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職業學院:新時代高職高質量發展的“煙職答卷”
6月20日,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賽項閉幕,煙臺職業學院在27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截至目前,煙臺職業學院在國賽中累計獲得67個獎項,以絕對實力在全國范圍內再一次打響人才培養的“煙職品牌”。
“教學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學校緊緊抓住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歷經三次職業教育重大定位,從“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到“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再到“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在實現“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辦學目標的征程上闊步前行,書寫出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煙職答卷”。
精準對接產業鏈打造“實力派”專業
伴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高職院校辦學職能需求都發生了轉變。煙臺職業學院不等不靠,主動出擊,以專業建設為核心,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打造出一條聯絡產業和職業的有力紐帶。
學校圍繞“對接產業辦專業、依托行業建專業、服務企業設專業”的建設理念,積極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緊密對接煙臺市八大支柱產業,根據產業鏈上下游供應發展鏈條,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升級改造傳統專業、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開設行業急需新專業,實現了“專業”與“產業”同頻共振,將專業建在了“產業鏈”上。目前,學校開設的50余個專業,涵蓋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建工等9個專業類別,特別是開設的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技術等“新潮專業”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充分突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優勢和特色,凸顯了學校對區域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行業標準發展的支撐作用。
學校不僅加大重點專業的建設力度,還積極扶植重點專業群的發展。按照“瞄準產業鏈,緊跟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的需要;緊貼行業類,緊跟行業分類細化發展的需要;對接崗位群,緊跟職業崗位能力發展的需要”的“三個緊跟需要”,學校開展專業群建設。學校現已擁有國家級別高水平專業群1個、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3個、省級品牌專業群3個,形成了“1+3+3+N”的專業集群體系,專業群實力走在全國高職院校的前列。
培育“適應性”人才優秀學子“大有作為”
近年來,煙臺職業學院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為目標,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下功夫,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技能大賽已經成為煙臺職業學院打造“大國工匠”的重要平臺。學校構建并實施了“四梯次全覆蓋”技能大賽體系和“課證崗教管賽”六位一體融合平臺,使大賽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專業建設和師資培養的“助推器”。學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的50多個校內技能競賽項目,吸引了90%以上的學生參與,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實現了大賽成績和人才培養的“雙豐收”。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作為網絡思政試點基地,學校獲授權在全省高校發布“國家相冊”,師生可以通過學校官微、校園網隨時點擊觀看。特別是組織開展的《國家相冊》舞臺劇演出,將一張張歷史照片活化為師生們的生動表演,將思政課教學從有字轉向有形,從平面延伸到立體,使學生從旁觀者、傾聽者變成參與者、實踐者。煙臺職業學院獨有的“舞臺上的思政課”“活化的黨課”被多家媒體刊發轉載,點擊量累計百萬次。
學校服務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2021年的5968名畢業生中,1247名升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中集來福士、杰瑞石油等知名企業為畢業生提供了2.5萬余個崗位,平均每個學生至少有4個崗位可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畢業生仍可實現“優質就業”,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理念正在煙臺職業學院轉化為“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
實施“四對接”工程做好產教融合“加減法”
近年來,學校主動服務區域發展、產業升級、技術更新,通過實施“四對接”工程,與谷歌、騰訊、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合作關系,認真做好產教融合“加減法”——增加實訓課、壓縮理論課,走出一條“共商、共建、共享”的產教融合新路。
對接重點建設項目。作為“十三五”產教融合工程規劃項目,總投資1.68億元的學校產教融合實訓大樓,實現了“產學研創用”五位一體。實訓大樓里,與企業合作建設的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新能源汽車等8個專業化實訓基地,實訓設備、教學標準、課程設計等都做到了緊跟行業產業發展的步伐,并面向區域職業院校、企業員工、社會大眾等開展實習生產、技術研發、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等。
對接高端技術產業。由學校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投資2000余萬元共建完成的西門子先進自動化技術聯合示范實訓中心,配有一條全生命周期自動化印章生產線,集中展示德國工業4.0制造體系的先進技術,實現了從單個生產環節、產線集成、工業互聯技術等環節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聯合教學。
對接行業發展需要。根據萬華化學集團和煙臺市裕龍島化工行業發展需要,學校投入8000多萬元資金建設實訓基地,組建了應用化工技術“萬華訂單班”。這是煙臺職業學院與“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強強聯手推進校企合作、助力高端化工產業的重要成果之一。
對接國際技術標準。學校與德國手工業行會共建山東省僅有的德國手工業行會培訓、考試、認證三大基地。對數控加工、工業機器人專業的48名學生實行小班制教學,考試認證合格的學生同時獲得學校畢業證書和德國職業資格證書(GB),成為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構建“金字塔”模式實現社會服務精準發力
煙臺職業學院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著力構建國家、省、市、校和學生后備工匠五級“金字塔式”的培訓模式,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建設服務全民的教育體系,每年開展各類培訓和考試10萬多人次。
明確“三個精準”,不斷完善社會培訓體系。精準定位,學校根據“1+X”證書制度試點、現代學徒制、“金藍領”等不同項目確定培訓內容,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體系,實現全員服務;精準配置,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搭建“煙職青書”云端培訓平臺,鏈接起政府部門、企業、學校、學員,實現全程服務;精準管理,聯合有關部門,細致做好每次培訓的安全、資金、宣傳、檔案管理等工作,實現全面服務。
堅持“四個聚焦”,努力打造精品培訓項目。聚焦行業需求,學校建成“山東省制造業人才培訓基地”“煙臺市公務員培訓基地”等20多個培訓基地,牽頭成立的煙臺市服務外包職業教育集團獲批“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聚焦引領作用,學校實施山東省“雙高計劃”引領“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為山東省職業教育走在前列、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師資隊伍支撐。聚焦特定群體,學校與煙臺市總工會共建“煙臺工匠學院”,面向退役軍人、農民工、去產能分流職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開展就業創業培訓。聚焦社區服務,學校成立煙臺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煙臺職業學院老年大學等,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全方位提升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煙臺職業學院立足新發展階段,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明確辦學定位,凸顯職教類型特色。“關于制定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支持煙臺職業學院升格本科,把學校建設納入煙臺市重點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下,學校在鞏固現有3個“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專業已有成效的基礎上,開始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社會教育,努力拓展國際教育,建設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辦學、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辦學、國內和國際辦學協調發展的職業大學。
明確重點任務,協同推進提質培優。面對“雙高計劃”“提質培優行動計劃”“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等建設任務,學校實施全方位提升、全面改革的發展戰略。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關鍵路徑,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方向,在緊密對接產業、優化布局上深下功夫,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最終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與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匹配,全力開創具有煙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明確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學校以“服務區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辦學宗旨,根據國家教育部門“1+X”證書試點方案要求,著重在書證融通、課證融合上下功夫,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課堂創新等結合起來,深入推進“三教改革”,從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煙臺職業學院院長溫金祥)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