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三全育人”格局 踐行“五育并舉”理念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立德樹人工程再升級
校園景色
一直以來,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不斷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筑“三全育人”格局,踐行“五育并舉”理念,實施立德樹人系統工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年,學院以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以德育考核為抓手,以加強思想政治、誠實守信、學習態度、遵紀守法、文明禮貌教育為主要內容,正式啟動實施了立德樹人工程。2018年,學院以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全面啟動了立德樹人工程2.0,確定了“一個核心、三年計劃、六尚工程”的工作內容。2021年,學院結合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啟動立德樹人工程再升級,著力構建了一體化育人體系,聚焦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聚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形成人人皆育人之人、處處皆育人之地的工作局面。
完善“三全育人”體系
為推動形成協同育人局面,學院搭建了健全的立德樹人工程制度體系,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一是構建總體工作機制。成立了立德樹人工作領導小組,由學院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院領導任副組長,其他院領導為成員。制定《學院立德樹人工程任務分工表》,明確學院各職能部門、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組織的工作職責,構建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層層落實的責任體系。出臺《關于加強“三育人”工作的意見》,配套制定了《加強教師教書育人工作實施方案》《輔導員管理辦法》《行政后勤人員量化考評辦法》等制度,明確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內容和要求。二是建立學生發展量化考核評價體系。學院依托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平臺,制定《學生德育量化考核辦法》,將德育量化考核分數比重提高至學業綜合分的40%,形成學生發展標準鏈,結合學生在輔導員和專業教師指導下所建立的《個人全面發展規劃》,個性化打造針對每名學生的發展診改標準,包含責任擔當、學習態度、健康生活、人文與科學素養、思維與職商、實踐創新6個一級診斷項、24個二級診斷要素,建立常態化“8字質量改進螺旋”的自主質量保證機制,使每名學生能根據個人發展質量,實現周期性診斷與改進,同時診改平臺上的學生個人發展數據亦與學校、專業、課程和教師的發展情況耦合關聯,使評價數據廣泛運用到學院運行的各個環節,強化了教育評價結果反哺于立德樹人工程的效用。三是建設4個層級的育人主體。建設以黨的領導和各層級黨團組織為主的領導主體,以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及行政人員為主的教師主體,以行業企業、家庭、城鄉基層單位等為主的社會主體,和既是受教育者又能實現自我教育的學生主體,使這4個育人主體在學院立德樹人工程中起到了立體交互、渠道互滲、互為支持、彼此作用的協同效用。其中,學院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企業、行業、政府部門、中高職院校成立的江西國際商務職業教育集團,在提升院校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入圍全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與瑞金市凱豐村等鄉村基層單位共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學院師生扎根贛鄱、躬身實踐、自我成長的育人基地。
整合立德樹人場域
學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實踐服務等育人要素的共同效力,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整合打造了一個全面的立德樹人場域。一是著力提升思政理論課教學質量。獨立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扎實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活動。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成果“三進”。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將大課堂變為小課堂,開展“建設美麗中國——走進‘農民市長’的綠色田園夢”“長征精神之不朽,人民江山之永恒——走進于都”等一線走讀微課教學。成立了云上思政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訪談式教學、走讀式教學的手段,從主題到形式、從傳播到演繹全方位創新,利用新媒體技術、發掘身邊的故事,達到用生動的形式吸引人的教育效果,真正使思政課鮮活起來、立體起來,大大增強了實效性。二是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以“四個是否”(時政知識是否融入教學、職業素養是否與專業知識結合、所授內容是否能入腦入心、課堂教學文化履行是否到位)為標準,學院要求在組織具體教學內容時要聚焦課程思政元素,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審視解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法治意識、文化修養、道德修養、勞動價值等重點內容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結合專業實際重構課程體系,將每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促進教書與育人相統一,促使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三是不斷挖掘第二課堂育人功能。學院建立第二課堂學分制,將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情況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體系,開設了紅色故事、動畫制作、書法美藝、武術健身等課堂,創建了40余個學生社團,從時間、內容、制度等方面保證了第二課堂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同時,還把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太陽村東方書院兒童救助中心、麻丘敬老院等場所作為校外思政工作基地,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觀參與,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第二課堂的有效組織,使學生行為舉止更文明,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涌現出實施創業扶貧計劃、幫助鄉村經濟困難老人和留守兒童的謝小平同學,加入藍天救援隊多次協助尋找走失人口、積極前往各基層鄉鎮開展防疫防災教育培訓的邵安祺同學等先進典型。
優化德育工作平臺
學院在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優化升級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了立體交互、渠道互滲的德育工作平臺。重點打造了“八個一”精品項目。“一日”:開展“院領導思想政治工作體驗日”和“學生生活體驗日”活動。實現了院領導班子成員全覆蓋,活動拉近了院領導與師生的距離,增強了思政工作獲得感。“一館”:打造了集聲、光、電等展示手段于一體的全省首家立德樹人館。通過現代技術手段,詮釋立德樹人內涵、演繹立德樹人故事、展示立德樹人成果、研討立德樹人心得,建成學院思政工作的主陣地和思想交流的新平臺。“一站”:建成了包含省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在內的輔導員工作站。學院以輔導員工作站為依托,組建“起航”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室、“夢之翼”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工作室、“指南針”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室、“初心”大學生心靈相約工作室、“ME視野”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等8個輔導員工作特色團隊。其中宮婷婷工作室獲評省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是省內僅有的高職輔導員名師工作室。“一空間”:打造了全省“雙創”示范基地和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悅創空間”品牌。悅創空間是學院建設的集創意辦公體驗、資源整合、多功能服務、品牌宣傳展示、創意創業集市于一體的智慧化物理空間,“十三五”期間,“悅創空間”所孵化的學生創業項目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累計獲金獎2項、銀獎7項、銅獎17項,獲獎數量和獲獎總成績均位列全國高職院校之首。“一講堂”:設立“尚德·修身”講堂,開展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相融合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等講座,引領學生不斷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沙龍”:定期舉辦“學工沙龍”,就黨的創新理論、日常工作思考體會、信息技術應用等展開學習討論,強化理論研討功能,構建思想政治工作智庫。“一賽”:連續16年開展“紅五月大合唱”比賽,營造班班唱紅歌的活動氛圍,引導學生用歌聲表達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微”:借助微工具,開發微短劇、微故事、微視頻等作品,打造“青春正發聲”“學姐說”“光影外院”等品牌欄目,嵌入微生活,傳遞正能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設計特色教育內容
學院在圍繞職業素養、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就業創業等方面架設教育內容共性藍本的同時,兼顧地域及辦學特色,做到應題于“新時代”、應題于“江西”、應題于“高職”,體現了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進步對高職教育立德樹人的訴求,體現了符合省情及地方文化、產業特色和本省教育教學發展水平的內容設計,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高職學生學習過程特點。一是實踐了“接地氣、通天線、樹理想”的育人理念。在課程思政、第二課堂及班團建設中,善用“大思政課”,深挖新時代偉大實踐中的育人“富礦”,以“鄉情教育”接地氣,引導學生立足地方、了解國情省情鄉情,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基層實踐;以“遠航教育”通天線,幫助學生樹立國際視野、助力外向型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等;以“追夢教育”樹理想,引導學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發揮才干,堅定青年理想信念、實現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二是打造了特色鮮明、內容豐富、氛圍濃郁的校園文化。學院持續做好“一院一品”項目的深度培育,積極創建文明校園。以“十百千宣講團”為載體,組織全國優秀教師、全省“最美輔導員”開展校園巡講活動。開展“我們的節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月”和“品紅色故事憶崢嶸歲月”輔導員講紅色故事大賽等活動。
立德樹人系統工程實施以來,學院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下一步,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力爭將立德樹人工程打造成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樣板。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晏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