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教學需要勇氣 閱讀需要堅持 ——西南交通大學《教學勇氣》共讀活動的實踐反思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02  閱讀:次   |
42.9K

  教學需要勇氣

  教學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義無反顧地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傳道、授業、解惑,立德、樹人。作為教師,面對AI時代的到來,面對全球教育的激烈競爭,面對疫情防控期間的網絡授課,教師如何完成立德樹人的使命,如何當好教師,成為真正的大先生呢?

  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在積極向前而行,構筑了自己豐富燦爛的外部景觀。那么,教師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樣的?美國教育家帕克·帕爾默撰寫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一書回答了這個問題。帕爾默認為,鼓舞著教師們勇敢前行的是教學勇氣,一種發自教師內心的自我動力,是一種源于心靈的力量,鼓勵教師們從事教學這項工作,為學習者點亮心燈,為人類傳承文明。

  閱讀需要堅持

  《教學勇氣》是一本關于教師自我認知的教學著作。西南交通大學地學學院郭永春老師在閱讀十幾遍之后,認為《教學勇氣》是所有教師關于教學的“最大公約數”,說出了從事教學活動教師的心聲。

  2021年寒假期間,郭永春老師鼓起勇氣,在西南交通大學地學學院組織了《教學勇氣》線上共讀活動,受到教師們的歡迎,大家建議開學后,共讀活動能從線上轉為線下,形成可持續的教學交流活動。2021年春季學期開學后,在地學學院張玉春副院長的支持下,學院各個專業的教師以及學院學科學術辦公室、教育教學辦公室等管理部門成立了“地學GSEE教學交流小組”,定期開展交流活動。之后,在西南交通大學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和高教研究院的指導下,教務處教學設計師團隊發起并組織了全校范圍內的共讀《教學勇氣》活動。

  《教學勇氣》共分9個部分,共讀活動按照書的章節,每周閱讀一個章節,持續了9周,安排在每周四晚上19:00—20:00。活動由領讀者、特邀嘉賓和主持人組織,有思想解讀、佳句欣賞、原文共讀、心得體會、話題討論等多種形式。每次共讀活動,線下線上參會的教師大約有10—20人,涉及西南交通大學大多數學院的教師,有文科的教師、理工科的教師,有已經退休的教師,也有剛入職幾年的年輕教師,還有校外教師參與。每次共讀活動,建筑與設計學院韓效老師不管工作多忙,都會制作出精美的宣傳海報;宋愛玲老師在共讀之前,就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共讀之后,又迅速地將總結報道發布出來,為活動留下了精彩的瞬間和永恒的回憶。

  閱讀就是思考

  在《教學勇氣》中,帕爾默以通俗流暢的語言,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喜怒哀樂娓娓道來,說出了絕大多數教師的心聲,引起了強烈共鳴。教師們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話題,促使每一個參與者去思考和實踐。

  1.砥礪前行、回望自身!督虒W勇氣》指出,在激烈變化的時代,大多數教師都在積極向前而行,構筑了自己豐富燦爛的外部景觀,卻忽略了回望自己的內心世界:我是誰,我為什么要熱愛教學,我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樣的?《教學勇氣》正是基于這個問題而展開。

  人文學院段莉萍老師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經過30年的教學實踐,確實到了回望自身的時候了!她在每一次共讀活動之后,都會撰寫心得體會和閱讀總結,發布在其個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閱讀量從幾千到上萬次,這些文字既有對自身教學經驗的總結,也有對教育教學的熱忱呼喚,字里行間透露出濃濃的文學氣息。

  2.源于心靈的教學!督虒W勇氣》指出,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我完整。作者用典型實例論證了這個觀點,并介紹了自身認同和自我完整的實踐方法,為教師認識自我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

  有著30多年教齡的地學學院龔濤老師全程參加了《教學勇氣》兩輪閱讀活動,并將這本書反復閱讀了4遍,撰寫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她認為,帕爾默說出了自己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教學經驗。通過自身認同和自我完整,教師真正認識了自我、認識了自己的學科,構建了自己未來的教師形象,明確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和目標。

  3.維持教學平衡的藝術。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始終處于相互作用之中,教師想好好教學,學生想好好學習,但是為什么卻產生了大家都不期望的結果?《教學勇氣》提出了開放的和有限的、個人的和團體的、小故事和大故事等教學活動中的悖論,也是產生教學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何維持教和學的平衡,是一項偉大的藝術。

  楊乃琪老師在分享心得體會時說,通過閱讀《教學勇氣》,終于知道自己教學問題的原因,原來教學大師(帕爾默)也有同樣的困惑,那自己也不再害怕,有勇氣去克服這些困難,達到教學的平衡,形成好的教學。楊丹老師則坦言,自己在專業課教學實踐中提出的“不要害怕學生犯錯”的觀點,在書中找到了理論支持,更加堅定了開展教學實踐的信心和勇氣。

  4.探索教學中的偉大事物!督虒W勇氣》指出,好的教學,既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以偉大事物為中心。例如在幼兒園中,一位優秀的教師與一群五歲的小孩圍坐在地板上,一起讀一個關于大象的故事。透過那些孩子的眼睛,幾乎可以看見圓圈中間真的有一只大象!這只大象就是在這個學習共同體中生成的偉大事物。在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如果教師和學生能尋找到蘊含在其中的偉大事物,都會使有效教學活動超越性發生。

  趙君文老師表示,自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會主動和學生一起去尋找材料科學中的偉大事物。譚永東老師將帕爾默自1980年以來發表的英文論文進行了梳理,深入闡釋了“偉大事物”的內涵和外延,為教師們理解這個概念提供了豐富的文脈信息。

  5.教學共同體的超越性形成。帕爾默認為,教學就是要開創一個實踐真正的共同體的空間,如課堂共同體、教學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一個系、一個學院、一所學校也是一個共同體。在共同體中,大家有共同的愿景、共同啟動、共同行動,一起創造未來的教育景觀。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教師都是關起門來教學的,當教師走進教室后,總會把同事關在門外,下課后很少去交流自己的課堂上發生過什么,有哪些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地方。通過共讀活動形成的跨越專業、學院甚至是學校的閱讀共同體,為大學教師交流教學心得提供了平臺和空間。

  很多教師在分享體會時說,通過《教學勇氣》共讀活動,自己從本學科中走出來,看到不同學科的教師都在思考教學問題,原來自己并不孤單,還是有一群認識和不認識的教師在一起前行,非常感動。

  6.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呼喚新教育專業人士。在《教學勇氣》中,帕爾默指出,教育就是轉變,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呼喚新教育專業人士。教師僅僅有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應有對教學、教育變革創新的勇氣。

  譚永東老師在分享體會時結合自己十多年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認為教育部提出的四個回歸,就是對新教育專業人士恰當的闡釋。趙志明老師說,新教育專業人士就是不但精通學科知識,還應正視教育的時代特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能推動教學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的力量

  回望人類千年,綜觀世界萬里,一位位偉大的教師創造出優質教學景觀,就像名山大川一樣,散布于世界各地,留存于各個時代,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的巔峰體驗。一部部教學經典,就是世界各地、歷史時代教學景觀的說明書,記錄和詮釋著人類的教學文明,為閱讀者提供思維的玄淵深潛。

  回顧《教學勇氣》的閱讀過程,有郭永春和張方老師對整個活動的堅持,有段莉萍老師更新微博心得的堅持,有龔濤老師撰寫讀書筆記的堅持,有譚永東老師對知識創新的堅持,有趙君文老師、葛興來老師持續分享的堅持,有韓效老師制作海報的堅持,有宋愛玲老師利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的堅持,有圖書館劉云老師持續的場地支持,還有參與活動的教師們持續進行教學思考的堅持……

  正是因為教師們對教育充滿了炙熱的愛,對教學研究充滿了探索精神,才能夠讓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得以堅持,才有了可以期待的未來。通過教學經典閱讀活動,教師們有信心和勇氣,去推動教育教學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去創造正在生成的未來教育景觀。

  (作者蔡京君 田紅 代寧 梁慧穎 郝莉系西南交通大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