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區同呼吸共發展 ——江西財經大學發揮學校優勢服務老區建設記
井岡山下,“井財小鎮”涌動金融活水;于都河畔,智庫獻策老區振興……扎根江西這片紅色熱土,近年來,江西財經大學融合當地紅色資源與自身學科優勢,助力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
“金”援老區,燃起創新之火
深居內陸,曾經燃起中國革命星星之火的井岡山,如何在當代經濟大潮中搶抓機遇?
“用金融為井岡山注入新鮮活力!”江西財大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為井岡山量身打造發展新賽道。
2019年4月,江西財大與井岡山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著力建設以基金為主導、以服務新經濟產業為重點的特色“井財小鎮”。
學校為小鎮量身設計“新經濟園區信息管理系統”,將電子政務技術和現代金融理念融為一體。企業想進駐小鎮,無需親臨現場、無需傳簽和快遞,只需通過系統提交所需資料,系統自動識別相關信息、自動形成注冊材料、智能識別客戶是否存在潛在風險,顯著提升了服務效率和風險管控。
現代化金融運行機制為老區注入新鮮活力,紅色基因的綠水青山成為紅紅火火的金山銀山。一年來,小鎮入園投資類企業近200家,資金規模超70億元,江西財大校友企業占比95%以上;已備案基金產品39只,基金規模近30億元,創造稅收4000萬元。一條適合井岡山經濟發展、助力老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已見雛形。
“智”援老區,沉淀責任擔當
崇尚實學、經世致用,多年來,江西財大為老區建設投入大量智慧資源。
早在2016年10月,江西財大就瞄準了高校智庫資政、啟民、育才的重要作用,成立了江西財經大學財經智庫,為地方建設特別是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智庫成立至今,通過《江財智庫專報》等智庫刊物刊載了400篇應用對策研究成果,推出了23期《江財智庫專報》,其中12篇應用對策研究成果上報中央,很多文章轉化為文件,對策變為政策。
“搞智庫研究不僅要‘接天線’,還要‘接地氣’。”江西財大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說,“既要瞄準國家與江西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研究選題在政府決策前,也要注意給出的對策要具體、可操作。”
在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任務中,也活躍著江西財大統計學院師生們的身影。
近6年來,以江西財大教授羅良清為首席專家的團隊先后組織526支核查隊伍,共計5000余人次,深入8個省市324個貧困縣,開展貧困縣退出的第三方核查工作。
最吃勁的時候,是黨建為團隊賦能。作為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黨建標桿院系”,統計學院以黨建為抓手,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一批又一批的黨員師生接續奮斗在核查一線。統計學院院長平衛英說:“為脫貧攻堅貢獻學校智慧,是我們的光榮和責任。”
“生”援老區,傳承紅色基因
多年來,江西財大連續組織學生前往革命老區開展社會實踐。
2019年暑期,江西財大學生陳華與14名同學前往撫州市陸坊鄉擔任村務助理。基層實踐開闊了陳華的視野,“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沖鋒在前,廣袤鄉村一樣可以成就大事業”。
今年暑假,又有300支社會實踐團隊從江西財大校園出發,開展“萬企調查”暑期實踐。
“萬企調查”是江西財大實踐育人品牌項目。一線訪談、收集資料、出謀劃策、深入生產……他們在實地調研中深入了解企業變革趨勢,明確所學專業的應用場景和未來走向。每次數百篇的調研報告、企業案例和學術論文等實踐成果,更是反饋給企業和政府部門,轉化為可推廣成果,助力企業升級發展。
江西財大國際經貿學院學生張紫怡說:“調查讓我們明晰國情、了解企業需求、做好自我規劃,是提升我們綜合素質的寶貴平臺。”
“學校始終致力于培養扎根紅土地、助力老區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畢業生,與老區同呼吸、共發展。”江西財大黨委書記盧福財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