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育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8-04  閱讀:次   |
42.9K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對特色人才、專業技能型人才形成了龐大的需求,以特色職業教育培育復合型人才成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為此,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著力開發特色課程,推進辦學創新,將立德樹人貫穿于特色教育的全程,為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著力培育新時代的大國工匠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回應時代訴求,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始終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力達瓦旗”)僅有的一所職業高中,學校身處于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中國“曲棍球之鄉”。德技并修、工學結合、文化傳承是學校辦學的鮮明特色,學校以傳承民族特色文化為己任,開發出一大批適應職業教育需求、緊扣民族文化內涵的特色專業,并將立德樹人全面融入到行為習慣再養成教育、全封閉半軍事化管理之中,實現了禮儀進課堂、進校園,進一步豐富了立德樹人新途徑。學校著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提升職業素養的同時,同步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學校以專業課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曲棍球運動為代表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教育涵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實現了育德、修技“雙引擎”的持續發力。

  讓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說話”

  在莫力達瓦旗,曲棍球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這源自于這片獨特的沃土孕育了曲棍球這一承載著民族歷史文化底蘊、彰顯區域特色與內涵的傳統運動。如何在多元文化與價值觀的碰撞中,真正讓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說話”,釋放出民族文化的時代強音,是多年來學校思考的核心命題。為此,學校堅持從辦學實際出發,順勢而為、推進創新,及時開設了曲棍球專業,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內容體系,為學生們開辟了全面發展的新渠道。

  曲棍球教學是學校的教學特色,也是立校之本。為培養學生們對曲棍球運動的興趣,增強學生們傳承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力和熱情,學校邀請專家參與教材開發,對曲棍球課程進行了精心設計,協調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構建了以專業教練、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為帶領的曲棍球教學人才梯隊。學校通過自主創編的《曲棍球技戰術訓練》《曲棍球技術》《曲棍球戰術》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夯實了學生的理論基礎,加深了學生對民族特色文化的深層次理解。

  學校全面采用“賽訓結合、以賽促訓”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校校、校隊合作原則,以“培養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為核心目標,通過“訓練—比賽—總結反饋—訓練”的模式,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改”的目的。并不斷加強硬件設施建設,著力加強曲棍球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推廣,聯合各個中小學設立了曲棍球教學基地。與此同時,學校提前打開職業教育專科“天花板”,實現了本科升學,也實現了高質量就業。近5年來,學生們在曲棍球學習中取得了驕人成績,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力拔頭籌,并帶著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熱情奮力向冬奧會進軍,向世界生動地講述“中國故事”,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好評與支持。

  特色涵育實現跨越式發展

  技能成就人生,知識改變命運。新時代的到來,為中職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校不僅承擔著神圣的教育責任,更擔負著立足一方、挖掘特色、傳承文明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成績的背后是曲折的發展歷程,在經歷了低潮期之后,學校的生源由100多人發展到現今的1239人。學校曲棍球專業的成功開設,進一步打造了曲棍球民族特色職業教育品牌,提升了學校在社會中的整體影響力和美譽度,使學校從普通的中職學校成長和升華為立德樹人、文化傳承的代表性學校。

  服務社會、貢獻社會是職業教育對立德樹人目標任務的生動詮釋。學校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學生在來賓的認可中,不斷增強自豪感與自信心,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除曲棍球特色教學以外,學校的農作物生產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學前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護理、中餐烹飪、美術繪畫以及足球等各色專業,為社會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學校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學生開辟了更多實踐鍛煉平臺,使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得到技能訓練,為社會多個行業、領域提供了高質量的人才資源,助推了區域制造的快速發展。學校更通過崗位練兵、“三有課堂”的實施,為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創造了良好的機會。社會大眾也不斷通過體育賽事、文藝演出、公益活動以及新媒體公眾平臺,加深了對莫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了解。隨著專業布局的優化升級、制度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以及過硬師資隊伍的組建,學校形成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態勢,為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及區域制造的發展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匠心筑夢育桃李,德技雙馨博眾長。學校之所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歸根結底是對民族文化的堅守,是對立德樹人目標的追求。在悠遠的歷史文化洪流中,歷史為新時代的職業教育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將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寶藏充分應用到職業教育之中,培養出德行高尚、技術過硬、能力卓越的優秀時代新人是職業教育的神圣使命。唯有不斷塑造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著力推進跨越式發展,才能使新時代的職業教育行久致遠,在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同時,為民族文化發聲,真正依靠特色教學積蓄起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范興元關曉旭)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