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青島西海岸新區薛家島小學: 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的育人功能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01  閱讀:次   |
42.9K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是中華民族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要傳承好這個文化符號,守護好這條母親河,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青島西海岸新區薛家島小學位于美麗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金沙灘畔,學校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圍繞“生態育人”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們講黃河故事、學黃河文化、唱黃河歌曲,充分發揮黃河文化的育人功能,擦亮“生態育人”的新名片,取得突破性成果。

  引黃河文化入校園,營造“河”“海”融合氛圍

  學校通過多種舉措,引導師生認識到黃河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主動加入“河”“海”文化融合的學習和宣傳隊伍之中,培養廣大師生的文化認同,將對“河”“海”文化融合的認同感浸潤到新時代生態文明生活和學習中,從而創新性地運用“河”“海”文化,推廣“河”“海”文化,發揚“河”“海”文化。

  為了營造“河”“海”融合氛圍,學校書韻樓立足海洋文化,墨香樓立足黃河文化,校園文化建設也分為黃河文化和海洋文化兩方面。學校還充分發揮網站、校園電視臺、“小螺號”廣播站、校園宣傳欄、學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作用,引領全體師生認識“河”“海”文化的歷史,明確其時代價值,學會講好黃河文化故事,切實增強師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融黃河文化于課程,發揮“生態育人”作用

  圍繞“黃河文化”這一主題,學校建設形成了“基礎課程”+“實踐課程”+“研學課程”三位一體的“河”“海”特色課程體系。

  基礎課程方面,學校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要求,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以及學校課程中滲透黃河文化,在此基礎上,以黃河文化為中心,在一、二年級開設經典詩文品鑒課,通過品鑒、誦讀黃河詩歌、諺語、傳說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黃河文化的燦爛,感知黃河文明;在三、四年級開設“認識黃河”課程,引導學生初步學習黃河地理知識、歷史沿革等,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增強對黃河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在五、六年級開設“保護黃河”課程,引導學生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家園。

  實踐課程方面,學校以黃河素材為著重點,以“海鷗飛翔大課堂”為憑借,開設豐富多彩的實踐課程,如“沙畫課程”“樹雕課程”“標本制作課程”“美文誦讀課程”“沿黃生物研究課程”“環境保護課程”等,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沙畫課程、樹雕課程、標本制作課程、美文誦讀課程、沿黃生物研究課程、環境保護課程等校本課程教材,著眼于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研學課程方面,學校以黃河文化為探究中心,通過開展研學活動,引導師生致力于黃河文化的研究,讓黃河文化的熏染從校內延伸至校外。學校先后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黃河文化”“探尋紡織歷史弘揚黃河文明”等研學活動,讓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學習、體驗、感受黃河文化。

  寓黃河文化于活動,確保“生態育人”實效

  自全校推廣黃河文化以來,學校組織開展了“找”“畫”“寫”“唱”等特色活動,引導師生在活動中獲得情感的共鳴。

  找——學校成立“黃河文化科學院”,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了解黃河流域鳥兒的名字、習性、特點等,尋找、收集家鄉的黃河植物,分清門類,并制作標本。

  畫——學校成立“黃河文化書畫院”,學生利用美術課和社團活動時間,進行素描和寫生,表達對黃河的贊美和對家鄉的熱愛。

  寫——學校成立“黃河文化文學社”,學生用優美的文字描述感受到的黃河、心中的家鄉,書寫自己對未來的向往。

  唱——學校成立“黃河文化合唱團”,聘請專業的聲樂老師為指導教師,演唱贊美黃河的歌曲,表達對黃河的熱愛之情。

  與此同時,學校向家庭和社區推廣黃河文化,通過開展“家長大講堂”等活動,讓黃河文化浸潤到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讓學生在家庭中就能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學習黃河文化、尊重黃河文化、發揚黃河文化。學校還加強對黃河文化的發掘,重視黃河文化的創新,逐步完善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以使其在育人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閆東系青島西海岸新區薛家島小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