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安康學院:扎根秦巴 精準培養本土化鄉村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8-28  閱讀:次   |
42.9K

  安康學院立足陜西、扎根秦巴、銳意改革,逐漸構建起“課程融入、文化熏陶、榜樣示范、實踐養成”的厚植師范生鄉土情懷培養路徑。通過“師德教育—專業素養—教學技能”三維目標培養,推進“U—G—S”(高校—政府部門—中小學校)協同合作、雙進雙培,打造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提高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能力,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如今,學校在培養鄉村教師、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方面已基本形成了“立足秦巴,情懷涵養,三維強基,六雙協同,雙進雙培”的鄉村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顯著成效。

  錨定根本,厚植鄉土情懷

  培養高水平師資,助推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師范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鄉村教師培養主要陣地的地方師范院校,如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師范生,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

  錨定根本,“立足秦巴,涵養情懷”,構建“課程融入、文化熏陶、榜樣示范、實踐養成”的師范生鄉村教育情懷培養路徑,成為安康學院的解決之道。

  多年來,學院通過加強教師教育模塊課程建設,著力培養學生師德規范、教研自覺。尤其是通過開發“陜南方言”“陜南文化概論”“陜南民間文化”等依托優質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校本課程,創辦《安康文化》《瀛湖》等地域文化研究期刊,開放陜南民間文化研究中心等實踐平臺,共建陜南畫院、方志館,不斷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厚植鄉土情懷。

  學院在課程體系不同模塊開設相關教學內容,如在公共基礎模塊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方紅色資源、地域文化課程,在創新創業模塊開設地方行業企業問題講座、就業指導課程,在專業基礎模塊開設陜南方言、陜南優秀家訓研究、漢水文化等課程,在教師教育模塊開設校本課程開發、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等課程。通過舉辦漢調二黃、平利弦子腔、紫陽民歌、剪紙等地域特色非遺文化展演、鄉土文學讀書會、“最美鄉村教師”征文等校園文化活動,激發師范生樹立為鄉村振興、鄉村教育綻放青春芳華的職業理想。邀請“最美鄉村教師”、教學名師、教學能手等進校園作專題報告,通過榜樣示范引領涵養師者匠心、厚植教育情懷。

  同時,學院始終注重對學生的實踐養成教育。通過開展大學生鄉村教育實習、見習、研習“三習”工作,跟學鄉村教學名師,成立星火支教隊,引領學生深入鄉村教育戰線,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錘煉本領,不斷增強做新時代鄉村卓越教師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多管齊下,培育高水平師資

  多年來,安康學院始終秉承師范教育辦學歷史,扎根秦巴山區,在培養鄉村教師、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方面進行了長期探索,構建了“立足秦巴,情懷涵養,三維強基,六雙協同,雙進雙培”的鄉村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如下圖所示)。

  首先,優化課程體系,注重“三維目標”培養,實施“六雙協同”育人機制,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其中,“三維”指連通“師德教育—專業素養—教學技能”3個維度的師范生培養目標;“六雙”指為實現培養目標而形成的六大“雙主體”育人機制,即產學合作專業雙負責人制、教改雙主持人制、課程雙師制、畢業論文雙導師制、教材雙主編制、實踐教學基地(實驗室)雙負責人制。

  具體實施過程中,安康學院構建起“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通識通修平臺及學科專業平臺+教師教育模塊及集中實踐模塊)。每個模塊將必修與選修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增加師范生職業能力訓練課時。還創新師范生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半圓桌課堂教學”“作家講文體”等教學活動,在課堂中積極開展討論式、對話式、啟發式、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學。

  同時,安康學院堅持開展師范生入校4年不間斷的職業技能訓練活動,持續提升師范生教學技能。成立師范生技能訓練社、語言文字社、文學創作社、國學讀書社、書法社等學生專業社團;堅持20年開展師范生技能訓練、寫作周周練、經典篇目背誦訓練、鋼筆字訓練、5分鐘帶板書口語訓練、手抄報制作訓練、教具制作訓練和假期社會調查;建成師范生職業能力訓練中心,開展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朗誦演講比賽、課件制作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

  強化校地合作,推進“U—G—S”協同合作,構建教師教育共同體。如今,學院與安康市教育體育部門及漢濱初中、果園小學等中小學共建的“陜西省教師教育校外實踐基地”,與安康市婦聯聯合成立的“安康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包含教學能力發展綜合實訓室、未來教學體驗室、教學觀摩與遠程指導中心等模塊的“師范生職業能力訓練中心”均投入高效使用。

  著力構建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教師教育模式,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水平。學院與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每年投入500萬元,主要用于鄉村教師培訓、師范生培養。通過大學生支教團、中青年博士碩士掛職鍛煉等形式,深入安康市鄉村中小學開展支教活動,為鄉村基礎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務。積極開展安康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累計培訓中小學教師33000余人次。發揮學前教育學科團隊整體優勢,開展區域學前教育領域師資培訓;利用“國培計劃”及“省培計劃”,培訓全省中小學鄉村教育教師近5000人次,推動了陜南區域乃至全省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改革發展。

  行貴有恒,實踐成果內外開花

  通過多年來一以貫之的長期探索與實踐,安康學院在培養高素質鄉村教師工作中取得了豐厚成果,贏得社會普遍贊譽。

  通過“國培、省培”、成人函授等對3萬余名鄉村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組織在校師范生見習、實習,以師范生頂崗實習置換鄉村教師脫產研修。這種“一體化”模式實現了鄉村教師職后培訓與在校師范生培養的資源共享、協同共進,有力促進了鄉村師資可持續發展和地方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學校畢業師范生中已有10余人獲全國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稱號,30余人獲省級勞動模范、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稱號,并涌現出一批優秀中小學校長和基礎教育管理干部。參訓教師中先后有15名教師被評為特級教師,3名教師被評為省級名師,并成立名師工作坊,60多人被評為縣級教學能手,多名教師主持建設的課程被評為市縣級優質課程。

  學院特色鮮明的師范生培養模式,在省內外得到推廣。作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高校聯盟理事會副理事單位,學校牽頭人才培養共享行動,深度參與基礎教育研究、教師職業能力培訓等多項基礎教育相關工作。湖北文理學院、四川文理學院、西安文理學院、咸陽師范學院、榆林學院等兄弟院校先后來校進行學習交流。

  學院注重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實踐活動,師范生教學技能不斷提升。近5年來,安康學院師范生在省級以上賽事中獲獎累計182項,其中,在高等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華文杯”全國高校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獎項16項,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省賽獎勵7項,在“挑戰杯”大賽中獲國家獎勵2項,獲國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56項。師范生參加教師資格證國考一次性取證率為76%。學生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中均排名前列。師范生年均就業率90%以上,其中60%以上從事鄉村基礎教育。

  學院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探索成效顯著。其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教師職業道德與教育法律法規”“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現代教育技術”“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英語學科教學論”“政治學科教學論”等6門課程入選陜西省一流本科課程;漢語言文學、小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美術學、體育教育等5個師范專業獲批陜西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小學研學基地課程化建設實踐研究”等多項基礎教育合作項目獲批立項;“地方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安康學院提高師范類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與實踐”“近20年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研究述評——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等系列研究成果對本校師范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全面梳理,對同類高校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具有指導意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時代新階段,安康學院踐行新發展理念,扎根秦巴,守正創新,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面向基層需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地方高水平鄉村教師,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貢獻應有的力量。

  (丁巨濤 鐘生海 余謙 付爭方)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