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學院轉制為江蘇省屬公辦高校辦學一周年巡禮
堅持“三為”辦校方針 開啟“二次創業”征程 ——宿遷學院轉制為江蘇省屬公辦高校辦學一周年巡禮
宿遷學院位于素有“項王故里、中國酒都、水韻名城”美譽的江蘇省宿遷市,2002年起與蘇州大學等8所省屬高校合作舉辦本科教育,2014年經國家教育部門批準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院校,2020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門批準為江蘇省屬公辦本科高校。
邁步新征程
2020年6月17日,新一任校領導班子履職,緊抓轉制機遇,確立“學校為家的辦學情懷、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人才為王的辦學方略”這一辦校方針,開啟了“二次創業”新征程。
面對轉制發展全新命題,學院黨委以思想破冰先行,以思想引領推動轉制發展,首先開展“三問九思”解放思想大討論:一是歷史之問,思發展歷程,思建校脊梁,思精神傳承;二是轉制之問,思轉變觀念,思轉變作風,思轉變機制;三是發展之問,思辦學定位,思短板弱項,思發展特色。活動持續兩個多月,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深化改革為路徑,抓住辦學質量這條生命線,對過去的辦學理念、教育觀念進行再審視,對工作舉措、方式方法不斷進行校核、揚棄、完善、更新,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想實招、謀新招、思硬招,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標準、更實的作風推進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2月24日,江蘇省第二巡視組評價學院黨委和領導班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的黨委領導班子以學院轉制省屬公辦高校為契機,立足新起點、緊抓新機遇,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取得新變化
轉制一年來,學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以師資隊伍建設和辦學特色培育為重點,在五個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教學工作開啟新局面。學校新增省一流(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學科專業建設取得新成效。學校已有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2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一流(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獲批增設全國首批人工智能專業,本科專業總數達到43個,教學科研平臺、團隊建設等取得新的突破。學校獲批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江蘇省裝配式建筑與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學校組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宿遷方言與西楚文化資源的整理與保護研究。
招才引智樹立新導向。學校求賢若渴,在第一時間出臺含金量高、引力強的高層次人才招引政策,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2021年4月底,學校引進博士、教授等高層次人才100多人。學校專門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高層次人才招聘專項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引才工作會議,專項小組第一時間商定錄用事宜。學校修訂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與管理辦法”“高層次人才評價標準和引進待遇細則”“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等規定,堅持以學校為主導、以學院為主體,明確校院兩級“一把手”為引才工作第一責任人。結合各二級學院和學科建設發展目標,學校分類提出人才引進目標,將全年招聘計劃分解到各二級學院,明確招引指標和目標責任,將引才工作完成情況作為二級學院年終述職考核重要內容。目前,全體校領導帶隊參加博士專場招聘會20余場,各二級學院黨政“一把手”參加專場招聘會、組織面試100余場。學校創設優惠政策,建立人才培養經費穩定增長機制,設置人才引進專項經費,大幅提高人才引進的安家費和科研啟動經費標準,建立重點人才職稱晉升綠色通道,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不受職稱、資歷等限制,根據實際水平、能力和業績成果,可直接申報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學校積極爭取宿遷市人才優惠政策,先后幫助11名引進人才申請、申兌購房券近150萬元,與宿遷市人才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及時解決人才家屬安置和子女入學等問題。學校創新招聘工作,動員全體教職工、校友等群體,宣傳學校人才引進政策,多方位收集人才信息,做好溝通協調工作,為學校引才作貢獻。學校對接20余所重點高校和博士點,建立引才基地,組織開展系列精準招聘宣傳,注重以才引才,挖掘已錄用人才潛力,讓他們成為學校的“義務宣傳員”和“引才大使”。在統一組織招聘基礎上,學校探索不同的招聘模式,由各二級學院自主選取招聘的形式和時機,形成統一組織招聘、專項招聘相結合的多元化組織格局。針對專業性強、學歷或職稱層次要求高以及急需緊缺的人才,學校采取考核擇優、一事一議、一人一議等簡便程序,在應聘人員完成招錄程序后,第一時間與引進人才簽訂聘用協議,及時報送省主管部門審批、備案。
服務地方邁出新步伐。學校扎根宿遷辦大學,以科技服務地方邁出新步伐,學校擁有江蘇省裝配式建筑與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研究院宿遷分院、江蘇省宿臺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省級科研平臺;學校與洋河股份共建“洋河學院”,與國家級別宿遷經濟開發區、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關愛師生展現新作為。學生的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就業率以及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等各項可比性指標位于省內外同層次高校前列。2100多人在省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3995人考取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達95%以上,近2500名學生考取公務員、教師編制、宿遷市選聘計劃、國有企業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用人單位好評。2020年,學校共招收4348名新生,招生人數及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均創歷史新高;2020級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首考通過率為97.3%,創歷史新紀錄;2020屆畢業生年終就業率超過省教育部門就業創業工作考核目標。學校為師生辦實事成效顯著。學校自辦教職工食堂,啟動運行校園“一鍵通”系統,校領導深入開展聯系基層“十個一”活動即:聯系一個院(部)、聯系一個系(教研室)、聯系一個科研(項目)團隊、聯系一個學生黨支部、聯系一名高層次人才、聯系一名黨外人士、聯系一個學生社團、聯系一個班級、聯系一間學生宿舍、聯系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開展“十個一”活動,學校推進了學校為家、學生為本、人才為王的“三為”辦學方針落地生根,幫助教師解決了發展之困,幫助學生解決了成長之惑,幫助師生解決了生活之難,了解了師生需求,回應了師生關切,實現了為師生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以及促進了學生成人成才和師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工作作風彰顯新風貌。領導班子敢于擔當、具有人文情懷,2020年7月,學校在全省率先舉辦線下畢業典禮,為畢業生留下溫暖的記憶。領導班子以上率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主動接受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監督,作廉潔從政的表率、廉潔用權的表率、廉潔修身的表率、廉潔齊家的表率。服務師生不疏忽,自覺執行“校黨政領導聯系基層‘十個一’制度”,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認真為師生服務,切實維護好廣大師生的利益。民主決策不專斷,堅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項經過集體討論決定。市場活動不插手,不違規插手學校招標采購、工程建設等市場經濟活動。模范履職不謀私,不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在學校的招聘錄用、招生考試、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謀取私利。管理下屬不放松,加強對分管部門(單位)和身邊工作人員的黨風黨紀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防止違紀違法現象發生。管好家人不越線,嚴格執行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的有關規定,不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配偶、子女謀取非法利益,從而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環境。
繪就新藍圖
開局“十四五”,奮斗新征程。為推進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學校將2021年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沖刺年。學校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迎接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這一主題,貫穿“學科立校”“人才強校”兩條主線,貫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改、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指導方針,以“五聚焦五突破”為抓手,舉全校之力全面向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發起沖刺,確保年內各項指標顯著提升,合格評估任務基本完成,為2022年高水平、高標準、高分數決戰決勝評估驗收夯實基礎。
目前,全校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切實增強合格評估沖刺年的緊迫感、責任感,把合格評估視為當前必須完成的剛性任務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即使面臨著嚴峻的壓力和挑戰,全校上下依舊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以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責任同擔的行動自覺,迅速進入臨戰狀態、沖刺狀態,開足馬力、全力闖關。咬定目標、聚焦重點,學校全力實現合格評估沖刺年的“五大突破”;聚焦學科立校,在學科專業建設上實現新突破;聚焦人才強校,在高層次人才招引上實現新突破;聚焦服務宿遷,在提升服務地方能力水平上實現新突破;聚焦治理效能,在重點領域改革上實現新突破;聚焦短板弱項,在“掃盲”達標上實現新突破。為此,學校緊緊圍繞宿遷市機電裝備產業、高端紡織產業、光伏新能源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綠色家居產業、新材料等6個主導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經濟、數字經濟等“3+X”個先導產業,堅持校地聯合、校企聯合、校校聯合,融入地方、融入行業、融入產業,堅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外引內培,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需求導向,推進應用型人才體系建設;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提高科研與社會服務能力;堅持立德樹人,著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堅持目標導向,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堅持開放辦學,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堅持服務宗旨,提升事業發展保障能力。
宿遷學院正扎根宿遷、面向江蘇、輻射全國,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服務興校、特色名校、開放活校”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技術大學揚帆破浪、奮勇向前!
(曹志成 王菁)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