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深圳市光明區以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教育 四年磨一劍 強教興區創一流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3-10  閱讀:次   |
42.9K

  新改擴建27所中小學校,新增約3.8萬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超1.26萬個高中學位,4年新增學位數是過去10年增量的3倍;公辦園從0所躍升至55所,新增超2.1萬個公辦學前教育學位;引進深圳實驗學校、深圳中學、深圳市第二幼兒園等近20所名校名園,成立11個基礎教育集團和7個學區聯盟。

  勇者奮楫逐浪高,近4年,深圳市光明區學位擴容提質跑出了“光速度”,越來越多的光明娃在家門口“上好學”。光明教育系統乘著光明科學城建設的東風,胸懷“國之大者”,善謀“黨之大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光明教育勇做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堅持內涵特色發展,譜寫“科技·生態·幸福”的育人篇章,堅定有力地邁向“民生七優”目標。光明區教育多項工作成績在深圳教育系統名列前茅。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光明教育系統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百米沖刺”的狀態,加快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稱的高品質教育。

  紅色強引擎激發區域教育發展新動能

  周邊集聚多所優質學校,華夏中學首年招生壓力重重,如何“開好頭”呢?在光明區實驗學校(集團)“同心圓”黨建品牌引領下,華夏中學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攻堅克難。學校首年招生實現了“開門紅”。

  “強化黨建引領,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是光明區2023年“錨定高質量澎湃新動能”十大任務之一。“我區教育系統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育人,將黨建作為光明教育更快、更優、更高發展的‘紅色強引擎’。”光明區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說,光明區不斷加強和完善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光明區在全市率先力推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

  充分醞釀書記人選,選配22名黨支部專職副書記;一校一策,對13所學校的黨委(黨總支)書記、校長進行分設……光明區率先探索,從教育行政部門選派科室負責人兼任學校黨組織書記,配強書記、選好校長,積極穩妥地推進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機制順暢、奮發有為,光明區各中小學校把黨支部建在年級組,推行“黨建+教研”模式,黨建帶團建、隊建。黨員教師身先示范,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在教書育人中鑄魂育人。

  “感受種子發芽、成長的全過程,體驗勞動的艱辛,讓師生們更加愛生活、愛科學、愛國家。”近日,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校長宋如郊開啟春耕直播,將德育融入勞動教育。

  作為廣東省中小學“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實驗區,光明區著力建設“10+20+5+5+N”德育工程,構建中小幼一體化、校內外相融合的大德育體系。光明區“匠心·德育名片”工程碩果累累,代表深圳參加廣東省大中小學“三全育人”工作成果展,申報“廣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

  打造“校校優個個強”的教育民生幸福范本

  光明區強化學前教育學區優質資源輻射,通過把脈問診、分層分級培訓等,助推翰林幼兒園發展成區優質園。

  為“助強扶弱”,推動公民辦幼兒園協同發展,光明區引入6所市屬公辦園合作辦學,培育本土優質品牌園,以“7個幼教集團+7個學區聯盟”為核心,著力構建學前教育“N7”大格局。光明通過黨建、行政、研訓、督導“四位一體”的學區化治理,推動全區幼兒園實現普惠資源“量質齊升”。光明區7個幼教集團現已全部入選深圳市教育集團培養計劃。

  “我區瞄準‘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目標,聚焦優化教育治理,積極探索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著力構建‘校校優,個個強’的教育生態,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全面培養。”光明區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負責人強調,光明區著力構建“以強帶新、共同提升、合作發展”的集團化辦學模式,以機制創新推動成員校提升辦學質量。集團成員校在教師發展上探索共訓共研的培養方式,在學生培養和發展上形成共育共培的合作體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民生幸福范本。光明區百花實驗學校是一所新建校,青年教師多。光明區物理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溫劍飛到百花實驗學校輪崗交流,組建了“五聲課堂工作站”,引領該校物理科組青年教師多用實驗等互動教學方式,努力讓課堂充滿笑聲、掌聲、驚嘆聲與思考。

  大學之“大”關鍵在大師,名校之“名”關鍵在名師。為促進師資配置均衡化,構建優質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光明區全面推進交流輪崗工作。全區分為4個輪崗片區,全區每年交流輪崗人數占義務教育階段在編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骨干教師交流人數比例不低于交流總數的20%。

  光明區還動態監測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齡結構、職稱結構、骨干教師占比情況,每年年初將大幅低于平均水平的學校列為“強師筑基學校”。幫扶學校教師原則上將去同一輪崗片區的“強師筑基學校”交流。目前,光明區已交流輪崗411人,約占全體在編教師的11%。

  “蝶變教育”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動力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光明區勇擔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大使命,加快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教育如何適變應變,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近4年,光明區教育系統勇擔責任,將科學教育、社區教育、生態教育作為“變道超車”的戰略支點。光明區有效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協同開展教育教學、教育科學、家校社等深度融合,奮力實現“變道超車”,助力區域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

  越來越多的濕地公園,對光明區水質有何影響呢?鄧佳航等光明區實驗學校(集團)學生與中科廣化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開展了調查研究。他們發現,鵝頸水濕地公園促進了茅洲河的水質穩定達標。鄧佳航課題小組還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引導更多學生與市民保護環境。

  “彰顯創新與生態特色,打造鳳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位列光明區2023年“錨定高質量澎湃新動能”十大任務。區域所需,教育所為。近年來,光明區打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壘,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科學教育,在15所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機構建立課外研學試點基地。光明區還打造了全市獨具特色的科普教育新品牌,獲評深圳市中小學科普教育學分制試點區。

  近年來,光明學子在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展示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全國性競賽活動中,斬獲各級獎項;在2022年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中獲得7金8銀,排名均在全市前列。

  光明區擁有“藍綠本底”,力促科學教育和生態教育互融共進。組織評選中小學生“生態文明宣講團”成員,開展生態文明宣講活動;編寫《光明區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讀本》;創建光明區首批5個中小幼校外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以及10所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幼兒園)。

  長圳學校家長學校舉辦的家庭教育講座,讓家長唐琴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她借助學校家委會載體,帶領所住社區的部分學生家長,開展“共讀一本書”等活動。

  學校、家長學校、社區學校如何成為同心共進的共同體?光明區優化育人環境,創建“三校一體”特色示范性社區教育,努力建成結構合理、內涵豐富、開放共享、服務完善的社區教育新體系。光明區還上線“樂學光明”學習平臺,惠及超70萬人次,覆蓋超80%的家長。光明區獲深圳市社區教育服務民生創新工作案例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全區“深圳市學習型街道”增至4個。

  急民生所急 讓教育“溫度”可感可見

  “我校有10輛校車,690名學生乘坐,以往校車安全管理壓力大。”光明區培英文武實驗學校副校長劉芝南說。區里搭建校車安全物聯網云監管平臺后,能實時推送學校校車隱患數據和預警隱患數據,督促整改落實,為校車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光明區實行校車安全物聯網云監管,對司機疲勞駕駛、開車打電話等20類異常行為進行自動識別、語音預警,實現了校車安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線上監管。

  “我們家委會會組織家長義工抽檢食堂食材質量,并把抽檢信息發到家長群。”光明區高級中學學生家長單周武對孩子在學校食堂用餐很放心。如何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健康”?光明區以食堂全面“提A”為契機,投入90萬元專項經費,聘請第三方食品安全專業機構,每日開展食材、校外配餐等12類樣次的全覆蓋抽檢。2022年,光明區校園食堂“提A”工作領跑全市,A級食堂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幼兒園。

  校車安全、學校食堂“提A”、平安校園……一項項教育惠民行動碩果累累。光明區教育系統守住教育安全穩定底線,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不斷鞏固平安校園建設成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

  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光明區素質教育持續向好,“一校(園)一品”“一校(園)多品”的光明特色教育格局亮點頻出。光明學子獲國家體育比賽獎項41項、市級獎項42項。光明區教育行政部門2022年工作得到區里通令嘉獎,獲評區2022年度提案辦理先進單位。在光明區2022年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滿意度測評中,“實施特色優教行動”獲全票通過,其中14票“滿意”;“實施少兒護航行動”獲13票“滿意”。

  光明區教育系統正在“以人民為中心”的主干道上,上下求索,將優質教育資源的強大勢能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能,為全面建設光明科學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符傳祺 方淑貞)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