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辦好關鍵課程 育好時代新人 ——武漢工程大學思政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概略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09-16  閱讀:次   |
42.9K

  高校思政課在培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社交心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綜合素質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課程所不能比擬和替代的作用,對大學生德行和學業(yè)的影響往往更為巨大和深遠。近年來,武漢工程大學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作用,持續(xù)進行思政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探索與實踐,為把大學生真正培育成為時代新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施多元融合的綜合改革,推動思政課強起來

  2015年10月,學校將5門本科生思政課全部納入學校首批課程綜合改革項目立項建設計劃。通過“課內+課外”一體教學、“線上+線下”理論教學、“主講+聘請”聯(lián)合教學、“課堂+現場”實踐教學、“專題+真題”鞏固教學、“平時+期末”檢驗教學,推動傳統(tǒng)思政課“轉型升級”,由單一固化教育教學模式轉向內容專題化、形式多元化、效果立體化的多元融合式綜合改革。

  經過多年的改革探索與實踐,思政課程優(yōu)秀率已達95%以上,考研支撐率穩(wěn)步提升,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而且實現了教學相長,提升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綜合改革以來,學校獲批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地;思政課教師推出5門國家、省級精品課程和一流課程,獲批20多項各類教研項目,出版6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著作,發(fā)表30余篇專題教研論文,獲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名教師獲省高校“優(yōu)秀黨員”稱號,12名教師入選省高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多名教師獲得學校教學優(yōu)秀獎和學校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獎。

  加強優(yōu)質思政課程群建設,推動思政課亮起來

  學校高度重視精品課程和一流課程建設,著力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課程群。全校5門面向本科生開設的思政必修課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09年率先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其他4門課程先后建成校級精品課程。為了打牢大學生服務國家、奉獻社會的思想品德基礎,學校積極開展大學生廉潔意識教育。2013年在省內高校率先開設“大學生廉潔文化”專題課程,并公開出版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學生廉潔文化簡明教程》,持續(xù)推進廉潔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受到校內外好評。

  舒先林教授以生態(tài)文明和國家安全為視角,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誰來給中國‘加油’”思政公選課。2014年該課被評為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015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并在“愛課程”網和“網易公開課”向社會公眾在線開放至今。2019年按照新內容、新模式推出思政公選課“加油中國”,由學校黨委書記程幼金、校長王存文帶頭主講。該課程能源化工底色突出,具有學科專業(yè)多元、多師同臺出彩、合力共育新人等鮮明特點。“加油中國”2020年入選教育部門“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湖北省“中國系列”選擇性必修課程體系建設,2021年獲批省級一流課程。

  積極探索“大實踐”教學模式,推動思政課實起來

  傳統(tǒng)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普遍存在“三難”問題:一是教學資源難以集中、整合利用不夠;二是教學對象難以全覆蓋、受益面有限;三是存在形式大于內容、務實難于務虛的現象。2008年學校在省內率先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程,聚焦走出“三難”現實之困,著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創(chuàng)設思政課“大實踐”教學模式。10多年來,該課程已形成四大特色和優(yōu)勢:一是實踐教學內容涵蓋本科生4門思政課所有章節(jié);二是在校本科生人人參與、個個受益;三是思政課教師、校內外領導、專家學者等共同參與指導;四是注重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學生提交的“大實踐”報告累計5萬多份,其中優(yōu)秀報告6000多份,獲得省級以上獎勵32項,全國“挑戰(zhàn)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金獎和銀獎各1項。2021年7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已建成省級一流社會實踐課程,并被省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申報國家一流課程。

  近年來,學校多次與“中國好人網”共同主辦全國“幫好人萬里行”活動,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赴武漢、鄂州、孝感等地慰問道德模范、抗疫醫(yī)護人員等,彰顯了學校師生服務社會、弘揚社會正能量、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精神。同時,思政課教師還多次指導學生赴湖北省委講師團“理論熱點面對面示范點”開展調研,包括在武漢和鄂州多地調研國有企業(yè)黨建創(chuàng)新、失地農民生活、社區(qū)治理與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困境與出路等。通過深度參與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引導大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進程中成長成才,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tǒng)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舒先林 常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