結構相對合理的專家型、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團隊。

  學校鼓勵人人爭當骨干教師,搭建各種骨干教師專業成長平臺,推出八個“子”行動,實施骨干教師進階管理和目標管理。定期舉辦教師講壇和專題研討會,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參加高端研訓,開展教學成果分享活動,支持和幫助教師出版教育文集或專著,為教師評先評優和晉升職稱提供更多機會,鼓勵教師“結對子”,對青年教師“傳幫帶”,開展“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評選推薦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兩年來培養了近20名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高級教師。

  尚品育人

  成全學生,自主發展

  “尚品教育”關注學生人格的平等和完善,尊重學生差異,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保障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校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學主張和兒童立場,保障每個孩子高品質的學習權;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積極為學生創設各種成長平臺;開展生命教育、環境與生態教育、國際化視野教育、公民素養教育,以及“書香使者”、足球文化節、閩南童玩、孔廟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引導學生走上自我發展之路。

  學校重視聆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和支持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從思想、學習和生活上對學生及時給予幫助。

  朱熹辦學處,培育現代人。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將繼續秉持“愛、勤、嚴、實”之校訓,以辦文化高品位、師生高品質的現代化學校為己任,守正創新,教書育人,培養大愛仁德、勤奮堅韌、嚴于律己、實事求是、真實誠信的新時代少年!

  (趙峰)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