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十三中學 多彩課程助力美育 特色文化點亮青春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3-07  閱讀:次   |
42.9K

  建校僅九年,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十三中學(以下簡稱“二十三中”)以黑馬之勢迅速發展。學校充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形成了美育特色教學模式,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走出一條美育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

  突破瓶頸

  構建特色文化體系

  東西走向的母子山脈在水城區以朵街道郁郁蔥蔥綿延幾公里,將二十三中校區環抱其中。當時,學校的創始人、校長周化海臨危受命建設這所全寄宿式普通高中。在30余年的教育實踐中,他始終為培養杰出的科技創新人才而努力。高中是銜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關鍵臺階,很多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文化修養,可一旦上升到高等級學府,創新能力就越顯匱乏。“要為他們增強信心,激發他們的創新動力,藝術欣賞水平和美學靈感的培育尤其必要,要創造一切讓學生接觸美學的機會。基礎知識的學習、文化修養的養成、藝術實踐猶如三駕馬車缺一不可。”周化海說。學校以美育為核心,把美元素課程化,融入“五育并舉”全過程,以認識美、明辨是非為認知目標,以熱愛美、欣賞美、心靈美為情感目標,以追求美、創造美為意志目標,以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為行為目標。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幸福生活,挖掘自身潛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學校確定了“兩核一域”美育特色示范建設的發展定位,“兩核”是指以學科美育滲透課程體系和美育特色校本課程為核心,“一域”是指以鑄就美育精神和形成美育校園文化為重點的各類校園文體活動。力爭讓高品位的學校文化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規范教育、學生個性特長和能力成長、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的助推器。美育推動德育,最終落實學校育時代先鋒、培家國之棟梁的育人目標。

  多措并舉

  豐富多元課程建設

  課程體系建設是改革的著力點,所有的頂層設計都要通過課程才能真正落地,學校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建構落實:

  一是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在學科建設中落實美育。包括基礎型課程和美育類校本課程。其中基礎型課程滿足培養學生基本能力與基本素質需求。為讓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走好“齊步走”,全校上下進行了精心的統籌設計。比如在語文、外語、政治等人文類學科專設閱讀課,科學類課程縱向銜接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科專設思維訓練課,開展美育融入教學全過程的課堂實踐。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整理美育資源,幫助學生感悟學科美,學會用美的視野來觀察和欣賞學科知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精神,提高學生人文修養和對美的感悟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結構性變革”,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是以校本課程為抓手,在多樣課程中體驗美育,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基礎上,拓寬社會、生活、科學方面的藝術視野,提升個人修養,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為完善校本課程體系,學校編制了立足于學校實際的校本教材,其中包含管樂、美術、書法、影視、美食、三線特色、水城三寶、水城藝術等多種特色課程。

  三是以文體活動為支撐,在社團參與中踐行美育。學校以教育共同體建設帶動學生社團建設,依托基礎設施、校本課程建設、師資保障等縱深支撐,利用校內外資源和豐厚的人文資源,一方面搭建學生體驗感受、思考新知、自主探究、激發創新潛能的腳手架;另一方面讓學生不斷總結體驗創新的樂趣,實現啟發與育人為先,以學生發展為上。學校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各類藝術活動水平,繼續辦好多年來已形成傳統的大型藝術活動。發揮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功能,增加藝術類藏書,積極開展樊登讀書校內翻轉課堂等,活動豐富有趣,深受學生歡迎。

  因地制宜

  整合優化美育資源

  學校是美育的主陣地,要堅持一校一特色,除了規定動作,還要有自選動作,這就需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美育場所。充分發揮社會公共美育機構和場所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校內外協同機制,為此學校積極挖掘美育資源,在水城區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占地17.31萬平方米的二十三中硬件逐步呈現出新建校區的規模優勢。為充分提高教師們的教學主觀能動性、優化教育結構、幫助學生實現“五育并舉”,學校教研會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四次變革。建校初期,校方仍在延續固有的以學科劃分的備課小組例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逐步轉型為學科教研方案研討例會;為實現美育融合,最終定型為一周一次的“我的得意之作”優質課評比,并在年級組教學班輪番展示交流。學生還積極報名參加每周一次的“樊登讀書會”,探討學習心得,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更加喜歡去圖書館,在12萬余冊藏書中查閱資料,在縷縷書香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水城作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農民畫呈現出古樸、純真、自然、坦誠的特色,是具有獨特民族氣派和獨立藝術語言的藝術品,其鄉土特色和泥土氣息,充分展現出人民對生活的熱愛,給予生活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本真的題材挖掘,同時也為鄉村學生提供了坦誠表達、充分實踐的載體。學校不僅開設了民間繪畫技藝特色課,還開設了“水城蘆笙舞”本土課程、“箏藝再現”品牌特色課,以及淡彩畫、書法、合唱團、民樂團、花樣跳繩、版畫、科技與藝術等37門校本課程,定期邀約專家來校舉辦盆景園林展,邀請六盤水市美術館、圖書館送文化進校園。為增強學生審美體驗,學校還聘請中國美協會員、書法名家進校園,定期開展每周一次的面對面書法授課,指導學生進行農民畫創作。整個校園成為流動的藝術海洋,師生在美中盡情徜徉,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與共。

  勠力同心

  引領新時代少年向美而行

  二十三中充分利用美育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切接觸美學的機會,學子們在比賽切磋中成長歷練。2022年,在水城區舉辦的大型賽事中有30余人次獲獎,幾乎覆蓋了所有獎項的全部等級。學校學生曹文艷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安靜內向的她疏解壓力的方式就是在美術本上釋放自己的心情。得知學校開設了免費培訓課程,她嘗試著跟老師學了一節課,其色彩表達能力得到指導老師譚鴻波的夸贊,從此曹文艷全情沉浸在油彩世界里,并將田間勞作的場景通過畫筆記錄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曹文艷在市級比賽中獲得冠軍,實現了從自卑敏感到陽光自信的蛻變。后又隨隊參加貴州省教育部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貴青杯活動,其創作的《幸福在田間》獲得二等獎,學生聶麗創作的《小康生活到苗鄉》獲得三等獎。近年來60余人次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獎項、省級獎項,400余人次學生獲得市區級獎項。

  為豐富課程趣味性,學校教職工慧心巧思,其中可圈可點的是一次軍訓匯演,效果十分精彩,并制作成小視頻。參加匯演的學生沈招榮說:“將來一定要報考軍事院校,做一名真正的軍人!”

  學校還成立了藝術類、體育活動類等41個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高雅的興趣愛好,滿足其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譬如每周三午休時分,“以朵”文學社團由指導教師帶隊集中在圖書館書畫角,人手一本《本周投稿作品集》各抒己見,在研討交流中學會認知和思考,提升思維創造能力。高三語文教師孫金貴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經得起文藝批評篩選的,才能成為不朽佳作,在與學生的思維碰撞中,我深深體會到謙卑的重要性,求知的火苗始終在我心頭熊熊燃燒。”

  風勁帆滿圖新志,凝心聚力繪藍圖。未來,二十三中將與時俱進優化美育,一以貫之狠抓落實,不斷提煉和總結經驗,達成美育特色示范學校創建目標,聚力打造二十三中美育品牌,讓美成就更多學生的未來。

  (王剛剛 聶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