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與實踐紀略
科教產教雙融合 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河南科技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與實踐紀略
河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科與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重工”)秉承科教產教融合理念,于2012年聯合建設了省級研究生實踐基地。十年間雙方始終圍繞打造重型裝備領域人才培養基地、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的共同目標,校企以人才培養為紐帶、以基地建設為平臺,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互惠共贏機制,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教產教融合二元驅動,促進知識、能力、素質、品質全面提升
科學研究與高層次人才培養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在科研活動每個環節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學術志趣、學術誠信和創新能力,實現為學和為人的統一。國家獎學金一等獎獲得者李晨同學,參與國家“973”計劃項目“超深井大型提升裝備設計制造及安全運行基礎研究”,在導師的帶領下,多次冒高溫深入井下現場調試設備、收集實驗數據。導師吃苦耐勞、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深厚的民族工業情懷深深地感染了李晨,使他更加堅定了根植祖國制造業沃土發展自己的人生追求。
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實踐基地,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職業訓練、工程實踐相貫通,是高校與產業界、工程界有效對接的重要通道。實行“雙導師”指導制,企業導師不僅主要負責研究生工程實踐相關內容的指導,還發揮著企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研究生職業生涯的“引路人”。在工程實踐課程指導中,融入工程倫理、質量意識、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教育,不僅使學生收獲了豐富的科研論文、專利成果,還為研究生帶來了科研水平、價值引領、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校企導師通力合作,提升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
在以校內導師為主的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學校邀請企業導師穿插講解工程實際案例與具體應用,校企導師通力合作加強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的緊密結合,強化工程創新能力和工程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數控技術及裝備”課程的授課中,企業導師以近期完成的“大藤峽水利樞紐船閘”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門軸底樞“蘑菇頭”大型關鍵精密部件的創新加工為實際案例,講解在高精度、大型球面加工中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難題所采用的創新加工技術與方法,使學生學習到了先進的數控加工技術,同時企業導師引導學生養成從工程師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企業導師所講授的課程融入了向學生滲透企業職業道德、管理制度、生產安全、綠色設計等內容,潤物于無聲、育人于無形,使學生感受、領會企業精神文化,培養其責任感、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等優秀的職業素養。
在“機器人學”課程的教學中,企業導師以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液壓重載機械臂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驗證”為案例,將研發的換襯板機器人樣機設計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課程所學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理論知識對該特種機器人進行運動學、動力學建模與仿真分析,把課程理論知識運用到解決工程問題的實踐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依托企業紅色文化載體,培養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意識
中信重工是焦裕祿同志工作過的地方,也是焦裕祿精神孕育與形成的地方。企業內建有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紅色教育基地,真實記錄了焦裕祿同志在這里9年的奮斗歷程,生動再現了焦裕祿同志的優秀品格和感人事跡。焦裕祿精神與工匠精神在這里一脈相承、傳承光大,大國工匠與紅色基因構成了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
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學校將參觀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紅色教育基地作為研究生進入實習基地的第一課,把“工匠講堂”作為必修教學內容安排到實踐環節的培養計劃中。每次參觀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研究生們都會深刻體會到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精神,讓大家在思想上受到震撼、心靈上受到洗禮、精神上得到升華。打造“工匠講堂”精品課程,學校邀請企業數位大國工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中原大工匠獲得者,以課堂授課與現場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介紹各自工種的先進操作經驗和創新成果。企業工匠大師們的言傳身教、言行舉止,詮釋著精良的大工匠精神,都在無聲地培養著研究生們吃苦耐勞、鉆研技術、精益求精、拼搏創新的精神品質。
校企聯合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以科研項目為紐帶,校企之間緊密融合,合作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協同創新解決行業共性技術難題。校企聯合既解決了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也使許多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以企業為主聯合開發的“復雜地層特大型豎井鉆機及成井工藝關鍵技術”,解決了在松散含水沖積層中鉆鑿深、大豎井時安全通過大涌水流沙、膨脹性泥巖、破碎卵石等不穩定地層的技術難題,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學校為主聯合完成的“重型裝備大型鑄鍛件制造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掌握了大型鑄鍛件成型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和核心工藝,獲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科教產教雙融合,取得豐碩育人成果
近5年來,校企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68人;其中18人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研究生,6篇畢業論文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其中7名優秀畢業生先后入職中信重工生產科研崗位,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用人單位好評;一名學生成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部分學生獲多項國家、省級學科競賽獎勵,其中獲國家級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銀獎2項。
與聯合培養單位共同獲得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國家“973”計劃專項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省市重大專項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
乘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東風,學校將持續探索科教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研究生創新人才新機制,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需要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
(韓建海 尚振東 張松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