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逐浪高 ——天津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透視(下)
■教改先鋒重大典型報道
不久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8項2020年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實地督查發現的典型工作案例。其中第一項就是“天津市以改革促創新,全面建設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標桿”。天津職教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坐標。
從2005年被教育部確立為首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到2010年升級為國家職教改革示范區,再到2015年進一步升級為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教改革創新示范區,天津職業教育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
天津職教改革發展的探索為全國提供了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始終站在職教前沿謀劃創新——
一條創新的“津門大道”
從這樣一組數字中可以一窺天津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全市目前有職業教育類本科層次高校兩所;獨立設置高職院校25所,其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單位7所,國家示范校3所、國家骨干校3所;中等職業學校46所,其中國家示范校14所、國家級重點校12所。
毫不夸張地說,天津如今要建設的職教發展“標桿”是樹立在“高地”上的。壘起“高地”的,是天津先行先試探索過程中取得的成績。
時鐘撥回到20世紀90年代末,彼時,基于經濟發展需求和城市發展定位,天津立足區域職業教育“工學并舉”和“半工半讀”的歷史經驗,探索出“工學結合”職教模式,其特點被概括為“以行業辦學為主舉辦職業教育、以企業需要為主確定培養目標、以實踐能力為主調整課程體系、以實訓基地為主培養專業技能”。
“進入21世紀,國家重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明確提出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發展道路,這與天津長期探索形成的職業教育發展經驗密不可分。”國家職業教育質量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米靖告訴記者。
正如米靖所言,天津發展職業教育的做法在21世紀初被進一步總結為“天津模式”并向全國推廣。
在此基礎上,教育部2005年與天津市政府簽訂協議共建全國首個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2010年“試驗區”進一步升級為“示范區”,2015年再升級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教改革創新示范區。
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服務濱海新區開發,以此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和創新職業教育制度;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驗區”“示范區”的每次升級,都背負著時代賦予的新任務。區域實踐先行與國家政策構建之間的內在邏輯,是貫穿其中不變的主線。
隨著改革探索推進,天津職教一項項做法和制度創新涌現出來:構建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專業“五業聯動”體制機制;創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賽促學;首倡和建設魯班工坊,開啟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新模式;探索職教縱向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中職、高職、本科系統化人才培養體系。
與改革同步推進的,是天津在區域職業教育現代化法規和政策體系方面的制度創新。
2007年7月1日起實施的《天津市職業教育條例》,以法律法規形式明確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發揮行業、企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
2018年9月正式出臺的《關于做大做強做優職業教育的八項舉措》,明確堅持政府主導、教育主管、行業企業主辦的原則,為建設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提供制度保障;
于2018年10月頒發《關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的指導意見》,詳細規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8種路徑和具體的政策保障舉措;
……
“天津職業教育取得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成為全國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創新的策源地、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先行者。”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自豪地說。
始終站在系統角度推動改革——
一座城的優勢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在這條路上天津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此番與教育部共建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天津提出“以職業教育產教城融合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對接產業高端服務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城市公民素養,打造城市文化和人文交流品牌”。
“產教融合”與“產教城融合”,一字之差,背后卻是職業教育從辦學理念到實踐的全方位轉型升級。在長期研究職業教育的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潘海生看來,此舉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路徑的必然選擇,也是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題中之義。
懂理論又能在一線解決問題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養?天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持續優化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走進位于天津職業大學校園內的林肯(中國)天津技術培訓中心,就像走進了一家真正的林肯汽車4S店,這里的陳設完全按照企業實際運營環境布置,各種實訓設施一應俱全。
這個中心由天津職業大學攜手林肯(中國)于2018年成立,既是企業新車型、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中心,又是學校汽車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校內學訓中心,可以用于汽車營銷和汽車維修專業的實訓。
天津職業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實訓中心主任柏秀元告訴記者,很多企業新研發的車型還未正式上市這里就已拿到樣車,“這在過去憑學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同樣在這一年,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與國際航運龍頭企業香港太平洋航運和大連國合海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起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命運共同體,校企雙方在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了同頻共振,有效破解了學生上船實踐難和企業用工荒等問題。
上述兩所學校與行業企業緊密協作的現象在天津并非特例。
早在1999年,政府機構改革中行業主管部門退出政府序列轉制為企業時,天津就明確其舉辦職業教育職能不變,實施了“各學校繼續依托行業、企業管理的體制不變,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渠道不變,經費額度不減,由教育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的“兩不變一不減”政策,這在日后成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一條重要經驗。
近年來,伴隨著天津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步伐,行業企業辦學的做法進一步升級為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的發展新模式。
以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與世界知名企業瑞士GF集團、德國卡爾蔡司公司、天津海鷗手表集團、天津市模具工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共建了精密模具協同創新中心,學校為企業研發精密模具,并將研發過程轉化為教學資源,用于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五業聯動”高效運行的背后,是天津探索形成的“政、行、企、校、研”五方攜手共促職教發展機制。該機制強調政府主導、統籌,行業企業參與、指導、評價,職業院校培養,研究機構支撐、服務,五方權責清晰、定位明確。
為了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天津吸納行業龍頭企業,先后推動成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養老等7個市級行業指導委員會,組建28個產教融合職教集團。
天津的產教融合之路還在延伸。
回到“產教城融合”這一發展目標。從個體視角看,這意味著一名職業院校畢業生走出學校大門后,不僅掌握的技能可以無縫銜接企業要求,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順暢地升級學歷,接受各種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
“以往的產教融合發展理念,關注點側重產業。而產教城融合的理念,則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建設滿足每個人發展需求的終身學習型社會,有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潘海生說。
始終站在國家高度攻堅克難——
不斷前置的坐標
當地時間4月28日,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云揭牌”暨啟運儀式以在線形式在埃塞俄比亞技術大學和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同步舉行。這個由兩所學校共同建設的魯班工坊,將專注于工業傳感器、機電一體化、工業控制、工業機器人四大技術方向。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培養當地熟悉中國技術、產品、標準的技術技能人才,迫切程度變得前所未有。
2016年起,在教育部指導下,天津市依托“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創新設立并主導推動實施魯班工坊建設,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向國際、服務國家戰略探索出一條新路。當年3月,我國首個境外魯班工坊在泰國建成。
2018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要重點實施“八大行動”。其中,“能力建設”方面明確要求,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技能培訓。至此,魯班工坊上升為國家項目。
截至目前,天津已在亞非歐三大洲建成18個魯班工坊,涉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云計算、鐵道運營、中餐烹飪等12個大類44個專業。
手握中國職教的亮麗名片,天津并不打算獨自守著“絕活”。
前不久,魯班工坊建設聯盟成立大會在天津召開,天津職業大學當選理事長單位。該聯盟將研發魯班工坊建設標準,幫更多成員單位“出海”。
“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天津魯班工坊是中國的魯班工坊,中國魯班工坊是世界的魯班工坊。”白海力說,天津一直致力于總結經驗,建立統一的魯班工坊建設規范和標準體系,助推魯班工坊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定位自己的發展坐標,是天津職業教育一貫的遵循,除了打造魯班工坊,這樣的例子還能舉出很多,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5年5月,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牽頭,聯合京津冀三地18家衛生職業院校、醫療機構、企業,成立京津冀衛生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區域衛生事業、健康產業和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也發揮自身優勢,作為華北地區重要的海船、船員教育培訓基地,2015年至2020年累計為13萬余人次提供培訓。
三地職教互動過程中,天津探索形成的“五業聯動”和“政、行、企、校、研”五方攜手機制,在三地眾多產業中推進校企深度融合,裝備制造、現代服務、健康服務和環保等領域,12個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產教對接平臺先后建立。
此外,天津市教委還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協助雄安構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
從100多年前的“工學并舉”到如今“全面建設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標桿”,辦職業教育,天津似乎有著某種“宿命”。
這座有著優良工業基礎和深厚職業教育傳統的城市,為國家持續貢獻著職業教育領域的“天津模式”“天津經驗”。
隨著全國職教大會召開,“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成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根本遵循。對此,天津的探索無疑被賦予更多期望。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面對新的時代命題,渤海之濱、海河之畔的這片土地上,新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浪潮正在徐徐升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